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而精,入而出—赵规划山水画溯因
博而精,入而出—赵规划山水画溯因
博而精,入而出—赵规划山水画溯因
时间:2007-07-18 00:00:00 来源:
名家
>博而精,入而出—赵规划山水画溯因
贺万里
与规划兄结识,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我们曾经长期在一个城市中生活工作,两相钦慕。那时,我常常去他的办公室聊天。之所以要到他那个办公室去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办公室,洗脱脱就是一处画室、一处美术图书室:一面墙壁上靠着一排书橱,画册、期刊比比皆是。中央的办公桌出奇得大,明眼人一看就晓得,这张大桌子铺开毛毡就可以挥毫自在了。
最令我既惊宅又佩服的就是他订阅的美术期刊很多,超乎一个中小城市的画家所能够想象的多,连广西艺术学院的学报《艺术探索》这种边陲地带的小刊物也订有。我当时在南艺读博士,就在这个刊物上发过几篇小评论小论文,他竟然也看到了读过了。
阅读的广泛不是没有用的。当时我就看好他的绘画。他经常代表淮北美术界参加省级以及全国性的美术大展,以至到2005年全国第十届美术作品展,我在杭州中国画展区竟然看到了他的四条屏作品,就更地一步确信,这种阅读的广泛,是他成功的重要环节。
成功的环节是多种多样的。规划之广泛涉猎浏览美术信息,追踪美术动态,能够对他的艺术成就起大作用,当然更源之于他的用心。画画决不是每天定时动笔,“不教一日闲过”这么样的简单劳动,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此,用心思考,用心体会,才会有艺术的出新出境。
规划的艺术创作,我想信正源之于此。2006年12月,在由安徽省文联、省书画院、省美协和淮北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艺术·生活50年—赵规划中国画艺术研讨会”上,我再次看到了他的作品,这已经是久违多年之后的再一次全方位的了解。面对这些作品,我再一次悟到了这个理儿:赵规划绘画的今日作为,与他那连年的阅读、不断的思考、不懈的劳作是分不开的。
看赵规划近作,明显地能够感觉到他所受到的黄宾虹的影响。历来学黄者,不外乎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不解精神,得其皮毛,徒有黄宾虹绘画样式的大模大样。二是得黄画精神,酷肖于黄,然因总体绘画养分缺如,只能走肖似黄师一条路,而难以独开生机。三是学黄为主,博采众长,掇取生活,而能别开生面。这方面成功者,当推江苏的范扬。而当我看到赵规划的绘画作品时,我相信,规划的作品也当可归类于此,而且前景看好。
赵规划的山水画作品中,有学画逼肖者,而能够与黄宾虹样式拉开距离,有自我格调者,我以为当为两类。一类就以全国十届美展入选作品《黄山》为代表。画面山势奇削、墨彩苍郁、用笔老拙、浑厚朴茂。采之于黄山的写景,与宾虹老的乡情思颇有所合,但其实境实景的感受表现,更见实在,而不是独在笔墨上做文章。而且其浓墨晕染的苍劲厚重,也与宾虹老有一点儿距离。这类作品,能够在多路英雄俊杰五年一度“华山论剑”的全国美术作品展上入选,其实力不容讳言。
另一类学黄而出黄的作品,就是他的淡墨宣染一路的山水画。这路作品,不计形似,不计邱壑,不问皴法,也不论线条的“笔笔有来历”,但见满纸奔突串跃的线条,随心所欲、左右折掩,看似不依山形树势,然而,却又不离形质。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他在疏落的线条之间的淡墨皴染,是透明空灵的,却又显得那么厚实丰茂、那么苍然老辣,把个散落的用笔,连系得邱壑俨然,令人神往。
这路作品,我以为,最得宾虹老人神采,也最出脱于宾虹老人攀篱,显示出了赵规划作为一位涉猎广泛、敏于思考、勤于钻研的画家的独到体验与创造。在这次研讨会上,就有多位同道对于这类“淡墨宾虹”推崇有加,更证吾言不虚。
规划兄已届“知天命之年”。就中国画这样一种更重内功修为的艺术而言,这正是一个新的起点,是创造与修养合而为一的旺盛之年。中国画的锤炼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事儿,赵规划以其几十年的默默耕耘、勤奋探索,已经在其“艺术·生活50年”岁月中,留下了令人赞叹的收获。我们期待着规划先生的再一个丰收期的到来。
二OO七年元月十日于瘦西湖畔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