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得失不由天

文章得失不由天

文章得失不由天

时间:2007-08-01 00:00:00 来源:

名家 >文章得失不由天

——文/郭宜中
——读赵规划山水画有感
     我拿不动画笔,平日研究也少。只缘身边还有个痴情水墨山水的朋友赵规划,倒让我时不时地在画苑里凑凑热闹。虽说难免有附庸风雅之嫌,倒也落得个快活。 转型期的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物欲横流,人心浮躁,连当代一位很著名的学者也无耐地感叹:“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此氛围里,中国画壇难免“乱轰轰,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天”。以至于流派纷呈、正统画风失宠,大师无存,名家遍野。有人夸张地说:若在大街上抡扁担,说不定就能打着一个什么画“王”。有位拿了一辈子画笔的老画家曾茫然地对我说:真不知如何下笔了。作为圈外人,我以为大不必悲壮。这何尝不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外在展示,是中国画壇不能选择的选择。唐诗之后就是宋词,宋词之后是元曲。社会的发展,总有一个超越个人理性认识的“自生秩序”。何况中国水墨画已成了一种象征,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糟蹋他可以,埋葬他谁也做不到;西画影响他可以,取代他是不可能的。更令人放心的是,毕竟还有一批沉心修炼,不求达,默默探索前行的士子。赵规划就不失为这群人中的一位。 赵规划科班出身,现为中国美协会员、淮北市文联副主席、安徽省书画院特聘专攻山水的画家,尽管已是一位很令人注目的人物,但他身上却没有眼下流行的诸如蓄长发、留美鬓、着奇装,看上去半癜半狂的艺术家特征。我和他相识较早,过去一直把他的作画看作是个人在唱“卡拉OK”,自娱自乐而已。更多地只把他当作一个颇有涵养,宽容忠厚,积易相处的朋友。真正掂出其艺术上的份量,是我阴阳差错地当上文联主席之后,由于工作性质,经常要接触一些外来的画画名流。他们中部分人在我面前流露出的那种能撒豆成兵的豪气常让我心中不快。一次偶然,当我把赵规划的作品拿出来让一位来自北京,头衔挺高,半天不吐一字,城府深不可测的画家电评时,没想到他刚翻过几页,便有话了,“淮北人?可惜码头太小了,缺少包装,马上包装。”我暗暗得意,还欺我“蜀中无大将”?以后谁再敢在我面前舞大刀时,我就把赵规划抬出来,一般情况下都能收到良好的震慑作用。 于是,作为搞外宣出身的文联主席,我深知现在包装的作用,经常劝赵规划搞些必要的推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毕竟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往往是口头上赞同,却无行动。应付我的话最多是:一切让作品先说话。对鲁迅的那句“文章得失不由天”,他特别欣赏,甚至有点固执地认为,真正艺术上的成功,绝不是艺术之外的东西决定的。因此,他几乎没有在传媒上露过脸,没有策划过什么“轰动效应”,也没有标榜自己是什么流,什么派,甚至连个展也没有办过。但作品却屡屡在国内权威性的大展中亮相,令人刮目。我认为,这大概是他艺术上最亮的光环,也是眼下中国文人最应该珍惜的品质了。无论画家走哪一条路都应允许,都有其合理性,大家都走一条路也是非常正常。即使哥们相互吹捧几句,封个什么“王”,为生活计,作点过头的推介,也无可厚非,市场经济嘛。但如果有人想通过几笔涂抹,有点优势的社会背景地位,和一笔足可买几个版面的费用,便想一夜成名暴富,清晨起来便可不朽,那只能速朽了。现在令人堪忧的是,有此心态的人还为数不少。同样,为改革而改革,为创新而创新,也是不归路,只能成为手段的牺牲品,任何时代,真正有作为的还是那些能保持平常之心的人。 评论中国画档次的标准,现在是画壇争议最大的话题之一,在位的、在野的,圈内的、圈外的,有时吵得沸沸扬扬,面红耳赤。尽管萝卜青菜,各人所爱。但还是有一把共同的尺子来衡量的,我认为,那就是作品中所体现的,极难准确表述,又不难看出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精神,也就是我们习惯称的“书卷气”。他看起来抽象,但缺了他,你就会露出俗气,他的储备看起来与绘画没有直接联系,但缺了他,你的作品就显的浅薄。当年,曹操为了让匈奴使者看到魏王天子的风度,自己曾与一位大臣置位。但最终也没逃出匈奴使者的眼光。因此,有点绘画基础的人,借点外来的概念,玩点线的新奇,涂点眩目色彩,似乎并不困难,然而能让人读出你的作品的书卷气却非易事了,那是一种境界。 由于我的办公室和赵规划只隔一堵墙,所以工作余暇串门谈天说地极为便捷,不说艺术,单就政治、哲学、宗教、文学,他的有些观点,也曾启发我写过几篇自认为有点份量的文字。当然这与赵规划的人生阅历不无关系。他父亲赵永泰老先生就写的一手好字,也许是遗传,赵规划从小便酷爱艺术。他上世纪七十年代毕业于安徽艺术学院之后,又一直从事文化工作,还当过几年的文物科长,在书法、文物鉴定方面颇有造诣,平日找他鉴定古玩的人不少。夫人又在新华书店供职,为他的知识储备提供了较优越的条件。正因为如此,无论是他的巨制还是小品,无论是精心创作还是信笔而挥,无论是他笔下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还是小桥流水、碾子石磨,都向人展示出一种中国独有的风雅、气质、空灵、意境、诗情,一种凝重而飘逸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或让你“曲径通幽”,或让你“天人合一”,或让你诗情勃发,或让你畅想遐迩。更难得的是,让呀的画,总有余音饶梁之感觉。我常想,想成家的,想当大师的人,其它方面你可以忽视,惟独知识准备千万要认真对待。历史上,无论诗词曲赋,还是绘画音乐,能使其成为时代的标志,成为一种现象,无一不是文化人参与的结果。 有人曾把现代画家分为传统型,泛传统型、非传统型等,这不无道理,但不科学。把黄宾虹列为传统型,准确吗?把林风眠列为非传统型,合适吗?翻翻美术史便可知道,任何大师既不是传统的反叛者,也不是世俗的妥协者。由于我经常能有机会看赵规划作画,深感他下笔时起码把握了这样三条。一是注重把握社会审美观念变化规律及当代人的审美情趣。既挽着昨天,又立足当代,放眼明天。二是对传统笔墨的程式和语言符号重新排列组合,进行再创新,烙上时代的印记和个人特点。三是对冲击中国画非常猛烈,又容易被有些人全盘照搬的西画技法的精华大胆借鉴,比如模糊的形,抽象的彩等。如果说他以前的作品容易让人看出黄宾虹的影子,那么近几年的作品,无论是线,还是水墨的语言运用更显机智,能将读者引到新意境,新笔墨,新表现的境界之中。特别是他对难度较大的谈墨山水的探索,更加显示出他在艺术上的成熟与老道。 赵规划在水墨山水艺术道路还能走多远,还有几多突破,这要留给历史评定。但我是看好他的。一则有年龄优势,尚没到知天命之年。二是他走的路正大。三是他属于厚积而薄发的那类……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