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卖不过张晓刚
齐白石卖不过张晓刚
齐白石卖不过张晓刚
目前当代艺术确实非常热。有人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先是古董,再是书画,现在是当代艺术当道。以张晓刚、岳敏君、方力钧、王广义“四大天王”为代表的中国当代艺术,近两年来行情一直飙升,而且丝毫没有回档的余地,目前超过千万元的作品已经不是少数。就在今年6月21日,伦敦苏富比以2148000英镑的高价(逾3300万港元)拍出岳敏君的油画《教皇》(1997年),打破了去年北京保利秋拍上以2200万元拍出的刘小东油画巨作《三峡新移民》所诞生的记录,创造了当代中国艺术品(油画)拍卖新的世界纪录。
所谓当代艺术,从广义来说,包括在世书画、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从狭义来说,则仅指上世纪80年代以后前卫艺术家们所创作的、以反映现实题材以及观念性的艺术作品,包括油画、雕塑、水墨、装置、影像、新媒体等等,其中又以油画作品为主。
由于这段时间整个社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和变革,这些作品无不带有极其强烈的时代语言和气息,反映观念,干预生活,很多作品带有批判现实主义的色彩,不少(油画)作品带有极强的写意性、实验性和前卫性。这与经典油画所强调的写实性、技巧性、抒情性可谓大相径庭。比如张晓刚作品的人物平涂式的手法,更像是一种民间的炭精画法。
中国当代艺术所主要表现的主题和样式也颇有争议,包括当代著名油画家靳尚谊都承认,当代艺术其实已经不属于我们原来的那种评判体系,没有办法用“审美”和“审丑”来衡量。也有人斥之为傻、呆、痴的“丑态图像”,是垃圾。比如中国当代艺术“四大天王”的作品几乎都有这种通病。张晓刚作品中的人物(《血缘》系列)所表现出的那种呆滞的表情和惊觉的目光,让人感觉神经兮兮的;岳敏君作品中人物怪异可笑的动作和嬉皮笑脸的表情,反映出一种玩世不恭、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
无可否认,当代艺术是一个复杂多样的体系,美已不是当代艺术的核心主体。这些年轻画家创作思维前卫而敏感,有的艺术语言相当诡异而张扬,充满着反传统和实验性。这在我们这个讲究中庸之道、注重审美愉悦的传统国度中,确实并不讨巧,但却引起了西方藏家的浓厚兴趣。事实上,中国目前还没有收藏当代艺术的藏家群体,这个国内市场基本上还处于培育的阶段,中国当代艺术的藏家基本上来自于西方。据纽约苏富比中国当代艺术专家王玉玲介绍,购买中国当代艺术的欧美收藏家占到大多数,只有十分之一是中国内地藏家。所以说,在中国发生的和在中国艺术家身上发生的当代艺术交易是国际当代艺术市场的一部分,不是真正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由此也可以理解,让很多人(具有传统艺术价值观的群体)忿忿不平的张晓刚的画价居然超过齐白石这个现象(据记者了解,目前齐白石作品拍卖最高成交价是其《早期人物画》国画册页,由上海华星于2005年秋拍会以1705万元成交;而张晓刚的作品拍卖最高成交价是其约1993年所作的《天安门》油画,香港佳士得2006年秋拍会以1804万港元———约合1912万元人民币成交)。因为齐白石的收藏群体主要在大中华以及东南亚华人圈,而张晓刚的收藏群体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两者的审美情趣和购买力有着悬殊的差距。另外,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看,张晓刚的作品极其有限,一年创作不过十几幅而已,而齐白石的作品存世数以万计,而且就像其他近现代国画作品一样,存在着真假难辨的市场风险。如据雅昌艺术网不完全统计,最近十多年来,张晓刚上拍的作品只有122件(包括重复的),成交率高达93%;而齐白石上拍的作品达到了9189件,成交率仅为62%。
只是面对近三年来画价频创新高的中国当代艺术,有人认为高处不胜寒,有人担心早晚会崩盘,总之,持谨慎观望者越来越多。对此,美国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霍华德·法伯表示:“如果你将5位顶尖中国当代艺术家和5位顶尖西方当代艺术家的拍卖价格相比,就会发现其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21世纪是中国的。”显然,他的价格参照标准完全是国际化的,也就是说,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价格将随着国际而不是国内市场的风向而摇摆。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