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浸香墨 风雨写离骚
幽兰浸香墨 风雨写离骚
幽兰浸香墨 风雨写离骚
1911年,刻铜圣手张樾臣在琉璃厂开设了著名的“同古堂”墨金铺,名满京城。不少书画大家见了张樾臣镌刻娴熟、制作精良的铜墨盒,纷纷去“同古堂”选购。或逛铺之余,兴趣所致,掭笔挥毫,不时为张樾臣提供画稿。如齐白石、陈师曾、姚茫父、张大千、陈半丁、林琴南、吴观岱、章浩如、吴湖帆、王雪涛等等。因此“同古堂”张樾臣所刻之铜墨盒,更具艺术性、欣赏性与收藏性。
我收藏了一方由陈师曾提供画稿、张樾臣操刀的刻铜墨盒。此墨盒乃民国初期之物,黄白铜材质,7.2厘米见方,2.9厘米高。盒盖左侧刻兰花一丛。兰叶多而不乱,数朵兰花绽放于兰叶间,清雅幽香,婀娜多姿。更喜的是一叶抽出向右披指而下,极有风神。陈师曾(1876年至1923年),名衡格,号槐堂,又号朽者或朽道人,北京画坛领袖,诗文书画,金石篆刻,都具有较高成就。在梅兰竹菊中以画兰竹为尤。其门人俞剑华在《陈师曾》一书中称:“陈师曾对画兰花极为擅长,越过吴昌硕而上溯汪之元、郑板桥、李晴江而直接石涛。”从此刻铜墨盒上的兰花画稿,可见其高超技艺。
画稿留白处,有诗两句:“净几明窗数升墨,满天风雨写离骚。”落款“师曾”及“朽”字印。镌刻笔笔有风骨,字工气韵超逸。诗与画内容相吻,且意境深邃。《孔子家语》曰:“兰芝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德立道,不为穷困而改节。”两句诗中,不见写兰,却写兰,不见写人,却在写人。用“数升墨”来狂“写离骚”,陈师曾在透进赞颂屈原和兰花的同时,也透露了自己身处浑浊社会,不肯随波逐流,取悦他人的人格与心志。在这里,其诗与画的美感和意境,无不充分完美地凸现出来。
“逝者如斯悲不禁”,陈师曾英年早逝,世人痛惜。吴昌硕在《陈师曾先生画集》第一集上题写四个篆字:“朽者不朽”,是对陈师曾出类拔萃的艺术作品与高尚人品的最好评价。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