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工艺及材质

雕版工艺及材质

雕版工艺及材质

时间:2007-05-14 17:12:00 来源:

名家 >雕版工艺及材质

黄小建
印刷术的发明是长期文化、物质和技艺等积累的结果,有了这些条件,一旦社会需要,就会出现印刷术。我国古代应用最早的印刷术是雕版印刷,其原理是:将需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版工匠雕刻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 整个过程大体分为:临摹、勾描、粉色、雕版、印刷、修整、装帧等程序。 版式及规范化:宋代书籍的版式基本定型。中缝、边框和行线等组成了古代版式的艺术风格,国子监的版本作为范本,对于版式的规范化起到了促进作用。 字体:宋版书主要是历代名家书体,但也出现了横平竖直,横轻竖重的印刷字体。这就是专用印刷字体──宋体字的前身。宋代出现了专职写版者,他们长期与刻版工匠的合作中,创出这种字体。 书籍装帧形式:宋代书籍的最大突破,是出现蝴蝶装。这种册页装的形式,以及矩形开本,为以后书籍的形式奠定了基础。 元以前的书籍装帧形式,经历了卷轴装,经摺装和蝴蝶装。包背装则是在元代兴起的一种新的书籍装帧形式。包背装与蝴蝶装的折页方法正好相反,它是印刷面向内摺叠。中缝边是外书口,空白边为订口,按书页顺序配页后,撞齐,再用纸捻穿订牢固后,裁切订口边,再贴书皮,最后裁切上下书口,即为成品。包背装起于元初、中期后,则普遍使用。它为后来的线装提供了经验。 我国古代的书籍装帧形式,经历了卷轴装(隋代)、经摺装(唐代)、旋风装(唐代)、蝴蝶装(宋代)、包背装(元代)。到明代出现线装,使书籍的装帧更为完美。 雕刻原料:取上等梨木,经长期水中浸泡脱脂处理后阴干。宋代刻版所用木材有梨、枣、梓、黄杨等木。麻沙本多用柔木,可能是一种松,软易刻的木料。铜版多用于纸币,留传至今的还有宋代商标包装印刷用铜版。 雕刻工具:刻版工具多达 20 ~ 30 种,各有不同的功用,最常用的是拳刀,又称剞、曲刀、雀刀、挑刀,是刊刻雕版最重要的工具,必须根据雕刻者手型量身订做,辅助工具以圆口刀、三角刀、大小平刀、凿子为配合。 印刷原料:宣纸(生宣、熟宣),需放置多年去其火气。高丽纸,原产于高丽国,以棉、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矿物质颜料、植物质颜料。广胶,产于两广地区,它是用牛、马皮筋骨角中的硬蛋白质加水、加热分解而提炼出来的一种物质,用于调色。矾,又称明矾,味涩、用矾石煎炼而成。主要产自安徽的卢江。 印刷工具:刷子,原材料来源南方棕树皮。耙子,原料来源于马尾棕,将马尾棕制成棕片,再配备耙梁、耙版就成为完整的耙子。膏药油,它是一种中药,具有强力粘胶性能、印刷台。毛笔、喷壶等。 装帧原料:在元代文献中还记载有装订浆糊的配方。如元《秘书监志》卷六,载有表背匠焦庆安的配方,内有打面糊物料为:黄蜡、明胶、白矾、白芨、藜蒌、皂角、茅香、藿香、半钱,白面五钱,硬柴半斤,木炭二两。这里包括了粘合剂,防腐剂和芳香剂三部分,证明当时的装订用料已十分考究。 明代造纸业十分繁荣,江西、浙江、福建、四川,以北方一些地区,都分布有较多的造纸作坊。造纸原料有竹、树枝、破棉、稻草等。优质纸则用几种原料混合,以提高纸张性能。明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当时的造纸技术。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