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友军 新文化鼓手

新青年友军 新文化鼓手

新青年友军 新文化鼓手

时间:2007-05-19 09:06:00 来源:中国商报

收藏 >新青年友军 新文化鼓手

  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但那时中国人的觉悟还不很高。新思想的真正开源之时,应该说是1915年开始创办的最有影响的杂志《新青年》。《新青年》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舆论准备。1919年的五四运动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1918年下半年,北大文科、法科的部分进步学生组织了新潮社,1919年1月创办《新潮》杂志,为《新青年》的友军。新潮社设在沙滩北大红楼东北角的一个小房间里,与北大图书馆毗邻。参加新潮社的有:法科同学汪敬熙、何思源,文科的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顾颉刚、江绍原、康白情、李小峰、孙伏园、俞平伯。《新潮》杂志社办刊物曾得到校方的资助。校长蔡元培先生亲自为刊物题写“新潮”两字。英文名Renaissance,是“文艺复兴”的意思。 《新潮》和《新青年》同是进步期刊,都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宣传“赛先生”与“德先生”,但在办刊方向上却稍有不同。《新青年》偏重于政治、思想、理论论述;《新潮》则偏重于思想、文学方面,介绍一些外国文学。《新青年》内部从一开始就分为左、右两派,斗争激烈,直至最后彻底分开;《新潮》的路线相比之下则稍“右”一些。如《新潮》对有关新旧道德的讨论比较注意,俞平伯曾写过一篇有关新道德的文章。而顾颉刚写过论述家庭的文章,怕自己家里知道,署名“顾诚吾”,在《新潮》上发表。《新潮》的政论文章不太多,大多数是文艺作品,特别是新诗和白话小说。俞平伯发表在《新潮》上的第一首新诗就是《冬夜之公园》,描写当时北京的中央公园(现在的中山公园)。以后他还又写了描写天津海河的新诗《春水船》。 《新潮》1919年1月创刊,至1922年3月共出版三卷,10期。1919年2月1日出版的《新潮》一卷二号上,出现的一篇署名记者(傅斯年)的《书报介绍》文章,向广大读者推荐《新青年》杂志,文中首次对《狂人日记》作出了评价,这是文学史上第一篇关于鲁迅研究的文章。《新潮》停刊后,《新潮》社仍存在。1923年,鲁迅先生所著《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由新潮社发行。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