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雕版简史

杭州雕版简史

杭州雕版简史

时间:2007-05-14 17:11:00 来源:

名家 >杭州雕版简史

黄小建
五代的宗教印刷仍然很兴盛,印佛经最多的是吴越国王钱弘淑。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杭州雕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比欧洲人用铅活字印书足足早了四百年。1924年9月25日,杭州西湖雷峰塔倒塌,于砖孔中发现千卷左右的《宝箧印经》。卷首扉画前印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钱弘淑造此经八万四千卷,舍入西关砖塔,永充供养。己亥八月日记。” 南宋时期,由于都城南迁,杭州刻书业达到了顶峰,成为浙江乃至全国刻书和出版业的中心。以杭州为代表的浙本用笔方整,刚劲挺秀,刀法娴熟,转折笔画轻细有角,不留刀痕,反映原来字体最为忠实,成为后世刻书的楷模,影响了我国千年古籍刻本的风格。 根据文献记载,今中山中路太庙巷起至众安桥一带尚可考知铺名的书肆有二十余家。其时有国子监刻书,地点在纪家桥(今浙江大学湖滨校区附近),其刻印精美,为全国之冠,曾刻有《周易传》、《十三经》、《史记》等十七史,计1662卷。当时,集中了一大批民间书坊,有的书坊是从东京(开封)迁来。杭州所印之书,除经史子集类书外,还有医书、技术书、话本、佛经及民间通俗读物。由于其刻印精良,很多官方的书,也都拿到杭州刻印。宋代不少藏书家都认为:“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南宋时杭州书坊影响最大的是陈起所开设的书铺,由于陈起所刻的书影响太大,明清以来对他刻的书通称“书棚本”,家居睦亲坊(今弼教坊),有记载者近一百种,他的书籍铺有多种署名,如“临安府棚北大街陈解元书籍铺”、“临安府陈道人书籍铺”等等。此外,临安府中瓦南街东荣六郎家书籍铺,是从开封迁来。其所刊书字体秀丽工整、刻工精良、墨色厚重,为宋版书中精品。 杭州书坊林立,有“经铺”、“经坊”、“经籍铺”、“书籍铺”、“文字铺”等,有铺名可考的印刷作坊,在南宋时有10余家。到了明清时期,杭州的印刷作坊可考的有文宝斋、彗空经房、玛瑙经房、景文斋、善书局等几家。 北宋国子监所刻印的书籍,多数都拿到杭州去刻印,而非在汴京。《石林燕语》卷8谓:“京师(汴京)比岁印板,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虽然汴京比岁印板不减杭州,然印板质量却以杭州为上,何况汴京纸质又远逊杭州。南宋建都临安(杭州),书籍铺如此之多,雕版刻印之盛,更可想见。唐时杭州的雕版印刷业已有基础。杭州之所以成为一个最大的雕版印刷业中心,是有基础的。 杭州及附近一带是古代印刷业最发达的地区,而且以刻印精良而闻名全国,进入元代后,这里的印刷业仍居全国之首,由于政府的重要书籍拿到杭州刻印,更促使了这里印刷业的发展。民间印刷作坊最着名的有:南经坊沈二郎、睦亲坊沈八郎、勤德堂、沈氏尚德堂等。他们所印书籍出现了新的品种,即戏曲,故事等书,这是宋代版本中所少有的。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北宋司马光撰。《通鉴》由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史家绝笔。《通鉴》成书后,元丰八年,范祖禹、司马康、黄庭坚、张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佑元年(1086)校定完毕,送往杭州雕版,元佑七年刊印行世,是《通鉴》最好的版本。 由于政府的倡导,元代的佛经印刷也很活跃。南宋开始雕印的《普宁藏》和《碛砂藏》,到元代仍继续进行。《普宁藏》刻印于杭州路余杭县白云山的大普宁寺,南宋末期开始筹备,设立刊经局。 宋、元以来,杭州的印刷以质量精良称颂,明代时,杭州有书坊二十多家。杭州书坊中,最着名的有勤德书堂、容与堂、胡文焕文会堂等。容与堂刻印的《水浒传》、《幽闰记》、《红拂记》、《琵琶记》、《王合记》等戏曲本,刻印精良,字体隽美,是明代杭州刻本的代表。胡文焕是杭州有名的藏书家,也从事编书和印书。他刻印的书以套书而称着,如《格致丛书》一套就有二百多种,《百家名书》103种,这在出版印刷史上很有特色。 且杭州素有藏书传统,至宋而大盛,直接影响元明清诸代。乾隆年间修建的文澜阁因收藏《四库全书》闻名天下,而如今成为江南三阁中唯一幸存的一阁。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