当代雕塑:走向市场之路还有多长

当代雕塑:走向市场之路还有多长

当代雕塑:走向市场之路还有多长

时间:2005-07-30 15:59:00 来源:

收藏 >当代雕塑:走向市场之路还有多长

雕塑收藏和其他艺术形式收藏相比而言,无论是作为“城市收藏品”的城市雕塑,还是作为“个体收藏品”的架上雕塑,抑或被艺术展览馆收藏的城市雕塑模型或者架上雕塑作品,其强烈的个性特点是显而易见的。雕塑艺术作品因其社会干预性强,影响面广,受众接受力度大,具有极为突出的互动特性,同观众的距离愈来愈近。 从历史上看,雕塑艺术在古代没有成为主流的文化样式,而是一种民间艺术的传统,这使得中国的雕塑无法取得像绘画一样在文化上的地位。中国的艺术市场主要是绘画唱主角,雕塑艺术市场尚未进入真正启动阶段。中国目前的雕塑市场主要集中在政府出资的大型城雕项目、民间房产开发的园区景观及小型环境装饰上,雕塑艺术市场的真正主角架上纯艺术雕塑并未像绘画那样在艺术博览会上参与学术展示和市场操作。在国外,画廊和艺术博览会通常都经营和展示可用于大公司、私人别墅和家庭室内陈放及收藏的中小型雕塑。随着中国未来中产阶级的崛起,雕塑像绘画那样进入拍卖行和画廊并最终进入收藏或室内妆点并非遥远的事。由于雕塑作为立体艺术的魅力,收藏者或购买者对雕塑的兴趣绝对不会亚于绘画。 中国现在的画廊还几乎看不到雕塑艺术品,大公司办公楼的大厅也不见雕塑的踪影,近几年在雕塑界风头正健的中青年雕塑家也不知道有谁会收藏他的作品,包括学术宣传,市场价格、经纪制度等都没有建立起一个体系。 在当代艺术取向下,雕塑艺术不再是强调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存在,或者是如何的不同,这种变化其实反映了雕塑艺术文化地位的变化。由于雕塑这门艺术是建立在表达神圣事物的基础之上的,在读图时代里,我们离神学时代越来越远,离崇高、神圣的价值感越来越远,使得传统意义上的雕塑艺术在衰落,尤其是纪念碑式的雕塑艺术在衰落,开始与当代社会占主导的消费文化、一次性文化与传统永久性的文化相距甚远。但这于雕塑艺术收藏而言,却仅仅是在开始。 由于我国至今没有一家专门的雕塑博物馆,像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对雕塑艺术品的收藏大多是捐赠接受的形式,很少进行对捐献者的经济回报,而许多原创者及其家属则希望既能由权威部门来收藏,又有一定的经济回报。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收藏和保存许多特殊性的雕塑作品,尤其是那些与新中国、与中国革命历史相关联的艺术品,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需要的不仅仅是社会的关注,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岁月流逝,光阴荏苒。随着当代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雕塑艺术收藏开始起步、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艺术品的交易行为和政策得到了很大改善和规范,极大促进了当代雕塑艺术作品收藏业的发展。2004年,中国的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初步达到了国际上通行的人均GDP1000-2000美元时,人们便会出现圈套规模地投资艺术品的要求。我国沿海地区许多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从长江三角地区城调系统交换网络资料显示,2003年第四季度,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呈现全面上升态势,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达8752元,平均增幅达11.2%。经有关方面统计截止2004年5月1日,中国艺术品产权投资仅半年收益率已高达16.1%,个别投资品种仅半年回报率竟高达80%。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雕塑艺术品市场的交易高潮即将到来。 中国的雕塑市场处于一个比较稚嫩的阶段。这种发展上的不成熟主要表现是多方面的:一、从雕塑艺术本身来看,它的创作程序复杂,包括草图设计、小稿模型、按比例放大、打磨修理等等;材料成本费用较高,不锈钢、青铜、木材、石料等等,价格都不菲。因此,这些因素导致雕塑作品的制作成本远远高于油画、国画、书法等其他艺术形式作品,为收藏带来一定难度。二、雕塑市场没有专门组织引导,运作不规范,有待完善;一些知名拍卖公司对于雕塑作品的拍卖重视度还不够;目前雕塑作品的销售经营上缺乏有理论水平的组织、机构来指导。三、雕塑家自身意识还不够,缺乏必要的商业意识。一般艺术家都没有专门的经纪人为其做工代理、包装、订购等工作。国内雕塑卖得好的一些艺术家如李象群、魏小明、项京、朱成等,都没有专门的经纪人代为运作,往往是艺术家自身代理了经纪人这一角色。四、关于雕塑自身的一些问题尚待解决,比如按国际惯例,作者亲自翻制并确认的雕塑作品,原件复制10件以内者(编号限制)均算原作,但这在我国尚未确立。五、收藏者自身的意识问题。与西方国家相比,由于文化背景的迥异,加上我国雕塑收藏历史太短,缺乏必要延续性和经验,对于雕塑作品的许多认识还存在偏见。比如雕塑作品的材料问题,在国外,一个亨利·摩乐的石雕作品价格要远远高于他的青铜作品,这是由于雕刻石头相对困难,而对于青铜作品来说,同一个模子可以翻铸若干件作品。但在中国则正好相反,人们注重的往往是雕塑稀有性和珍贵性,往往不是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性。 随着艺术市场深入人心,价值长期被严重低估甚至忽略,从而蕴藏着有着丰厚回报的雕塑艺术品无疑会吸引更多的新富人群的目光。中国的雕塑如何更恰当,适时地切入社会,是需要引起我们思索的问题。 文/宋长青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