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丹(美术评论家)对赵华作品的评价

潘丹(美术评论家)对赵华作品的评价

潘丹(美术评论家)对赵华作品的评价

时间:2007-05-31 16:43:00 来源:

名家 >潘丹(美术评论家)对赵华作品的评价

 渊源有自——赵华山水画艺术特色 (一) 在岭南派的历史上,其美术活动就异常活跃,大有和北京、上海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今天,由于广东的特殊地理,人文环境,又使广东画坛更易接受新的思想和外来影响。“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在广东最为明显,因此,作为岭南派的第三代传人——赵华先生的崛起就决非偶然。 赵华先生大半生都奔走于祖国的大江南北,跋涉于山川云水之间,搜尽奇峰打草稿。作为艺术大师关山月的得意弟子,其取得的艺术成就正是以长期碶而不舍的用功中得来。当王挥春老先生向我推荐赵华先生时,我翻开那沉甸甸的、沁着墨香的“赵华山水画集”时,最初的印象就是,赵华先生是一位大气大度、视野开阔的画家,他的画多是大图阔幅,丰满宽远。作品没有矫饰雕琢,几乎所有作品都沁透着一种粗犷豪迈的气势。赵华是一位有深厚传统功力的画家,他虽然属于岭南派,但有自己的特色,也绝非仅仅是关山月大师的模仿秀。 (二) 我们评价一位艺术家的成就得失,主要是看他的作品面貌,作为一位山水画家,赵华先生本着“外师造化,中的心源”的创作精神,不断探求山水自然的奥秘。虽然每位画家的艺术道路都因时代地域、生活阅历、性格特征的不同而大相径庭,但是,作为一个画家来讲,他的创作风格、艺术特色仍然能形成渊源有自的体系。 (1) 赵华山水画空间结构的特点: 在赵华的山水画中,幅面较大,开境大,以全景式布局体现其山水特征的作品分量很重,如:《青城春云》、《峨嵋云海》、《白云山》、《泰山秋韵》、《万里云海映翠峰》及《伏牛雄姿》都是属于开阔浩渺的、画面境界大的山水画。这些作品,虽说出自一位岭南派画家之手但不能说没有受到北宗山水派系的影响。例如作品《泰山秋韵》作者把北方山水那种气势雄强的纯高远特征表现得非常到位。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根本未曾使用石青石绿,大量的赭石、末壁画,浓重粗壮,浑厚陡峭的山崖,飞瀑如链,画面的中央是泰山主峰,迎面矗立,气势雄伟威猛,远山薄雾空朦,作者调用了高低、大小、起伏、开合等艺术手段,充分体现了峰峦浑厚北派山水特点。再如作品《伏牛雄姿》,作者以全景方式体现出云中山脉、渐层变幻、整体推移的特征。近景中大部分树木以直干取势,似乎借鉴董源、自然的表现手法,画家考虑到林木在山水画中的特殊地位,其精细的笔触,使这片松林犹如盆景,生气盎然,与远山粗犷的山峰相映成趣,正所谓“粗重间隙,笔墨神魂也”。应该讲,这是一幅勃发着原始生命的山水画力作。由于整个画面画得很干净、洗练,令观者顿生澄明、冲和之感。又如作品《云山图》,其章法、布局、笔墨都极有新意。应该说,这幅作品具有南宋山水的典型特点:画面近景树木半截,中景危崖半壁,云雾间挡;远景淡荡空蒙。这幅作品由于作者更多的想借片断景物抒情表意,因此相对地减弱了地域特征。由于作者充分发扬了中国画“画中藏诗”的特点,在构图时,以平远取景,左实右虚,经营位置以一个横的“日”字形的切割,并利用和谐的色调来强化视觉效果。有意趣的是,左边山脉被罩上几块极有力度的深蓝色,于是整幅作品显出靓丽的湖光山色。而右边的山岚云雾则通过淡淡的轻涂薄抹,其色调是如此的模糊,画家通过这样的色彩调度向我们展示的是自然的精神与灵魂在云雾的笼罩中,雄阔瑰丽的山峰,清润雅丽的湖水,小巧的瀑布和掩映的房屋都依稀可辨。但无论是画面中的实景,还是虚景,作者传达给观者的,更多的是诗一般的意蕴情调。这种以宋人山水中获得的感受,被作者巧妙的借用来,并融进西方印象派色光的因素,借以抒发其丰富的内心情感,使观者犹如进入仙境之感。 (2)赵华的泼墨泼彩画 在赵华先生的所有作品中,泼墨泼彩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也是岭南派特征中最有生命力之处。这种将传统山水中没骨、泼墨和淡彩、重彩技法的结合运用,并吸收西方抽象的美感因素,开创一种既有东浓郁意味,又有西方显示美的直觉效果的艺术形式,并非一种蓄意模拟,而是表现情与精神的需要。纵观赵华先生的一批全新的泼墨泼彩山水画系列,深感其调子异常的响亮,一些作品中的色彩表现,已不再是传统写实派中山水本身的固有色。而色彩运用得好坏,正是检验一位画家在造型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诗意》,通过大块的泼墨与泼彩的交相映照,再加上无数墨点的皴染,画家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波涛汹涌的画面,巨浪与气流相撞,使画面充满了一种激越,狂飙的气势,不知是画家有意还是巧合,在巨浪与湍流交汇处,似有一位男子用手去拉一位正被黑浪吞噬的女子,整幅作品跌宕起伏,犹如一首命运交响曲。 ——《清江帆影》,几块大的墨团,中间一块蓝色的团块,远处点点风帆,经过用笔的配合,加上擦染的技法,作者向我们展示的是苏东坡的“大江东去”的意趣。 ——《泼彩云山》可以称得上是带有创意意味的作品。画面以平远布局,前景以赭石和浓墨绘出松林和山石,以此为实反衬出中景以青绿为基调的虚。远景的留白与前景形成了强烈的明暗对比,跃出画面的中景由于采用泼彩手法,作者有意让彩、墨任意渗合,在流动的状态中带点偶然性的变化,这种技法大千先生曾经用过,赵华在这幅作品中使用得很自然,大块的泼彩浓淡、厚薄兼施,远远望去,犹如一条腾在空中的彩练。非常亮丽,但并不俗艳。应该讲,赵华的这幅作品完全是按其心境而作,这是我想起董其昌的一番主张“以蹊径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正像赵华先生的题目所指“泼彩云山”,真是切中题要。应该讲,在我国的山水画创作中,对各种皴法的研究可谓层次不穷,然而,对色彩的运用和研究,就远不如西方了。一位奥地利的大画家魏勒,在评论家论述他的组画《当万物------》时,语出惊人“颜色在这里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在艺术家的创作中,颜色还从未像现在这样充满了精神,暗示或象征可见世界的形体全部消失了,全被色彩的自由游戏所替代了。” (三) 赵华先生此次举办个人画展,其实力与精神令人感佩,当我观毕赵先生沉甸甸的画集,仿佛身边吹来一股浓浓的南国之风,正像文章标题所提时的“渊源有自”。这个渊,既有南宋、北宋古代大师的优秀传统,又有深入生活、勤奋治学的源。作为岭南派的第三代传人——赵华先生,我想借关山月大师的一段话送赵华先生自勉勉人“由于岭南派强调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而且重视发挥每个画家自己的创作个性,因此,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法规,更不把自己某中画法定为一尊。” 总之,目标只有一个——中国画革新,而革新的路子,可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潘丹(美术评论家) 2001年12月16日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