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 • 突破 • 创新

传统 • 突破 • 创新

传统 • 突破 • 创新

时间:2007-05-30 09:12:00 来源:

名家 >传统 • 突破 • 创新

----江苏写意花鸟画“大羽”之后谁“扛旗”
蔡 宁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末江苏画坛的“宋亚魏陈”代表了江苏新时期山水、花鸟画的最高水平。“陈”乃陈大羽,以写意花鸟画驰名大江南北。 那么,大羽过后(于2001年6月去世)谁人继扛起江苏写意花鸟画的大旗?这个问题,不仅经常为画界所议,亦为收藏界的朋友所关注。 其时,早在大羽健在时,行家对这个问题已有公论。 2000年春,“著名书画家张继馨花鸟画作品展”于南京瞻园举办。余应邀前往观展,邂逅了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尹石,尹一边观展一边对对张继馨的写意花鸟画发出由衷的赞叹,认为江苏写意花鸟画除陈大羽之外当属张继馨了。已跻身于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顶峰的著名画家喻继高,亦多次赞誉张继馨写意花鸟画炉火纯青,特别是其笔下鱼虫画得尤为出众,其小写意在全国无人出其右。著名美术评论家、南京艺术院校博导周积寅提跋赞誉“其书其画,得其真气、真意、真趣,像先生如此实践、理论双丰收之画家,在当今中国画坛中不多见耳。”大羽仙逝后,江苏花鸟画研究会果然推举张继馨接任大羽生前之职--名誉会长。 如果说这仅是江苏画坛的动作的话。那么,在中国画坛甚有举足轻重意义的《荣宝斋》则在2002年6月以《寓新意于法度之中》为题推介张继馨,认为其画作以书入画,画有风骨,自成一格,“不拘形似而自得天趣,一笔一墨凝结了画家数十年师法自然之造化,尽显文人画的精神风貌与内涵。”其后,中央电视台专派记者赴沪专访其人其画,播出专题片《鸟语花香 匠心鉴人--花鸟画家张继馨纪实》,由“吴门画派”说及当代“新吴门画派”,详述张继馨写意花鸟画并推而论之:大羽是江苏写意花鸟画的一面旗帜,大羽过后谁扛这面旗帜?无疑当属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研究会名誉会长、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及苏州职工大学教授张继馨。 张继馨何许人也?乃苏州市职工大学工艺美术系及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江苏文史馆馆员、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苏州市美协名誉主席。近年来,他先后于南京、台湾、天津、北京等十多个省、市举办个人画展30多次、观摩展8次,诸多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和海外画展;多次出访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等国,介绍中国画艺术。诸多佳作为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及意大利、瑞士等国外美术馆、博物馆所收藏,获日本外务大臣奖、中日美术交流会优秀作品奖金奖、银奖及美国传记中心“终身成就学院金质奖章”、英国剑桥传记学会“20世纪成就银质奖章”等。此外,他还出版有《草虫画谱》、《鸟类画谱》、《树石画谱》、《吴门画派绘画艺术》、《张继馨画集》、《张继馨花鸟画作品集》等30多本专著。其艺术成就载入《中国当代美术家名录》、《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美国《当代世界有成就者名人录》、英国《国际名人传记辞典》等。 张继馨又名馨子,绘画、著作声誉斐然。我曾为著写的《花香鸟语——张继馨花鸟画作品赏析》(古吴轩出版社已出版)一书,多次采访这位蜚声大江南北的艺术家。老人说起丹青艺事,如数家珍溯源“吴门画派”。这一画派兴于明代,以沈周为首领,文征明、唐寅、仇十洲、陈白阳、钱叔宝等为群体,明清以来,不仅在苏州、长江一带,甚至在中国绘画史中,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他认为:苏州“吴门画派”有优良的传统,有保留价值,要弘扬这一传统,就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广泛汲纳先贤笔墨,广纳艺术素养,修炼和培养严格的造型能力,以思变的艺术个性融古铸今, 闪耀出发展“吴门画派” 的艺术灵光。 张继馨1926年11月生于武进,少时浸淫在“吴门画派”艺术的氛围中而酷爱绘画,其小学毕业后因家庭贫困而不得不缀学外出做工,期间亦从未停下画笔。1947年,他拜著名画家张辛稼为师。陆恢(廉夫)——陈摩(迦俺)——张星阶(辛稼),是一个具有典型吴门艺术色彩的花鸟画派系。继馨研习其意笔花鸟,颇得神色。继尔,他广览古今名迹,致力写生,专心工笔后又转向写意,同时涉猎山水,研习书法,攻读诗文,执著求艺。其有一方闲印,曰“磨刀背者”,意为从刀背磨出利刃。 他在研习吴门花鸟画中发现,吴门花鸟画如吴语,典雅中透着甜秀和妩媚,但缺少了一些浑朴的力度。他看到了这一点,开始吸收北方艺术的浑朴与厚重,他研究汉画的粗犷,汲取徐渭、石涛的恣肆灵韵,取纳虚谷丹青的方侧笔触,近取吴昌硕、任伯年滋润浑厚的画风,用以冲破温婉圆熟的程式。五十年代,他任苏州国画工场(吴门画院前身)主任,与斯时的书画名家吕凤子、秦古柳等多有来往,并邀请上海画家唐云、江寒汀、陈佩秋等来苏州交流切磋画艺,以博采众长。天道酬勤,有志业成,1960年其走上苏州市工艺美术学院讲台,渐成为“新吴门画派”的前卫画家和代表人物。 “一个艺术家终身为之奋斗就是要有自己的艺术语言和鲜明的艺术个性,要立足传统不断出新。”他如是对我说说。是的,其长期生活在人文荟萃、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稔熟这里的山水名胜、园林建筑,他讲学、著书、绘画相交融,具有不俗表现。其注重将自己的丹青体验、教学经验、艺术思想汇集成册,特别对“吴门画派”的研究颇费心智,既研究吴门的传名大画家,亦研究民间流传下来的名不见经传的丹青作品,跑图书馆,到博物馆,奔波乡村间,搜集原始资料细作分析与研究,先后著写了《吴门画派绘画艺术》、《画事一得》、《画絮》等论著,对明清以来的吴门大小画家的艺术特点、趣闻轶事,俱作了客观反映。此对“吴门艺术”研究与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之余,他背上画夹,师法自然,到新安江、桐庐、莫干山写生,画沉鱼落雁,写繁花奇卉,描老屋炊烟,绘山岚险峰;他亦赴龙门石窟、长江三峡、黄山、峨嵋等地写生,足迹几近全国的名山大川、苏州的大街小巷。经年这般,理论与实践交迭相长,其丹青“紊乱中而不乱”、“无法中而有法”,甚见艺术个性——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有艺术的前卫意韵,呈现四个方面的特色。 一、融南北方画风于一炉。张继馨先生,究其吴门画派艺术,揉以北方画风,善用大笔直取画面,大刀阔斧,大开大合,顿挫提按,三两笔画就水墨淋漓的花叶、苔石,墨气直扑人目,强劲墨线由情而发,老干嫩叶,艳花纤萼,在一泻千里的笔势中跃出。此后,于水墨的形质间点画甚是工稳的小鸟、小虫、飞蝶等,从而带来大处夺人、小处耐看的艺术情韵。读其《瓶花》、《生机》、《深秋丝瓜》、《云芝茁红腴》、《紫玉》等丹青,俱是这般建构。 二、擅将写生幻化入画。继馨先生重视写生,擅将写生的形质从容幻化入创作,采之生活,出之妙构。他家居有一小院,其种花植藤,窗前有修竹一丛,夏季丝瓜、扁豆、葫芦爬于架间,一派田园诗意。他对这些寻常的景物百看不厌,常常画之而不重复。我曾目睹其执大毫,蘸墨汲水,对着窗外的秋菊直取画面,其挥笔不疾不徐,不愠不火,几笔浓淡干湿,一丛墨叶,以没骨之法一气呵成;淡墨勾写花瓣,施以藤黄渲染。尔后,仍以大笔蘸色徐徐勾写小虫——络纬(纺织娘),须臾,一只出笔精妙、形神兼备的秋虫叮于菊花上吟鸣,那细细的触须似是微微颤动,煞是生动、可爱。 三、开拓姑苏风情丹青。继馨先生长期生活在风景优美的苏州,对古城水乡风物怀有特殊感情。他说:“只要我们留心四周,不断深入的观察、琢磨,那么,在生活中就存在着无限的绘画素材,就能在有形无形的天地里发现美妙的形态、结构和画面。”他常取江南水乡和苏州园林景物入花鸟画,其《春到船家》,三两笔勾划出船的外形,继而大写船尾上摆着的盆盆花卉,水面紫燕飞翔,一片春意盎然。他最近画的一组苏州水乡系列俱是这类风格,或写园林一隅,或写苏州水巷,或写古巷瓦花,或写水滩芦花,或写庭院焦根微露的嫩芽,或写野渚浅水中迎风的荻花……只要苏州水乡有的,在别人看来是寻常景致,而一经其笔墨点化,俱成为不落俗套、新意迭出的丹青新图。 四、中西结合建构画面。继馨先生说:“创新不能简单地看,我以为从内容到形式,从题材到技法,从风格到意趣,都要创新。”近年,他在这方面多作探索,一些作品以彩墨取代空白,采用多方面的技巧来营造花鸟的质感与空间。他这类作品的笔墨是传统的,而在构图、设色上则中西结合,如其《树密荫深鸟语哗》图,以写意之线勾画老树、新枝、藤条和各色树叶、青果、线条老辣苍劲,而后以花香墨绿与淡墨交融没骨写丛丛荫影,枝间画三支红嘴、黑头、白羽的小鸟。整图罩染浓淡不一的绿色,形成甚有诗意的绿调子的画面。此等建构,显然是借鉴了西画的风格,但笔墨却是典型的中国画语言。他的《夏韵》图,吸取西画观念,大笔蘸绿直取片片荷叶、朵朵荷花,又以墨线提醒荷之筋骨,撇捺些许水草。又汲赭石调藤黄没骨画两只青蛙,一只扶荷探脑,一只跃起水中。让人颇感意趣的是,他撩水洒点于画上,趁湿将空白处扫上淡墨,如此,画上水点生动,既像水泡、雨点,又如圈圈涟漪;画面水墨淋漓,气韵生动。 张继馨先生从艺五十余年,既“师古人”又致力于“师造化”,化古为今,化洋为中,立足吴门,面向东、西方艺术,以传统笔墨和现代意识表现自己的丹青风貌,其花鸟画风格潇洒秀丽、俏丽雅健,在“吴门艺术”的传统基础上追求新意和发展,表达出一种意气奋发、蓬勃向上的审美情趣。他说:“我想立足于传统基础上求新,不至于像水面上无根的浮萍而随风飘忽。我对传统的爱恨交加,他用乳汁哺育了我,但又束缚了我的行动自由。我试图以秀润、典雅的吴门画风格,吸收具有力度、厚重的北方画风,取求甜与辣融合后的一种异味。水乡虽美,但花鸟画在表现上有它的局限性,能否抓住这一点去刻画其深度呢?我还在思索和实践中……”这可谓是继馨先生的艺术宣言。他年愈古稀、风格早成,仍在固执地求新求异,其艺术思维与笔墨仍在不断出新, 日前,受《新艺术》杂志委托我再次在南京采访了张继馨。其近年耄耋之年变法,笔追水乡,幽情壮采,常以鱼虾蛙蟹与水芹、茭白、芡实、莼菜、莲藕、鲜菱、芦苇、水杨、蓼花及农家四季作物等形物的重组、建构与表现,甚至将吴门老房子上的瓦花、花格围墙上的狗尾巴草、残壁上的爬山虎、水巷船梢上的盆花等俱入笔端,以“三结合”的艺术形式建构作品,即花鸟与山水结合、写意与工笔结合、泼墨与泼彩结合。这等审美建构既有别于古人又有别于今人,其卓尔不群的笔墨语言和个人风格愈益为海内外有识之士所青睐。他说:“现在仍在传统中汲取精华,每天至少用两小时琢磨书法,再下一些苦功,力争再来一次飞跃,争取晚年变法,变得个性更加突出,更加鲜明。”闻此,我愈发感到其艺术诚难能可贵哉。 ●蔡宁原系《江宁日报》副刊部主任,现为南京市江宁区委宣传部文联副主席、北京《新诗代》副总编、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南京作协理事兼副秘书长。有美术文集《猿猴天地》、《鸟语花香》、《水墨的缪斯》和散文集《大碰撞》、《蔷薇下的足音》正式出版。有数百篇美术评论刊于《荣宝斋》、《国画家》、《东方美术》等报刊,散文《明月落万家》获人民日报征文奖,在《诗刊》、《星星》、《绿风》、香港《当代诗坛》、台湾《葡萄园》、美国《新大陆》、《常青藤》等诗报刊发表诗作300余首。有《走进井冈岁月》获《诗歌月刊》全国征诗一特奖,《补丁》获中央文献办“百年恩来”征诗二等奖。先后有20篇(首)诗文在全国报纸副刊年度好作品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 邮编211100 南京市江宁区委宣传部 文联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