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教学改革与毕业创作

雕塑教学改革与毕业创作

雕塑教学改革与毕业创作

时间:2007-09-01 00:00:00 来源:

名家 >雕塑教学改革与毕业创作

毕业创作指导教师:陈克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当代雕塑艺术课程的设立,面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对未来教学成果的期待,我们在教学的道路上开始了一些实践。为了使学院背景下的艺术教育在面对当代性问题时,也能保持着与社会艺术交流活动相平行的秩序,引进新的教育方式与创作实践,艺术审美观念的变化将带来不同以往的创作面貌。 我系当代雕塑艺术课程,从传统教学理念中逐渐蜕化出新的面貌,这一变化过程可以说是得益于长期以来的传统雕塑教学所引发的“写实肖像创作”与“自由创作”双创作矛盾的激化。这一客观原因促成了教学思路和毕业创作责任的变化,而改革的动力则来自于对当代艺术文化的更新与追求。面对日渐壮大的艺术新生力量,艺术观念需要做更进一步的变更,艺术领域需要在更大空间上扩张。在今年的毕业创作中,明显地呈现了与以往相比更为系统的当代艺术创作观念。这是最令人可喜的教学成果,学生能尽情的放开手脚,以传统技术为基础,以现代雕塑语言为武器,以雕塑的形式呈现出新的视觉文化。学生们用新锐的观察角度,发现我们周围所存在的社会问题。以一个新的切入点,配合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寻找对社会、对文化一种新的阐释方式。 在这一批作品中,我们看到同学们积极关注社会问题,主动追问现象背后的意义,摆脱以往教学方向的矛盾,充分调动所学并积极投入创作的热情。例如,黄艺馨、韦炜《“就是要这样!”》以自己为模榜反映当下青年心态和社会状态的典型特征,网络科技对生活和人的影响已经不经意之中成为新的社会状态,作者以自己为实例提示更多的思考;陈文杰的《Go Go Go…》模糊了现实与游戏之间的距离,同时对战争和暴力提出了反思;欧勇的《行李》以关注民工为题材,作品的现实意义在于“纪念”不存在的他们,体现其质朴的关怀;谭逢的《金猪》以广州礼俗调侃传统文化和商业社会。这些作品尖锐犀利,对社会的批判和审视来得比较激烈,也来得比较充分,体现了现代艺术青年以艺术逼视现实,态度明确且意味深刻。 胡庆雁的《脂肪楼梯》和莫靖宇《拖拉机》在于从软质中提取粘连的质感,无论是脂肪的垂坠或是轻烟的飘渺,展现一种谬误的心理达到以柔制刚,作品的题材放在对工业化生产的颠覆性思考。以“人”本身存在的形态为立足点的作品,如刘芳冰的《盲沙》,从哲学和生态的角度透露着诗意般的意境,而高弈庭的《镜像》从自己做发散思维,考察社会、传媒、生活与人的紧密联系。 总的来说,这一届毕业创作是我们教学改革初探的成果,看到学生们创作题材的多面性和综合性,使得这一批作品从不同的角度,集中地反映了当代艺术与社会的关联,也体现了学生从学院式教育到毕业自由创作之间的自然过度,既是学生的艺术历程的成长,也是我系教学思路的转变所带来的硕果。因此,通过这一步一脚印的方式,期待更优秀的艺术成绩。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