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美术馆文化比美术馆更重要

陈丹青:美术馆文化比美术馆更重要

陈丹青:美术馆文化比美术馆更重要

时间:2007-01-23 00:00:00 来源:文化传播网

名家 >陈丹青:美术馆文化比美术馆更重要

“喝酒、吃饭、再见。”陈丹青正式从清华大学离职的消息1月13日由他亲口证实。在当天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今日艺术讲堂”的首讲中,离职后的陈丹青还证实了自己即将关闭个人博客的传闻,理由是“我觉得自己现在已经很‘无耻’,到处乱说,还是多留点时间给自己吧”。1月13日的讲座现场用“盛况空前”来形容并不过分。陈丹青不仅被热情捧场的学生们戴上了“公共知识分子”的头衔,一位远道而来的“陈粉”简直是“说都不会话了”,激动地表示“我终于见到‘活’的您了……”此言立即成为现场大家纷纷传诵的经典。   陈丹青在当日的演讲中沿用他一贯中西对比的风格,大谈西方的美术馆教育,认为“美术馆不是挂几幅画,摆几件文物的地方,也不完全是开展览的地方,美术馆博物馆第一要紧的是它的文化形象,是它的社会角色,是它的教育功能,是它在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中活生生的作用。美术馆,是一本巨大的活的百科全书,因为美术馆的对象不仅仅是艺术家,而是所有人……”同时,他认为目前的中国,已经有了众多的美术馆,但是就我国的人口数量来说,这个数字还很小,而且这些已经存在的美术馆无论是在职能上还是在社会影响上,都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以至形成了“有美术馆,却没有美术馆文化”的状况。 如今的美术馆对自己的社会功能有了更加明确、自觉的认识。从根本上说,美术馆应该是普及和提高城市市民艺术素养和提高城市文化的教育场所,担负着社会教育任务,并可提供调节身心、享受生活的机会。陈丹青谈到,在中国,进入美术馆的作品往往是一种荣誉的象征,这种荣誉高过艺术本身。而美术馆不应该是艺术作品的终点和坟墓,相反,应当是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起点和新的开始。 美术馆的收藏品是美术馆的历史文化遗产,藏品的方向应该是美术馆长期的学术与研究方向,同样是将艺术品进行比较的场所。通过人们对艺术作品的比较、推敲、借鉴,从而推动美术作品、艺术历史的前进。从另一种时间和角度上进行观察会发现,在不同时期的艺术作品中人们会找到新的角度、价值和追问。由此,美术馆对艺术作品的收藏和展示便体现着一种对文化的远见。同样,美术馆若有识别“千里马”的远见,其“伯乐”的地位就不可动摇了。 谈到中外美术馆的差异,陈丹青说,中国的美术馆只可以说是一个陈列场,而算不上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术馆,中国现在虽然有美术馆却缺乏美术馆文化,管理机制相对落后。在西方,人们通过对美术馆进行学习受教育的意识很强。人们认为美术馆是一个大的教育课堂,给人们带来长期的艺术文化素质教育。比较而言,中国的美术馆与艺术博物馆大多学术方向不明确,往往把大量精力花在展览上。展览的数量多、时间短,展览水平不一致,当代艺术藏品也是比较薄弱,长期影响城市文化与人民素质的目的还远没有达到。因此,明确一个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及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美术馆重要的发展方向。 民营私立美术馆的出现,是国内艺术市场发展的一种良性表现。从概念上或者国外完整的美术馆体制上去理解,中国的私立美术馆实际上都是残缺不全的,当中更多的是以私人美术馆为名、行画廊之实的场所。陈丹青却对此抱以积极的态度,认为体制外的空间是无限的。从另一个角度讲,私立美术馆的存在,实际上发挥着建立一种新文化和新艺术的创新机制的作用,这些场所地方小,但大都强调个性化展示。 小型场馆逐渐在形成自己的规模,并有可能在今后成为展览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并对整个艺术市场的繁荣起着积极的作用。美术馆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形象,应该是有亲和力的,美术馆也因该是更开放的、更包容的。教育系统是培养美术馆新的支持力量的重要部分,虽然目前大部分的美术馆的教育仅仅限于讲座形式,但却在努力以这样或更多的形式缩短普通人与美术馆的距离。 美术馆事业兴旺的重要标志是上有政府的大力扶植,下有艺术家们和群众的热情支持。然而陈丹青有关美术馆功能在中国有所缺失的观点同样引起了部分听众的争论。记者身边慕名而来的史先生则认为,陈氏观点多是从学者层面出发,“比如演讲中提到的西方观众对艺术、对美术馆活动的参与同样缺乏数据的支持。”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