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版十三行

玉版十三行

玉版十三行

时间:2007-05-19 09:04:00 来源:中国商报

收藏 >玉版十三行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又名《洛神赋十三行》,是王献之所写的小楷《洛神赋》,其字迹在宋时只残存中间九行,贾似道又得4行,合起13行刻于玉石上,故世称《玉版十三行》。 因石色如碧玉,也称“碧玉十三行”。 《玉版十三行》是王献之小楷代表作,被誉为“小楷极则”,笔划隽秀挺拔,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墨迹在宋元时有两个版本,一为晋麻笺本;一为唐硬黄本,上有柳公权跋,疑为柳公权临本。此二本后均佚,流传的刻本有二,一为“碧玉版本”,一为“白玉版本”。世以“碧玉版本”为优。“碧玉版本”明万历年间出土于杭州西湖葛岭南宋贾似道半闲堂旧址。 所谓的“玉版十三行”并非传说那样是由王献之的真迹《洛神赋》直接上石,而只是《宝晋斋法帖》中的一块刻石的翻刻本。自明代以后的所谓“玉版十三行”拓本和“宋拓本”,经验证,都是从这块石版上面拓下来的。 《洛神赋》是王献之的小楷作品,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圆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洛神赋》(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官至中书令,世称“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幼时从他父亲学书,后来取法张芝,别创新法,自成一家,与父齐名,人称“二王”,《洛神赋十三行》为其代表作品之一。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