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严笔墨和人生情怀——陈乐生先生国画印象

谨严笔墨和人生情怀——陈乐生先生国画印象

谨严笔墨和人生情怀——陈乐生先生国画印象

时间:2007-04-02 17:21:00 来源:

名家 >谨严笔墨和人生情怀——陈乐生先生国画印象

钱念孙
 解读陈乐生先生的国画,需要从绘画史上两个昭示规律性的路径进入。一是近百年来中国画坛不少画西画的画家转画中国画,并形成广泛的影响;二是中国古来便有“画如其人”的说法,这一点也是了解陈乐生先生国画的窗口。  陈乐生先生196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专业,走出校门后就进入群众文化馆工作,多年在油画和版画领域孜孜以求,具有扎实的美术基本功和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1980年他调入安徽美术出版社任副总编辑从事美术编辑出版工作,后迁任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任副总编辑,长期阅人评画,兼以自己创作不缀,鉴赏水平和绘画技法自是不断提升。  八十年代中后期,陈乐生先生转画国画。由于有较好的西画功底,加上对中国传统绘画有较深刻的认识,他的国画一出手就有自己的特点,并达到较高水准:如早期作品《曲阜松柏》、《金秋》、《翠岭晚霞》、《樟树下》等,均构图相对饱满、造型较为严谨、画面层次丰富、注重视觉效果。这是从西画转向国画的画家,特别是画风严谨的西画家转画国画时常有的表现。这表现似乎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自然而然地将西画表现技法带入国画创作,丰富了国画的表现手法;另一方面是淡化了国画的笔墨技巧,使国画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彩墨画。  很快,大约是九十年代初,陈乐生先生开始追求更多地运用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来画国画山水,也就是说,他不满足于自己的国画停留在好看的彩墨画的层次,而是期望自己的国画呈现出更多的笔墨趣味。从艺术形式的层面看,中国画传统无疑包括结构、造型、色彩和笔墨诸多方面,但其中最重要或者说最能彰显中国画特点的是笔墨。这一点被长期以来的西式美术教育体制和理论观念消弭得寥若晨星。陈乐生先生转画国画时,一度更多地只看重构成和色彩的张力,不久意识到国画更重要的是笔墨和气韵。于是,他把精力投入到写字上,以提高线条的内涵和形质;投入到反复试验笔墨效果上,以掌握笔墨在宣纸上的无穷变化及其规律。由此,我们看到了《观云图》、《层林尽染》、《牧春》、《大别山早春》、《人间仙境》、《山里的秋天》以及《皖南小景》组画等等。这些作品或侧重写云霞、或侧重画峰峦、或侧重勾山村、或侧重绘溪流,线条讲究,墨色淋漓,读来别具魅力。  综观陈乐生先生的国画山水,明显呈现出广采博纳,转益多师的风貌。除了上述作品兼以勾皴、晕染等小写意的手法外,其《雨后青山铁铸成》、《风雨卷林区》、《风雨潇潇》等,十分显突地具有以点染为主的米家山水的神采;而其《果园春雨》和《春》的树枝勾画及山水衬景,整体上又表现出水印木刻对比强烈、淡雅明快的意趣;至于《新安江畔》、《山青水秀又一村》、《大别山秋意》等,则显示出得之于李可染先生的浑厚朴茂的笔墨韵味。陈乐生先生的国画山水创作,可说吸收了多种画种、多种流派的艺术营养,具有画路宽广,风格多样的特色。  不过,尽管陈乐生先生的国画山水表现手法不一,作品面貌多变。但变中也有不变。这不变的就是他的严谨创作态度和扎实画画做人的精神情操。陈乐生先生是一个沉稳而又踏实的人。据熟知他的老同学介绍,他上大学时就不太活跃,不善辞令和交际,只是不显山不露水地整天埋头读书作画。时隔几十年,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陈乐生先生似乎仍然没有什么变化,他为人仍是那么低调本份,画画仍是那么认真严肃。他的作品当然也有气势雄伟、境界博大的,但那气势和境界却是以一丝不苟的严谨笔墨画出。  “画乃心画”,这是千古不易之理。陈乐生先生的国画并非只是为写山水而写山水,更主要的是要表达他对自然山水的感受寄托和对社会人生的理解认识。《大别山秋意》一幅题词云:“吾游皖西大别山区数次,而深秋之际的景色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漫山遍野一片金黄,恰有不似春光胜似春光之感,故忆写之。”这里对大别山秋色的赞美,自然饱含着他对生活的热爱。《观云图》一幅题词:“数年前经齐云山脚下,观山顶乌云密布,似蛟龙翻滚,大有吞噬高山、席卷大地之感,至今历历在目,不能忘怀也!”在这幅作品中,翻卷的乌云占据整个画面的大半部分,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概。这是大自然的伟力对他心灵的冲击,也寓含着他对社会之强大和个人之渺小的叹谓。至于《孤雁》、《静夜》、《朗月》诸作所传达的孤独、寂寞、凄凉以至痛苦的情感,更是他人生经历遭际坎坷和不幸的表现。  正是如此,陈乐生先生的国画山水决不只是对自然山水的客观描摹,同时也是一种内在心绪的真诚流露,是通过特定的画面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情感体验。他的山水之所以从不猎奇逐险而故作惊人之态,也不以矫揉造作和草率笔墨而取媚或应付观众,正在于他对绘画有着严谨的创作态度和执著的艺术追求——他的画是他艺术才华的结晶,更是他人生情怀的倾诉。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