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界泰斗 藏家挚友——记文博大家杨伯达先生

玉界泰斗 藏家挚友——记文博大家杨伯达先生

玉界泰斗 藏家挚友——记文博大家杨伯达先生

时间:2006-12-27 17:05:00 来源: 杨才玉 《收藏》

资讯 >玉界泰斗 藏家挚友——记文博大家杨伯达先生

(杨伯达先生在鉴赏文物)

  我和杨伯达先生的相识缘于创办《收藏》杂志。在10多年的密切交往中,他那渊博的学识、严谨的作风和高尚的人品,像他那伟岸、倜傥的外在形象一样,在我的心目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是中国当代文博大家,中国玉界的泰斗式人物,更是收藏家的良师益友,在他八十寿辰之际,权作这篇小文,聊表我和《收藏》杂志同仁的崇敬之情,并祝愿他延年益寿,为中国的文博收藏事业再立新功。 文博大家   杨伯达先生1948年毕业于华北大学美术系,曾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展览工作室,师从黎冰鸿、王式廓、罗工柳诸先生习画,并从事中西美术史和博物馆学的研究。也因这段经历,1956年他被调入北京故宫博物院陈列部任副主任,后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在文博战线一干就是40余年。1997年退休后,他退而不休,壮心不已,继续从事研究和著述工作,并担负重要的社会职务。现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考古系玉器硕士研究生导师等职。   也许因为杨伯达先生在古玉鉴赏和研究方面的名气太大,外界对他在其他领域的成就知之不多,仅仅把他看作中国古玉的鉴定专家。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杨伯达先生博学多才,在文博领域涉猎面很广,且有很高的造诣和不凡的表现。他对中国书画史、工艺美术史、陶瓷发展史以及西方美术史等都有很精深的研究,在进行学术探讨、攻克难关时,能高屋建瓴,将各学科的知识稔熟于胸,融会贯通。他的专著和论著《中国工艺美术史》(与田自秉合著,1992年台湾文津出版社出版)、《清代院画》(1993年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珍玩雕刻·鼻烟壶》(1993年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出版)、《清代官窑瓷器》(1994年香港徐氏艺术基金会出版),以及由他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金银器、玻璃器、珐琅器》(1987年文物出版社出版)和《中国美术全集·元明清雕塑》(1987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等,都反映了他在这些领域的杰出成就。比如,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产生于明代景泰年间的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工艺是中国人发明的,并被认为是中国四大传统工艺之一。但是,杨伯达先生1956年一到故宫,在筹备明清工艺美术展览时,发现故宫珍藏的景泰蓝没有统一的规格,器物的风格迥异,珐琅的质色也不一样,这引起他的怀疑。经过十余年的研究,反复地进行比对,又借鉴了他在陶瓷鉴赏方面从花纹、釉子、款式来区分不同时代的经验,参考了他多年研究西方美术史的知识,才找到了答案。西方人崇尚宝石,为解决宝石稀有的问题,于是就发明珐琅彩工艺,以珐琅制品代替宝石,这种工艺很早就在英国、巴尔干半岛及伊斯兰国家流行开来。于是他推翻了几个世纪以来对景泰蓝的错误看法,提出这种工艺技术是元代蒙古骑兵西征时从西方带回来的观点,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