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绘画艺术中多画种学习与单画种学习之关系》--于澎

《论绘画艺术中多画种学习与单画种学习之关系》--于澎

《论绘画艺术中多画种学习与单画种学习之关系》--于澎

时间:2006-12-12 16:18:00 来源:

名家 >《论绘画艺术中多画种学习与单画种学习之关系》--于澎

在从事绘画艺术的人群中,时有听到有关同时进行多画种学习与专攻单一画种之利弊的争辩,一时间各具“道理”不分伯仲。 众所周知,在绘画艺术中,因为所使用的材料、工具及手法的不同便产生出来了不同的画种,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色粉画、漆画、岩画、丙稀画、剪纸、铅笔画、炭笔画、彩色铅笔画、蜡笔画、布贴画、毛线画,综合材料画等等。各种画种,各具特色和其独到的魅力,互相不能代替。其中的技巧,也是各行其道。时有相近,但绝不相同。 至此我以为,在绘画艺术中,每一个画种都是相对独立并各具特色的绘画语言。如同:说北京话与说重庆话,说上海话与说山东话。每一种方言,都是被各个不同地域的人们所推崇和爱戴的,并各有其特有价值和表现力。然而,在把语言视为一种艺术,并努力把这种艺术推向极至时,那还是要首推能全面掌握各地方言技能的“语言大师”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候宝林、马三立等。从这点上看,候宝林、马三立大师就是多种语言的学习者。如果这种比喻成立,并借用到绘画艺术中去,那坚持多画种学习对提高绘画技能与艺术创新还是有妙用的。 另外我有一种感觉:学习绘画艺术,好比攀岩登山,在攀登之前,每一个攀登者都会为自己选择一个目标,假如我们选定的是一座高1000米以内的山峰,去攀登后我们一定会感觉到从山脚到山顶,一路上的景致变化不太大。如果夏天去爬,一路上都会感觉到闷热;而冬天去登,肯定会体验到寒冷。它所带给我们各方面的综合感受,一定很有限。当然它所占用我们的时间,消耗掉我们的精力,也成正比。我们试着换一个目标,比如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攀登时我们会渐渐发现,每攀登上1000米左右,就使我们感受到不同的季节变化:先从植被、昆虫,再到飞禽走兽,甚至岩石,都将迥异不同。我们会经历四季的风光,在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和其成倍的快乐回报后,我们终于攀登到了山顶。眼前的景致使我们的眼界豁然开朗了,我们的胸襟前所未有的敞开了。定下想来,对山的内涵,有了以前未曾有过的认识与判断。对攀登本身更有了全新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欣赏那些勇敢的徒手攀登高山绝壁的独行者。他们首先一定是发自内心真正喜爱做这种运动,当经过奋力的攀登,有时甚至危及生命的经历后,静静地坐在高山之颠绝顶之上,内心的激荡一定会胜过兴奋;此时他也许会变成哲学家,一下子懂得了很多东西;他也许会变成心理学家,对心理平衡的技巧会不再陌生;他也许也会变成文学家,美学家……等等。以此比照绘画艺术来讲,我们在学习中,去同时主动进行多画种学习,就如同攀登5000米以上的高山,每一段的山路,都会成为一个独立的季节。气温的高低变化,天气的阴晴转换,云雾缭绕也好,阳光灿烂也罢,好比不相同的画种。这种“季节画种”有的善于向人们显现温情;有的却见长于表述诗意;更有的“季节画种”让人沉思并去集聚力量;还有的“季节”一到,就让人充满成就感和信心。实践验证,进行多画种学习对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解绘画艺术,不失为一种好的途径。 让我们翻开中外美术史,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达芬奇,首先进入我们的眼帘,他的油画,世人瞩目,其代表作《蒙娜丽莎》她的微笑已征服了人类500年,并还将继续征服下去;而他素描作品同样单独成章件件惊世骇俗;他甚至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领域同样才华横溢无所不奇。再看看,著名的印象派画家们的油画、版画、色粉画、素描、雕塑样样精彩纷呈目不暇接;还有野兽派代表画家马蒂斯,他的油画、雕塑、及其晚年的剪纸,同样令人仰慕,高不可攀。典型的多面手毕加索更不用说,素描、版画、油画、雕塑、水彩画、陶艺,装置等等,样样惊天动地,一出惊人。同样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的绘画大师们,如最初学习西画的林枫眠老先生,最后在中国画领域的成就,可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还有起初学习版画的黄永玉先生,现在画的中国画作品,更是一价惊人,可望不可及。人们熟知的徐悲鸿大师,可谓学贯中西,他的素描、中国画的骏马、他的油画《愚公移山》、中国画的雄狮图……样样在中国美术史上竖起了丰碑。等等这些范例,看来验证了中国一句古训“艺多不压人”。至此,可以下结论了:在绘画艺术中,多画种学习最后就一定会比单画种学习出更大的成果或获得更高的艺术水准。问题果真就这样简单么?绝不是。 记得在我当学生时,有机会到西北实习。最初西北的荒漠深深地吸引并打动了我。火车一开出兰州,铁路两边就再难看到树绿色了。窗外远处有祁连山雪峰向西连绵不断,而近处是戈壁滩一眼望不到边。真是单调至极。但与此相反,这些景物却能激起人的万千思绪。火车终于到了一个小站,通常叫卖风味小吃的摊贩,一个也不见,只有几个女孩,包裹的严严实实,在向旅客出售她们唯一的商品,也是当地最珍贵的资源——水。在小站上,终于看到了久违的绿,一棵树,一棵只有半拳粗长有两个叉的小树,但其中一枝杈已被人锯掉了,留下了一段残枝。再向西走,火车便由前后两个车头一拉一推继续向前。我在西北见到了一种山,后来它在我的记忆中很难抹去。它们都不高,远远望去目测不过200至400米之间,小山无旁物,一览无遗,到了春天也只能看到一层极短的深橄榄色滩草,让人不忍心去踏踩。在西北,永远感到天地之间很近,云层总是压的低低的,远远望去,这些起伏不断的小山峰的空间感特别地强烈,黑黝黝的,一眼看不到头,神秘不可测,让人不敢轻易去登,总感到这些山绝不会像看上去那么简单。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静下来仔细一想,果真如此。这些山虽然不高,却各个都在“世界屋脊”之上,哪一座海拔不是几千米以上呢?(大名鼎鼎的黄山,不过区区海拔1800米。)然而这些“很高的小群山”,肯定不可能一山同时具有四季景色的,冬天去爬。则定一路冻到底;夏天去登,肯定一热到山顶,这如同在学习绘画艺术中的一些人,一心不两用的专学一个画种,并持之以恒,孜孜不倦。纵观美术史上,这样的大家层出不穷,让人充满无限敬意。如中国画大师,黄宾虹,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等等,还有中国古代的画家先人们,他们各个光彩照人,并影响深远,让人感到高不可攀。再看看西方的绘画巨匠们,波提切利、拉斐尔、委拉兹贵支、柯罗、塞尚、梵高、高更等等,每一位都是一座颠峰,只能远望,不可近攀。 从表面看,以上这些中外大师们,并没有广学博练,似乎对其他绘画形式视而不见,没有其他画种的“营养滋润”,他们同样长的很“健壮”,同样得到了绘画艺术的真谛。然而当你做深入的研究时,你会发现,波提切利、拉斐尔、委拉兹贵支等大师们的伟大的油画作品背后,都有着极深的素描功底,否则他们绝不可能画出那些杰出的作品。而现代派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塞尚、梵高、高更这样的大师们,他们一生都没画过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但这并没有阻碍他们对东方艺术的喜爱和吸取其养分。这在他们的油画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强烈东方色彩及其装饰风格中得到了验证。特别是梵高在他的一些作品中,直接用油画表现出来的东方形式的背景,正说明了这一点。而高更的绘画主题,更是直接的东方人文风貌和景观。而中国画的大师们,更多的吸收了西域和其他少数民族丰富的艺术营养。也有的是法出自然,著名的“屋漏痕”技法,就是在画家观察了雨水透进屋内,顺墙曲折而下留下的痕迹,受其启发得到的。这都证明了,单画种学习不是绝对的,只能相对而言。 现在,我忽然明白了,谁说那些西北高原上连绵不断的“小山峰”,不具备四季风光?让我们转动身体面向东南,纵目数千公里之外,那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不正是它们刚刚起步的“山坡”么!而那云贵高原才是它们的“金色山腰”!那炎热的北部湾海滩,正是它们的“夏季盛景”。大千世界,正是这样,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而是辨证统一的。在绘画艺术中,多画种学习与单画种专研之间的利弊之争辩从绘画艺术的根本意义上讲,同样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绝对的。根据每一个学画者不同的具体情况,有些人在学习过程中坚持多画种同学共进,往往是为了以后能把自己最喜爱最见长的一至两种绘画形式真正学好。或者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对不同的表现对象,采用其最合适的表现方法。相反,一心一意,专攻一种绘画形式的学习者,也绝不意味着,对其他绘画形式,不做任何研究,不做借鉴。客观的讲:应该是多画种学习离不开专学,单画种学习包含着多学。具体到每一个人,则仅仅是侧重点不同,或者是某个时期某个阶段的重点不同而已。绝不存在着任何意义上的对立。 正是对于绘画艺术,有人是为了喜爱;有人是为了快乐;有人是为了实现理想;有人是为了重现历史等等这些,都非常之好。只要是真诚的,让我们尽自己所能聚集的精力;让我们尽自己所能聚集的时间;让我们尽自己所能聚集的才能;让我们尽自己所能聚集的力量;来完善我们的头脑,去做自己真正应该做的事,以不负于我们所生活的伟大时代,以不负于我们所热爱的绚丽生活,不负于我们自己一生所衷爱的追求——绘画艺术。而不是别的其他。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