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绘画时代精神的思考

关于绘画时代精神的思考

关于绘画时代精神的思考

时间:2007-05-21 11:06:00 来源:2000年二期《国画家》头版头条

名家 >关于绘画时代精神的思考

  由于绘画艺术形象的特殊性,无论是具象性、抽象性、象征性……均为直接地反映生活,表现主体对客体的审美意识。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认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特殊意识形态,是审美地掌握世界。作为绘画艺术而言,当然是反映时代精神,反映社会事物、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   由此看来,绘画的时代精神在文化艺术之中,不单纯只是一个政治概念,而最有内容、意义的还是一个艺术概念。因为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时代和绘画上的时代的兴衰并非完全重合,只要我们稍微仔细地纵观一下中国美术史,从古到今,不论是在政治清明的太平盛世,还是在群雄争霸的战乱时代;都有代表当时社会精神的、刚劲挺拔、雄强博大的不朽之作,也不乏阴柔娟秀、朦胧忧郁之类的传世佳品。它们虽体裁不同,风格各异,然而,它们揖让映带,各显其妙。因为它们均具备当时社会的精神内涵,如实地表现了当代的风貌特征,如秦汉时期威武雄壮的兵马俑与魂游阴冥的帛画,魏晋时期宏伟壮观的石窟雕塑与幽深玄妙的壁画,南北朝时期颂扬贤德的《女史箴图》与描绘庶民百姓的画砖,隋唐时期有歌功颂德的《晋武帝司马炎像》与民俗为体裁的《五牛图》;五代两宋时期赞颂太平盛世的《清明上河图》和寄情托怀于残枝片石的花鸟鱼虫。元、明、清以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国门的开放、信息的畅通、西画的引进,可谓流派纷呈,人才辈出,其时代特点更趋鲜明,时代精神更趋强烈。   由于时代的不断前进,探索、表现时代精神的行为,将成为画家们一个永恒的追求主题和艺术生命的全过程。不管你的创作是雄纠气昂的社会性也好,还是传达思想观念的精神性也好,或者是幽情赏玩的娱乐性也好,都得依靠画家自身的深刻自觉要求和他最高个性的艺术创造以及深厚的传统功力才能实现。目前,在我们的一部分画家队伍中,由于学识功力的水平、艺术修养的程度、天赋气质的具备等诸种因素的参差不齐,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不可能全都到位。所以画家对艺术生命的体验和对人生的感悟受到一定的局限。再加上眼花缭乱的书刊杂志大量出版、名目繁多的艺术展示、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多、五花八门的赛事举办频繁、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等原因。从而,便诱使相当部分的“画家”一味追求“时髦”,误入急功近利的歧途。当然就不可能有兴趣去追求什么时代精神的内涵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更有甚者,这些人大都与华衣美食、场色犬马有缘。他们为了掩饰自己空虚的心灵,附庸风雅,极力将自己打扮成一位温文尔雅的“文化人”。勉强地支撑着身子骨,频频出入高雅大堂。如同东施效颦,装腔作势,信手涂鸦,令人沮丧。加上违心者的随声附和、逢场作戏。戏得他们利欲熏心,戏得观众昏头转向,戏得画家凝窦丛生。扰乱了艺术的审美标准,混淆了社会的美丑界线,模糊了人们的是非观念。只要稍微有点理智和良知的画家,面对这种闹剧,必定会产生一种自审自责的心理反映,或许会默默地引发出来自内心的疑问:如果说,人们欣赏不到真正的绘画艺术,那我们该将如何进行普及和提高呢?!真正的艺术无人问津,那我们该如何去发展和弘扬呢?!南郭先生被众星捧月,真正的画家遭遇冷落,蔑视艺术如同儿戏,褊狭浅俗习以为常,大量的伪劣作品充塞于世。久而久之,绘画艺术就会堕落成媚俗之极、犹如流行色一般浅薄艺术的危险。不能不叫人疑虑重重,隐优难消。   一件绘画作品的时代精神,不是异想天开的构思,也不是舍弃传统的创新,不是东拼西凑的“土洋结合”,更不是随心所欲的狂涂乱抹。它是具有高度文明素质的画家用自己的心灵、智慧、学识、功力、修养构建起来的精神家园。它是画家面对现实社会深刻体察生活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意识、思维活动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充分体现在绘画艺术作品之中,使其作品透露出一种生气、灵气、秀气、才气和焕发出一种能使人振奋、激昂、催人向上的无限活力,或者使人产生一种愉悦快乐的观赏兴致。从艺术内涵上讲,它又是一幅思想寓意深刻、启迪心灵、陶冶性情、修养功力到位、颇具中国特色的绘画作品。与此相反,那些草率行事、粗制滥造、空洞无物、鬼画糊涂、怪诞之极的作品,只能是对艺术的亵渎,对社会的侮辱,对媒体的欺骗,对观众的精神污染,对自己的声誉损毁。   概括地说,我以为,当今绘画艺术的时代精神,至少要体现如下三个方面的特点:风格、形式、内容的丰富性,探索、开拓、创新的广博性,功力、修养、内涵的学术性。   风格、形式、内容的多样性,是中国画艺术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众所周知,历年来,风格过于单一,形式过于陈旧,内容过于贫乏。难于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情趣和欣赏需求。迫使我们要以最少的犹豫和最大的果断精神,来迎合现代艺术的浪潮。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种艺术的路子呢?既不是弃古从今,也不是扬外抑内。需要各种风格流派共存荣。需要生动活泼的形式并重,需要健康向上、为政治服务的、表现重大历史性题材的力作,也需要轻松愉快的、纯艺术性的、使人赏心悦目的绘画小品。   中国画走过了几千年的曲折、艰难的发展道路,直到建国后,中国画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较为正常的发展时期,虽然在文革非常时期中,曾经沉寂过,遭受过劫难,可我们的老一辈画家从未终止过对艺术精神的艰苦探索和对传统功夫的痛苦磨练。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画家和独特风格形式的作品。如黄宾虹的画苍茫浓重,深厚华滋;齐白石的画结景单纯,笔墨老辣;傅抱石的画烟雨苍茫,巧妙无痕;徐悲鸿的画中西贯通、寓意深刻;潘天寿的画强悍冷峻、崇高典雅。当然,还有一些老画家们,他们均在风格、形式、内容方面各辟蹊径,自出机抒,为中国画的改革、创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探索、开拓、创新的广博性,则是时代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面对这全新的时代,将使中国画的发展揭开新的篇章。大家共识的是:中国绘画因循守旧的不行,拒绝传统的也不行。独出心裁的风险大,开拓创新的烦难多。然而,正是在这束手无策,无所适从的同时,我们有一部分有胆识有魄力有头脑的画家们不甘寂寞和淡泊。面对画坛上的一些混乱和谬误的现状,在有可能延伸的中国画发展的领域里,含辛茹苦、默默无闻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并卓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的体验。老一套的传统方式正在徐徐消蚀,悲观固守的思想观念已经渐渐打破。具有极大兼容性和延展性的创新正在进行和成就之中。新一代人已大大地不满足于对中国画雕虫小技式的体验和玩味了。而是大胆,极力地尝试对它作深层次的心理把握乃至人格的表现。   这里,不论是传统性的,还是实验性的,或者是综合材料开放性的等,所有类型的成功之作,均标志着中国画繁盛的新世纪已经悄悄来临,一个继承、创新、探索、开拓性的多样化格局的,中国绘画发展的新时代精神的唯一可行的途径已经形成。倘堵塞这一途径,则无异窒息中国画的艺术生命。   功力、修养、内涵学术性是时代精神形成的基础和关键,是关系到时代精神能否充分展示和体现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幅作品本身粗而浅、柔而媚、大而空、腻而俗,就不必再谈什么精神了。所以,这个特点更应该是一个画家个人素质的最根本的具备条件。惟有在此基础上,学问、修养、才华、功力才会可能熔为一炉,超越世俗的境界才能形成,创作的精品才可滋生,不朽之作才有可能问世。如林风眠光色俱佳的风景, 李可染浓密深秀的山水,蒋兆和的《流民图》,石鲁的《南泥湾途中》等,他们都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功夫上,大胆吸取西画以及其他姊妹艺术的某些营养,充分体现了中国画艺术的民族文化精神。因此,成就斐然,声名显赫,被国家所推崇,被社会所公认,被世人所常识,可以说,当今中国画坛上的流派之多,探索之广,兼容之大,延展之深,空前热烈的创作气氛和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以及蔚然成风的、振奋人心的大好局面,是中国绘画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也未曾有过的。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不管怎样,当今的社会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如此良好的创作条件和机遇,营造了一个如此宽松的氛围和环境。我们只有充分认识,深入理解,正确把握,切实做到个人的禀性气质与当今时代的特点默契和谐,才能获得艺术精神和思想境界的升华。才有可能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精神的艺术精品来。由此可见,作品的时代精神是功力与心血的酿造,是天赋与勤奋的结晶,是思维与观念的表述,是学识与修养的积淀。然而,我们还应该清楚:任何一幅巨有时代精神的绘画艺术作品都还必须经受历史的检验,但是可以认定,惟有真正具备时代精神的“经典”之作,它必然也是拥有未来的,名垂画史的,流芳百世的艺术瑰宝。   1999年10月于撕纸斋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