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演“当代艺术总动员”

上海开演“当代艺术总动员”

上海开演“当代艺术总动员”

时间:2006-09-05 11:28:00 来源:新京报

资讯 >上海开演“当代艺术总动员”

申凡的装置作品《山水———纪念黄宾虹》整体展现需要7小时。
 上海开演“当代艺术总动员”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9-5 10:10:34 ·来源:新京报   “上海双年展”开幕提升艺术温度,其他场馆画廊艺术家趁势出手
台湾艺术家涂维政的作品是这些伪造的奇形怪状的“古代文物”。
 本报上海专电上海的天气仍然很热,但是更热的是上海的“艺术温度”。今日,上海美术馆主办的2006年上海双年展开幕,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美术馆长、策展人在这个大都市中演出了一场“艺术总动员”。   除了上海双年展,沪上其他著名艺术机构都借机推出了多个大型展览和活动:上海当代艺术馆的首届文献展览、证大现代美术馆的当代艺术奖(CCAA)获奖作品展、两岸四地艺术家参与的张江公共艺术创作计划启动仪式等等都有相当的规模,莫干上路、苏州河边的众多画廊也推出新的展览作为呼应。 美国现代艺术馆、古根海姆美术馆、德国宝马美术馆等国内外艺术机构的要员已经来到上海过目展品。   上海双年展,明星吸引人   在上海美术馆中,首先引起关注的是那些明星艺术家的作品,诸如幾米、奈良美智、马修·巴尼和他的妻子比约克到底来不来的消息事前就在记者圈中传来传去,但记者只看到奈良美智的身影,他标志性的大头小孩、洁白驯良的狗以及身着绵羊装的儿童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   但展览上最给人冲击力的不是国际明星,而是中国艺术家们体量巨大的作品。   步入大厅就能看到艺术家申凡的巨幅霓虹装置作品《山水———纪念黄宾虹》,古琴之声从地板下幽幽传来,伴随着拨弦声,模拟山脊水痕的无数霓虹灯管就会亮起一根,一明一暗,形成沟壑。全部霓虹灯管完全亮起,整整需要七个小时,这也正是双年展开展后每天对公众开放时间的长度。   来自台湾的涂维政则伪造了一些奇形怪状的“古代文物”,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挖掘、宣传、展览,对学术、媒介体系制造的所谓“真实”   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反思。此外,馆方还把一个巨大的斗拱安置在上海美术馆这一西式楼宇的外墙边,以此展现当代艺术和生活各个方面的杂交状态。   展览的总协调人张晴和其他六位策展人一样,展览前的几天常常加班到半夜两三点。参与组织过最近四届双年展的张晴“最深的感受是和艺术家、工作人员不吵架了,因为四届做下来积累了很多专业经验,很多事做的时候基本就把结果都想到了,也就不会太激动”。上海双年展是内地最早开办的双年展,张晴经历了它从一个地域色彩强烈的展览到引起国际广泛关注的过程。   民间外围展,自有我主张   今年上海双年展期间,民间美术机构相当活跃。其中最吸引人的或许当属与上海美术馆相距不过百米的上海当代艺术馆,叶永青、乌里·希克、金善姬、陆蓉之在这里联合策划了首届文献展览,声称要重新发现“中国式审美”。   陆蓉之介绍,他们以后将两年一次持续举办文献展,持续关注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和走向。虽然首届展览主题是“入境:中国美学”,展览还是包括了外国艺术家的创作。对于何谓“中国审美”四位策展人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比如希克就不愿意明确定义这个概念。   陆蓉之也承认,今年的“中国审美”是一种古今中外审美观念杂交之后蜕变出的“杂异新美学”,所以,他们的展览的面貌相当繁复,把色调清淡的水墨画和巨大的人体雕塑、有传统风味的卡通画一起展出,试图呈现出中国审美的不同方向。   此外,由双年展带起的艺术温度自然也在全国的艺术圈中激起了种种热门话题。其中有人认为众多展览本身暴露出了中国当地艺术生态上的缺陷,也有人对于上海和北京在艺术环境上的优劣各执一词。   相关话题   上海和北京差距何在?   上海双年展期间,当地艺术气息的浓度毫不亚于画廊博览会、中国国际美术双年展期间的北京。上海当代艺术馆创意总监陆蓉之说,在上海即使顶级画廊的展览开幕时去的人也“少得可怜”,而在北京经常看到熙熙攘攘的场面,让她感叹“上海和北京的差距不是一天两天,上海再过10年也赶不上北京”。她认为北京的创作活跃程度、画廊和市场发育都要比上海强很多,海内外艺术家也更愿意到北京而不是上海发展。   但她的同事、上海当代美术馆馆长看法和她不同,“我认为上海的展览开幕时人少,也许不是请不到人,而是画廊有自己特定的邀请对象,这方面上海画廊的运营有自己的特色”,他认为上海的艺术机构在操作方面更有规划和商业成熟度。他也指出,需要从长远的视野看待京、沪的差别,也许10年20年也不能分出高下。但是对成名艺术家来说,地域的限制已经不太重要,比如广东艺术家郑国谷,近期在北京、上海的多个展览中都有他的作品出现。   焦点作品解读   1大女人雕塑 男女审美检测器
1向京的雕塑《大软体》高3米多,长6米。
 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的首届文献展集合了近60位海内外艺术家。其中向京的雕塑《大软体》相当扎眼———这个高3米多,长6米的硕大女性躯体,沉默地坐在人民公园中的玻璃建筑中,非常有震撼力。向京介绍说,这是她目前创作的最大的女人体雕塑,在玻璃钢上着色而成。她说男性观众和女性观众对自己这一系列作品的观感有很大差异,男人看到这个雕塑多数觉得很丑,而很多女性观众觉得“女性就是这样的”,沉默但是有一种内在的力量。   2三万小商品 经济关系浓缩版
2刘建华的《义乌调查方案》由3万件色彩鲜艳的小商品组成。
 上海艺术家刘建华的作品一直与日常生活品息息相关。他在上海美术馆的作品《义乌调查方案》是从著名的小商品制造和批发城市义乌购买来大量色彩鲜艳的小商品。这些塑料日常生活用品从一个巨大的集装箱“破墙而出”,源源不断地倾泻出来一样。这件作品动用200多个类型、近3万件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料制品。刘建华表示,义乌制造和聚集的小商品已辐射到世界212个国家和地区,每天有6000至8000个外商在义乌采购商品,每天从义乌外运的集装箱达1000多个,浓缩了中国与世界之间无法预测的复杂的经济关系。   3药片塑佛像 精神肉体不可分
3展望的作品《佛药堂》里每座佛都是药物胶囊做成的。
 北京艺术家展望参加上海双年展的作品《佛药堂》是个装置。在一个巨大的白色胶囊(恰好印度的佛塔也是这一形状)内有各种颜色的佛像,仔细看这些佛像都是由各种颜色的药片组成。策展人黄笃认为,展望把佛与药整合在一起,把药房与佛堂融在一起,主要针对现代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形成把精神和肉体分别对待的习惯,比如大家认为宗教医治心灵问题,医院解决肉体生病问题,“其实,精神与物质是不能分离的,这个世界本不是非此即彼的。”展望说,《佛药堂》既为佛堂,又为药堂。医心医身,见心见性。   4乌托邦工厂 梦幻舞台蕴温情
4曹斐的《乌托邦工厂》充满梦幻色彩
 曹斐是希克最近热捧的艺术家之一,她获得后者设立的中国当代艺术奖的青年艺术家奖。目前在上海证大美术馆中展出的她的作品《乌托邦工厂》是今年受西门子公司邀请创作的艺术项目:她到广东佛山欧司朗工厂进行调查,收集了大量的工人生活资料和他们生产出的产品,同时,她也请工人们说出自己的梦想,或者请他们在工厂环境中进行角色扮演,然后把所有这些实物、纪录和梦想一起搬到美术馆,通过灯光装置、现场表演和一段视频展出。工厂这个过分机械的环境因此有了一种舞台剧般的气息,而且充满日常生活的温情。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