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共鸣与独立审美--于澎

欣赏共鸣与独立审美--于澎

欣赏共鸣与独立审美--于澎

时间:2006-12-12 16:20:00 来源:发表于2005年9、10月双月刊《艺术界》

名家 >欣赏共鸣与独立审美--于澎

稍加观察与分析后即可发现,欣赏与审美是极其丰富和多方位的,不同的人或人群背后受到文化、民族、个性、学识、修养、品德、时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左右着人们的欣赏与审美取向,有这样的审美观还是那样的审美观,呈现千差万别。 其实,欣赏与审美示对同一个事物发生兴趣的两个不同侧面。先谈欣赏,欣赏是欣赏者(主体)与被欣赏者(客体)两者发生交流、沟通、最终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达成共识、产生共鸣,即主体接受了客体存有的美学价值并被其打动的过程。因此欣赏是一种认识、观念交流后的主客体统一的产物。没有主客体的共鸣就不可能有欣赏,关键是在交流后能否产生主客体的共鸣。换句话讲,只要客体本身具有美学欣赏价值就一定会马上得到认可、欣赏,这不是必然的结果。美学史上表明,往往越是具有超前美学欣赏价值的客体被马上得到认可、欣赏的可能性就越小。客体虽然具有美学欣赏价值并作为交流的一方,但它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它“静静地”站在那里却不能做出任何解释。只能等,等待欣赏过程中的另一方—主体,在认识、欣赏的宽度与深度上扩展到了与客体所存有的美学价值相等的那一天,共鸣终于出现了,欣赏发生了。否则,主体对客体不但不会发生欣赏,有是还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如愤怒或谩骂。纵观美术史这样的事情一再出现,并不称怪。 在中法文化交流年中,法国印象派绘画作品展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在北京上海展出后,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然而1874年印象派画家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时,同样是印象派作品,但与前来的具有西方艺术之都之称的巴黎观众的交流中,没能达成共识,更谈不上共鸣、欣赏。相反地被冷嘲热讽,不受礼遇。在人类美术史上极重要的事件,印象派画家在嘲讽声中诞生了。请记住1874年4月的这一天,这天没有欣赏。 是什么力量使人类在美术欣赏与创新上向更深更广迈进了一大步呢?这里固然与当时的社会进步、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就画家自身而言,时所具有的与当时法国沙龙所倡导的传统审美观,即印象派画家独立特有的、敢于创新并挑战传统的审美观念,正是这个崭新的审美观,为现代美术的开始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审美是完全主观占有的领地,也是发现、创新的共同体。是画家如何观察世界的专用钥匙,它必然是独立而不能附和他人的。如同属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如毕沙罗的风景画完全不同于莫奈的,而雷诺阿的人物更区别于德加。正是如此,更使他们的作品各具风采与魅力,并延续至今。可见独立于他人的审美是一个画家的艺术生命之真正所在。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开放、发展、健康向上的社会,我们的欣赏者是宽容和高水准的,今天我们大家可以欣赏现实主义的作品,它总让观者感到更真实更亲切的魅力,它永远是美术欣赏的保留剧目;当然我们也欣赏印象派作品,它包含的光与色把瞬间变成了永恒;我们欣赏野兽派作品,它让人们意想不到的发现,本认为不可能放在一起的色彩,被他们感染力极强的展现在一起,让我们从中领悟到了前所未有的色彩冲击力;我们欣赏表现主义作品,它们展现出的自由度和彰显力很好地给我们上了一颗;我们欣赏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作品,那些非同寻常的形象整个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极大力量感,至今震撼我们;我们同样可以欣赏抽象主义绘画,作品中展现出的各种组合、秩序的排列和肌理等等这些所体现出的各具特色的美,都在满足着人们不断发展永不停止的欣赏需求。 我们今天有这样的欣赏者,对画家而言是幸运的。它使每位画家在自己特有的独立审美观下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有了被广泛欣赏、认可的机遇。时空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印象派画家当年的遭遇,在今天不会发生。 就审美与欣赏的关系而言,它们是相互需要辩证统一的。首先画家凭借自身具有天分的敏锐观察力和不同他人的审美观去开拓创作出崭新的具有美学欣赏价值的艺术成果,来不断地满足艺术欣赏者日益发展丰富的欣赏需求。在这里艺术家是美的创作者,并负有使命去带动欣赏者从欣赏某个点扩展到面,从一个层面到另一个层面不断进取向前。反之,欣赏者历经时代的发展、审美的普及、社会的进步和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后,又会以巨大的无法估量并每天都在增长的欣赏需求来有力的推动、催促着画家去创造出更新、更美、更具震撼力的作品。在这里欣赏已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巨大推动力。就这样,在这“一带”、“一推”的作用之下,已使我们今天的美术领域有了空前的繁荣和广泛的前景。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