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书法中“雅”的思考

对于书法中“雅”的思考

对于书法中“雅”的思考

时间:2007-05-21 11:05:00 来源:《中国书画报》1997年11月6日第四版 书画天地

名家 >对于书法中“雅”的思考

  我们在欣赏书法艺术作品时,经常爱用一个“雅”字来评价或概括作品的实际效果。   书法中的“雅”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它在书法艺术作品中包含哪些内容?就个人浅薄见识略释小议。   “雅”是我国数千年来儒道互补的传统文化所产生的一种公认的审美意识。“雅”主要用来评价和概括书法艺术作品的技法和意境层次的。在古代,最早多用来评品有知识、有教养、有文化的才子佳人的。譬如,古代正道读书人被称为“雅儒”;文人墨客被称为“雅士”;文人们赏玩之事被称为“雅玩”请教大学问家被称为“雅教”、“雅正”、“雅鉴”;赋有哲理之言被称为“雅言”等。由此可知,“雅”是对于一种道德修养和人格完美的统称。“雅”字的本身即包含着正确规范、高尚文明、美观大方之内容。然而,书法又是借助于汉字结构形式来表达人的精神的一门艺术。书者的思想意志、品德情怀、治学态度、才学知识及审美理想均充分表现在书法之中。所以,这个“雅”字也就自然用来表现书法艺术作品中的内蕴世界的景深和作品格调的高低以及人格修养的程度等,拟人性特强。比如我们平常所见到的人们健美的四肢,端正的五官,非凡的气质就可移悟为书法中的结构匀称、点画有方、布局合理、气韵生动等和谐统一的艺术内涵之美。   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序中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可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还说:黄帝之史苍颉见鸟兽啼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唐代张怀瓘在《书断》卷上《古文》云:苍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   由上所述,都说明了我国的书法艺术与人的性灵、与物的美态有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就形成了一处生命意识感特强的独特艺术形式。故我们在欣赏、评价书法艺术作品时就不能简单草率从事。要像对待人一样,不仅要观察他的体态仪貌的外表美,更重要的是要体会出心灵深处的内在美。唯有这样,你才能对一件书法艺术作品作出一个中肯的、内行的、公正的评价。   自古以来,人们对书法艺术作品中“雅”的悟释和界定众说纷纭,观点不一。因为它不同于自然科学,永远没有一个绝对统一的公式和定义来供人们作为衡量标准。但它却有一个明显的气质特征和心理感应。然而,这对于具有一定的书法艺术造诣的人方能较多的、较为正确的领悟和把握。它与一个人的文化层次、书写功夫、艺术修养、品格德行有着密切关系。否则,是难于弄懂这个“雅”字含义的。   黄庭坚曾这样说过:“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之程,致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言:土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黄庭坚是宋代具有书法卓著成就的四大家之一,此话是他肺腑之言,是他历经一生书法实践的磨难而悟出的具有一位真正书法艺术家资格的心声。可谓对所有学书者的忠告。告诫书者们要像我们先贤哲人一样,博学多闻,道德为本,苦练一手扎实的笔墨功夫。只要老老实实地这样做了,你的书法作品才能脱俗气,当然,剩下的便是美好的即“雅”的东西了。   我们的很多书法爱好者们在赏评书法艺术作品时盲目不知所措,无从下手,就是如黄庭坚所说的那种原因,对人对已的书法优劣不分,挖空心思,随心所欲地泛泛言语一番,不得要领,无的放矢,充其量只不过是如隔靴骚痒,到头来,仍然是观者不明,书者不服。   在当今书法大普及的社会文化生活中,书法爱好者风起云涌,人才辈出。赏评之事就不应再是少数人或专家们的事情了,广大的具有书法实践经验的书法爱好者们大都已具备了书法鉴赏的基本知识了。大力提倡鉴赏品评书法艺术作品的时机已经到来,它对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确鉴赏领悟和评价书法艺术作品“雅”的内涵,不仅可以起到自我借鉴、相互补充的作用,还可以振奋学书精神,陶冶性情,受到美的教育和启迪。更为重要的是充分挖掘出书法艺术作品客观存在的艺术价值,使得观赏者开阔眼界,明辨优劣,以便迅速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和实际书写能力。这种赏品活动也正是我们从事书法艺术创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   究竟如何着手来领悟体会书法艺术作品中的“雅”呢?我以为清代包世臣提出的用“形质”和“性情”两个方面来品味“雅”的方法较为科学具体,方便实用,通俗易懂。   所谓“形质”,指书法的外貌特征能通过人的视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全部祼露于纸面上的点画、线条技术部分。比如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墨色的枯湿浓淡,字体的大小肥瘦,间隔的疏密宽窄等。如何才能达到“雅”的标准呢?确切一点,那就是基本笔画是否规范,所谓规范是以法度为准绳,所谓法度即是自古以来,被人们约定成规的优秀传统技法。所谓传统,对书法艺术而言可谓博大精深,犹如浩瀚大海。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被历来人们所公认的汉字书写中的规矩。即点画应该是圆润饱满、灵巧生动,有的具有高山坠石之气势,有的则如大石挡路之敦实。既有上下呼应之联系,又有左右顾盼之意思。横画应有俯仰虚实之效果,长短敛放之变化。有的似千里阵云之厚重,有的具有空灵深远之感觉。竖画应该有向背长短之巧妙,粗细圆劲之区别。撇画应有像修竹嫩叶,有的像风飘兰草,流畅生动,干净利落。捺画应是沉着对称、自然有姿。挑画应是轻快遒劲,随体应变。折画应有如同焊接之坚实,婉转圆润之韧性。勾画有的好像鹅头敦厚却有灵气,有的如同箭镞之利落力聚锋头。以上所述,无论是什么意向效果或物象形状,均与过硬的书写基本功密切相关。要想弄懂书法“形质”的“雅”,首先必须得有长期的基本书写功夫的训练。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反复多次,方能下笔入神,体察入微,随机赋形,应用自如。先有此番功夫而后才能悟会到书画“雅”的真谛。要想当一名书法鉴赏的潇洒者,首先应是一位造诣较深的书法实践的负荷者。否则,你的赞扬是不切实际的,批评是苍白无力的,当然也是不会令人信服的。所以,这就需要立志于学书者们除深钻本专业外,还得博学广闻,触类旁通。如经常进行针对性书法行为的参观交流,读书写作,赋诗作画,体味音乐舞蹈,纵观法帖杰作和加强其他一些有关姊妹艺术的修练,那你的书法学问便更加精湛了。从古到今,我国的文人大都把这种实践活动作为丰富自身学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要遍拜真正名副其实的名家学者,有意给自己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书氛围。时间一长,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审美理想和鉴赏眼光也就与其同步提高了。这就是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的必然结果。   对于书法作品的“性情”方面,意指书法作品精神所在。包含着书法者的个性气质、修养学识、思想感情等。一般人能从中领悟到“雅”的东西难度很大。可以说,自古以来,这是一个言传解释不尽,神领自悟多惑的问题。没有对书法艺术理论与实践经过反复揣摩、用功长久的人是难于领悟深刻的。按古今的传统规律而言,凡属“雅”的书法艺术作品均为用笔精到含蓄,自出机抒,娴雅中蕴含刚劲,雄强中不失风度。作品淡雅清新,或飘逸奔放,或天真烂漫,或超凡脱俗。总之,一切属于“雅”的书法艺术作品都归于自然朴实,都应显示出一种真、善、美的境界,即符合宇宙万物阴阳变化规律。在这里,这种规律可理解为书法中的一切优秀传统,如技法、内涵、精神、气息、格调等。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一代一代无数文人墨客、圣贤哲人们摸索出来的规矩法则。古今具有书法造诣者无不先从此规矩入手。就是从无法到有法,复从规矩出,又从有法到无法,回归自然。这就是在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实践道路中,从掌握一般书写技巧到能应用自如,到炉火纯青,再到返朴归真的阶段所必经的唯一正确的升华过程。唯有经历这几个过程,技法、思想、意志才能融会入天、地、人三者合一而至臻进入“道”的境界,即书法艺术作品中“雅”的境界。一般说来,大凡具有朴素率真、潇洒倜傥、仙风道骨之类的书法皆为大“雅”之作。这里,人们不妨将书法艺术作品与人之间的联系再来一个更加形象化的比喻和象征性的悟释:朴素率真可理解为书写者严谨的传统功夫和法度,严谨扎实的书写技巧,写出了汉字本来就应具备的符合千百年来人们审美习惯的形态和赋有生命情趣的风采。字字光明磊落,匀称大方,一挥而就,毫无雕琢修饰之感。潇洒倜傥可理解为笔笔在理,布局匀称,既有独字美又有组合美,像一位举止大方、幽默风趣、涵养丰富、明事达理、谦虚宽厚的正道文人墨客一样。不论这种人出现在什么场合,都觉得他是一个地道的正人君子形象。具有这样一种内涵的书法艺术作品,往往能使你满屋生辉,格调倍增。犹如与一位大学问家在一块,谁不愿意趁此机会领教受益和附光添彩呢?仙风道骨可理解为从书法艺术作品中显示出来的一种温醇秀颖、拙朴纯正之气。笔画蕴藉含蓄,有意成风,无意取态,书不尽笔,笔不尽意,游刃有余,烂漫有节,似少女天真,似儿童稚拙,似仙人孤高僻寡,似道家幽隐澄寂。所抒发的意志静穆,所表达的境界深远,举之可见,求之已遥。譬如,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东坡的《黄州寒食帖》、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等均为千古传世的大雅之作的光辉典范。   王羲之的书法之“雅”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一股中和之气。如阴阳四时,寒署调畅。它藏锋敛锷,不露锋芒,虚灵安详,圆转生动而凝静简远,是一种阴阳会和之美。虞世南之书“雅”在内含刚柔,平正端凝,蕴藉高远,心正气和,清远淡泊含蓄之美。欧阳询之书“雅”在藏锋平和,虚灵静穆,境界渊深,余味不尽。可以说,当今流传下来的几乎所有的古代书法艺术品均属大“雅”之作。因为这些书作经受过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圣贤哲人们无数次的推敲、取舍、精选才得以保存至今。它们虽风格各异,流派纷呈,但几乎都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最高艺术境界,不愧为千古流芳,万代楷模的艺术瑰宝。   由上述可知,书法赏评中的“雅”字是作为美学范畴而言的。是和我国古代道家、儒家的哲学思想纠葛在一起的而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于书法艺术作品之中的。儒家的中和,道家的自然,释家的妙悟,尽用在书法艺术作品中的审美活动中,对传统书法的审美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雅”,大都是由书法外的修养和功夫而产生和渗透在书法艺术作品的积淀,素质的表露。   天高地阔,各有其性,千山万水,各具形态。虽然书法艺术作品中“雅”的种类不同,最基本的一点都离不开对点画的认真分析和对整体的切实把握;对精神的体察和对内涵的妙悟。如果没有一身训练有素的功夫和一颗聪慧的心灵,要想真正感悟到书法艺术作品中的“雅”的内涵只能望洋兴叹。苏东坡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的诗句应成为一切立志于书法艺术赏评者和实践者的座右铭。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