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百年的回望——众家评说赵望云

穿越百年的回望——众家评说赵望云

穿越百年的回望——众家评说赵望云

时间:2007-05-28 11:41:00 来源:

资讯 >穿越百年的回望——众家评说赵望云

赵望云 《禹门渡口》 124×68厘米 1959年
■开艺术新风的人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赵望云先生是我国20世纪重要的绘画艺术家。他是最早身体力行到农村写生,用画笔反映农民疾苦和描写乡村自然景色的艺术家,是开艺术新风的人。他的这一创举对中国人物画、山水画的发展都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影响波及全国,启发了当代人,直到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1942年之后,他到陕西、甘肃、青海等地体验生活和写生,创造了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好作品。他是最早把目光投向大西北的人,他凭着艺术家的敏锐直觉,更是依靠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在写生实践中获得的体会与经验,发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人民的美,发现了大自然的力和美。他在艺术创作中十分自觉地发掘这种健康、质朴、浑厚的美,并以此来塑造自己的艺术风格。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大西北,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上都别开生面。   赵望云先生是长安画派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中国画艺术成就卓然,其作品强烈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民族气派、浓郁的地方特色、独特的个性语言,无不显示出他不凡的大家风度、清新气质和质朴的品格。赵望云先生是出色的艺术教育家。在西北乃至全国,都有受他直接教育而成才、成大气候的艺术家,至于受他艺术观念和画风影响的人,更是不计其数。   赵望云先生对当代中国艺术的贡献是多方面的。20世纪中国艺术的天空因为有这些灿烂的群星而散发出迷人的光辉。他们不仅是靠自己的才智创作作品的画家,更是用自己的思想培育艺术、奉献给大众的人。赵望云先生的后人,把先生300多件遗作捐赠给国家,继承的也是这种精神。由于这种精神,中国和中国艺术将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赵先生给黄胄的 最重要的遗产 郑闻慧(炎黄艺术馆馆长、黄胄夫人)   让我讲“赵望云老师和黄胄”,我想一句话就可以说了:赵老师是黄胄的恩师,也是黄胄的父亲。   黄胄跟赵老师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14岁就失去了父亲。黄胄当时在他姐丈家里,他姐丈家里很困难,希望他能够分担一些,于是让他去一个纱厂当电工,养活自己和母亲。黄胄很敏感,他第二天不辞而别,从宝鸡走到西安过起了漂泊的生活。望云老师在1943年和关山月夫妇一起去考察敦煌时遇见了黄胄,赵老师决定收黄胄为学生。到了1944年1月份以后,赵老师正式收他为徒弟,住到家中成为家庭成员之一。在这里,赵老师和赵师母给他很多家的温暖和呵护,尽管孩子多,生活贫寒,但是其乐融融。   西安解放第三天老师就送黄胄到西北去参军,到1954年我们回到西安结婚。从赵老师身上,黄胄学到了不少东西。   1987年赵先生逝世十周年的时候,黄胄到西安有一个发言,他的发言很激动,他说赵老师对我们学生胜于对待自己的子女,他讲到中间的时候大哭。当时还有黄苗子等。赵先生给了黄胄很多很多遗产,我觉得最重要的遗产就是直面生活、反映生活的艺术道路。他送黄胄去黄泛区两次,这奠定了黄胄的世界观,奠定了黄胄的审美观。所以说,黄胄继承了他老师的直面生活的艺术道路。黄胄也像老师一样,重视对文化艺术和祖国文物遗产的保护。他办炎黄艺术馆就是为了便于收藏贮存中华民族的东西,这是受到他老师的影响。   黄胄对待自己的学生也学习他老师的精神。从史国良的成长来看,黄胄用了最大的力气。昨天史国良说,他去青藏公路的时候是黄胄送的大衣,因此他敢于去西藏。他穿着黄胄的大衣渡过了难关。我很赞成西北画派的提法,西北画派和这种作风可以万古长青。 ■新国画的开路人 张渝(青年美术评论家)   “五四”之后,20世纪30至40年代,中国主流画坛依然如故,然而随着赵望云的西北写生的逐渐深入,有了本质的变化:由文人的、书斋里的孤芳自赏转变为大众的、社会的人文关怀。在这关怀中,中国画历史上一条既是断裂,又是孕育新生命的代沟,开始在赵望云的笔下日见成型。赵望云在艺术史上真正具备了划时代的意义。从人文情怀、审美指向以及话语形态看,赵望云正是后来新国画的开路人。   事实上,陕西乃至整个西北画坛,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都是“休耕的土地”。在宋元之后,赵望云之前,作为绘画题材的西北,从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当然,当时的艺术开垦并非赵望云一人,但真正坚持下来,并使西北从绘画题材和语言上生成新的绘画传统的只有赵望云一人。他所建立的传统就是目前仍有活力的长安画派。   赵望云一生有“三不画”,即不画不劳动的人,不画不耕田的马,围着华山作农村写生却不画华山。有人可能会说他的审美选择有些偏颇,但是,他的绘画原则确实是发自肺腑的,是根上的亲近。他的语言风格使我明白了一句话:高僧只说家常话。在作品的人民性这一点上,应首推赵望云。因为对底层社会情况的描绘实是最难着笔的,倘非身入其中,深知其事,实难摹绘尽致,而这正是文人学士之所短。所以我赞成这样的观点:赵望云是最伟大的人民艺术家。   中国绘画史上事实上只有“雅士画”,此类作品大多是雅士们在书斋里的文化想象,在审美范式上,这类作品偏重于“审妙”。而赵望云开创了“志士画”格。无论是对自然,还是对农民生活的描绘,总有苦涩的味道,在审美范式上偏重于“审苦”。赵望云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成功地挖掘了农民潜能的艺术家,他“挖掘”的姿态不是仰视也非俯视,而是身在其中的亲近。正是在此意义上,长安的画家们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完成了新国画的建设,其标志性的“建筑”就是长安画派。   赵望云是“酵母型”艺术家。我想把此话题留给教育学专家。我在此只是指出赵望云作为“酵母”的艺术事实,并指出这一事实作为话题的重要。   赵望云还是文保事业的先行者。作为新中国文保事业的先驱,赵望云为我国的文保事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如接管敦煌,筹建碑林博物馆,发掘建立半坡遗址博物馆,勘察炳灵寺等等。所以考古界有这样一句话:赵望云是西北文物事业的奠基人。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