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步入多事之秋

中国当代艺术步入多事之秋

中国当代艺术步入多事之秋

时间:2006-12-09 16:27:00 来源:中国商报

资讯 >中国当代艺术步入多事之秋

 对于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广大藏家、买家、投资者来说,这个秋季无疑是个多事之秋。 大家几乎是步调一致地先目睹了9月份纽约当代艺术拍卖的低价收槌,随后又参与到10月初香港苏富比秋拍的热闹竞投中,然后是经历了京城几家当代艺术拍卖的平淡收槌,而此轮槌声还未落定,却又迎来了香港佳士得中国当代艺术的全面飘红。 短短两个多月,让一向喜欢在市场上拼杀的各路人士也饱受了市场的多变。市场就如同难以读懂的“前卫艺术”,飘浮不定。   拍卖行全班人马齐上阵 自从今春全球市场刮起“中国当代艺术风”开始,每有相关场次的拍卖都会上演“爆棚”。这一幕也在11月26日举行的香港佳士得当代艺术拍场上上演。“出人意料地火!”许多人在拍卖结束后都发出这样的慨叹。“电话委托的买家很多,可以说,我们用尽了所有能接电话的工作人员。” 佳士得20世纪中国艺术及亚洲当代艺术品部全球区域董事张丁元向记者描述道。 事实上,拍卖结束后的这份成绩单也许是最好的表述:229件拍品成交了213件,成交率高达93%,总成交额更高达1.6亿多港元。平均到每件作品身上,这些几年前乏人问津的前卫艺术居然有70多万元的平均身价。 面对如此斐然的成绩,一些藏家也包括一些市场人士直摇头并说:“实在看不懂了。”就在此场拍卖举槌的前五六天,京城数家拍卖公司也纷纷推出“中国当代艺术专场”。尽管诸家拍卖公司都在当代艺术上颇费心机,尽管每家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但与佳士得这场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综观京城这轮拍卖,成交率纷纷锁定在60%到80%之间,一向有中国油画、当代艺术风向标称谓的中国嘉德,在此轮当代艺术拍卖中也只有66%的成交率。 “这么一比,内地的拍卖显然表现平平了。但不到一周,香港就会创造出这么好的佳绩,多少也让人看不懂。”来自北京的一位大藏家尽管也在这场拍卖中“染指”当代艺术,但他还是对诸多买家的“壮举”表示不解。   是谁在为当代艺术买单 “你好,你好!我们又见面了。”这样的中国式寒暄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场上随处可听到。从11月18日到26日,一周的时间里,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内地藏家、投资者、市场人士、经营者几乎都有相同的行程——先到北京,然后再聚香港。 “如今在香港就如同在北京、上海,全是内地熟人。”到香港参与拍卖多年的一位上海买家告诉记者,拍卖已成了大家最好的聚会形式。这些熟面孔现身香港显然是为自己心仪的艺术品来拼杀的。 “内地来的人的确不少,参与购买当代艺术的人也不少,但最终的内地买家好像并不多。” 张丁元告诉记者,此番海外的买家表现得更为突出。在佳士得发布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十大成交价目表中,记者注意到,其中5件拍品被欧洲私人藏家拿下,另5件拍品则被亚洲私人藏家收入囊中。据一些业内人士透露,对当代艺术倾囊而出的亚洲买家中,台湾、香港的买家更胜一筹。而更多的内地买家要不就在场内充当观众,要不就参与几口竞价后草草收兵。 对于内地买家表现并不太踊跃的状况,张丁元认为,这与几天前北京刚结束的那轮拍卖有关。“内地中国当代艺术的货源更为充足,许多内地人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来香港的。”   中国领跑亚洲当代艺术 需要指出的是,“亚洲当代艺术”专场的定位并不仅限于中国当代艺术,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当代艺术也在这一专场中拥有一席之地。不过令人惊喜的是,在拍卖十大成交价目表中,中国当代艺术家却是一枝独秀,稳坐前十名。更让人惊异的是,近一时期涨劲十足的当代艺术新锐张晓刚,不仅独占前十名中的前三甲,而且还与岳敏君、蔡国强、曾梵志三位艺术家平分了前十名的秋色,自己独占5个席位。 自今年3月份开始,张晓刚无疑是这场当代艺术风潮中的“浪尖”人物。从3月他的作品在纽约苏富比以98万美元成交开始,就一路高歌。伦敦、纽约、香港北京等地就不时地爆出一系列的天文数字,880万港元、76.96万英镑……一直到这次香港的1800万港元。 “稀有性、独特性决定了作品的价位。”据了解,此次在香港表现突出的这些张晓刚的作品都是市场上难得一觅的佳作,也是艺术家的代表作。像创记录的这件《天安门》,不仅是艺术家创作的3件天安门系列作品中最具深度的一幅,也为艺术家日后创作方向奠定了基础。据张丁元介绍,这一专场中被买家纷纷争夺的对象都有其特殊性,“因而没有理由不创造出高价”。 “显然,中国当代艺术成了亚洲当代艺术的领跑者。”京城一家拍卖公司当代艺术的主管分析说,全球都在流行“中国概念”,中国当代艺术也当仁不让。 面对市场的热度,许多业内人士还是捏了一把汗。内地的一位藏家告诉记者:“我宁可去购藏一件朱德群的作品,也不愿花同样的价钱去买现在涨势甚猛的当代艺术。”这位人士认为,无论从艺术性、文化性还是从收藏性上看,老艺术家的精心之作都值得关注。而当代新锐们在艺术上还没有定格,他们今后到底会怎样还需要观望。 层出不穷的高价甚至也让艺术家本人有些汗颜。据了解,许多艺术手法独到,又颇得市场认可的艺术家,他们对自己作品“翻跟头”式的上升也很不解。一些艺术家甚至反问记者:“我的作品值那么多钱吗?”有这种反应的人还有卖家。此次创记录的这件《天安门》的委托者,当看到自己的“家当”卖了1804万港元时多少有些措手不及。这幅作品此前的估价只是200万至300万港元,凭空多了1500多万元,此君欣喜之余,也多少有做梦的感觉。 一些人士还指出,尽管内地市场紧跟海外市场,但推介作品的方式却有所不同。内地过于有针对性,而海外市场推介的作品更趋国际化。作为全球中国当代艺术的专家张丁元还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艺术家的作品并不是每一件都有一样的价格,收藏家要对此有所了解后,才可参与进来。”显然,内地藏家要想分吃当代艺术这块诱人的蛋糕,需要做的功课还很多很多。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