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生命

阐释生命

阐释生命

时间:2007-05-21 09:39:00 来源:

名家 >阐释生命

一关于孙佰钧的抽象水墨
殷双喜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艺术批评家、博士)
孙佰钧将自己的作品称为“生灵幻象”,是指作品中那种有机体形式的符号是一种非逻辑性的幻象,还是指作品自身就具有灵性的生命?无论如何,他对于生命的执著,表现为一种对神奇的生命现象的 好奇.这种好奇心在科学家那里,往往成为科学探索的原始动力;在艺术家那里,则成为对人类命运的沉思。可以说。在古希腊哲学与中国先秦哲学中,有着共同的思想动力。那就是“认识你自己”,这种热爱生命的人文主义的传统.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赞颂,对人的理解,其最高的艺术境界。则是贝多芬的《欢乐颂》。 我将孙佰钧的作品视为一种绘画中的意识流,这是因为他的作品中的抽象符号,体现为对现实世界的超现实的非逻辑性的形象把握。现代科学的发展并未消除人类对于自然与社会的神秘感,相反,许多难以预料的事件与突发性事变,使我们感到现实世界与我们的距离感,我们身处一个变幻迷离的环境,思想常在雾中穿行,理论与逻辑并非总能呈现命运之路,而直觉与梦幻有时则更为真实。 孙佰钧1987年开始接触水墨画,就具有一种抽象的形式感。虽然我们从他早期的作品中还能看到若干人物的形象和山水地貌,但那只是一种绘画的媒介,更多的时候,孙佰钧从宏观世界转向对微观世界的透视,似乎要将某一个自然物的细胞作为进入宇宙的黑洞。到1995年,孙佰钧形成他的绘画的基本面貌,早期作品中的山与树、风景中的房子,已经具有米家山水的墨点形状,蕴含着后来的发展。从1997年至今,孙佰钧已画出了100多幅现代水墨画。作品中的抽象性日益增强,开始进入生命的象征性表现。作品语言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体系,而作品的面貌则依据不同时期的思考而有了很大的变化。正是由于孙佰钧不懈的努力探索,从而使他在90年代中国画走向现代的运动中,成为一位十分活跃的实验水墨画家。 作于1997年《被腐蚀过的精灵》系列,还保留着早期作品中的形象因素,画面中的风景,山云,以点状的细胞形态组合而成,呈蓝灰与棕灰的交织。为优雅色调所包围的符号化的人物,具有细胞状的组织,手处在方形的空白中,使我想起20世纪90年代初期云南画家潘德海的玉米人物系列,在潘德海那里,人物的组织状态与玉米重合, 意在表达一种生命的重构。而孙佰钧作品中的人物与环境融为一体,形象不太清晰,那些不规则的细胞,像蛇皮花纹交错延伸,从而形成山水的意象。在某些局部,类似传统绘画中的屋漏痕,如同古诗中所说的“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那些不规则的水痕体现了一种生命中的偶然性。 1998年孙佰钧创作了《被腐蚀过的生命》系列的24幅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方与圆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打开的书,有放大的团块,细胞与细胞核在图书上形成宇宙星空与黑洞的意象。中心区的疏离空间与边缘区的模糊、密集,似乎是一种细胞层次上的社会组织示意图。女性形体如同欧洲原始雕塑中的女神,他将亨利•摩尔式的女性躯 干转换成《亚威农少女》的变形意象,那些卯形与球形的曲线相互交织与流畅衔接,在绵延不断的位移和变化中生成具有无限繁殖性的微观生命世界。在《新世纪预言•生命之耗散》这一系列中,孙佰钧进一步提炼黑、白、灰的图底关系,将那些不规则的原生体细胞状的水墨符号,组合成条索状、团块状的有机体,它们巧妙地的与宇宙星云 状的背景融合在一起,象征了生命体内部与宇宙的同一性。 自2000年以来,孙佰钧在《新世纪预言•生命的诞生》等系列作品中,将形象的联想因素和叙事性因素进一步过滤,更加纯粹的抽象。看他的作品,如同在显微镜下观看动植物的切片和人的指纹,这些生命体的肌理像天上的云,作为画面构成的基本符号更加单纯明确,它们从中心向四周扩散,暗含了多少生命的密码?虽是局部,却有无限的感觉,而且多了一层图底关系。画面中间的白色方块,像是一本翻开的书,而十字中心的构图原则,则是一种理性十足的象征。 孙佰钧像一位实验室里的生命科学家,在画面上进行着细胞的复制,生命在重复中变异,在重复中生成新的有机形态,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不能不想到剥开的豆荚与正在分化的细胞,它们具有本质上的一致与有机体形式的多样化。 200 2年创作的尚扬式《世纪大风景》系列,是画家雄心的体现,他再一次将视线转向宏观的风景与空间,在优雅的灰调子中,由瓦片式的符号排列成图式化的生命景象。而《生命的释义》与《生命的记’忆》,具有更加单纯化的趋势,它们如同打开的书,将人类早期艺术史中原始雕塑般的人体,转化成相互交织的不规则形状,使之在空间中漂浮。在生命的进化史中,偶然性的变异使我们对生命充满敬畏,细胞层次的无限繁殖使我们对个体在宇宙的渺小有了深刻的体会。 从水墨语言来说,孙佰钧善用宿墨、丙烯、白粉。在他的创作中,丙烯是作为墨来使用的,画画基本是灰调子,有一些冷暖色彩的对比,但他更注重画面的层次对比。孙佰钧采用多遍画法,用少量的墨和丙烯调和。这是因为丙烯加白粉容易控制,还可以控制笔触。孙佰钧对笔触很在意,通过笔触肌理,体现思想,而墨则难以控制。他的画 面中用水多,厚度不太强,不强调用笔,画的方向不太重要,作品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去欣赏。 对孙佰钧来说,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也不太重要,重要性的追求,例如他认为“灰性”是精神指向的一种载体以及传统水墨的另类表达,由于在墨中加入白粉,从而使各种层次的灰调子可以把握,他就获得了油画般的绘画性,从容控制水的流动与宣纸的渗化。这些斑驳与枯涩的黑洞,在其残缺的边缘线中,体现了风化般的文物感,成为现实 感受与生命销蚀的形象注解,在细胞的生与死的更替中,它表现了画家对未来的憧憬不安。 在孙佰钧的作品中,你能够感觉到一个画家对艺术的执著与热爱,对生命哲学的思考与理解。法国电影导演让一吕克•戈达尔强调艺术家对于事业的热爱,“人们必须感觉得出,在一部影片的背后站 着一个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没有这种热爱,人们便会对任何事物都熟视无睹,变得痴痴呆呆、慢慢死去”。。1’如画家所说,20世纪最鲜明的标志,是变革与实验,在艺术中体现为不断地探索新的材料与观念。处于新世纪的起点,孙佰钧的作品显现出对生命的欲望渴求以及对新生命的预言,也表现出对于现代水墨视觉样式的追求。“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是传统中国绘画潜含着的人对自然的态度,也是中国艺术重视传统延续的文化价值观,它应该成为现代水墨发展的未来之路。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