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郑胜天
序——郑胜天
序——郑胜天
「Yishu」是中文「艺术」的拼音写法。大约五年以前,加拿大卑诗大学的林荫庭教授和我一起苦思冥想,要给即将诞生的一份评论当代华人艺术的英文杂志取个合适的名字,最后选择了这个词。启发我们的是康奈尔大学哈山教授与上届文件展策展人恩威佐在1994年创办的非洲当代艺术学刊《Nka》。「Nka」来自西非的依博语。据已故非洲文化专家恩旺吾的解释:英文的「Art」原指与自然相对的人为技能;「Nka」则完全不包含技能这个层面,而更着重于世代继承的传统内涵。同样,「Art」也不能等同于汉语中的「艺术」。既然我们要讨论的是中国语境中的当代艺术,就决定单取其音,也算给英文世界引入一个新的外来语吧。
《Yishu》在台湾典藏杂志社,尤其是简秀枝社长的热情支持下,一晃眼已经出版了四年。因为是英文刊物,这份学刊的编辑部起初就设在温哥华。也正是在这个山明水秀的城市里,我有机会认识了李丹霓和刘澎夫妇。他们两位并肩协力,几年来成功地经营着一间画廊,在本地相当引人注目。对中国文化和当代艺术的共同兴趣使我们聚到了一起。今年夏天,应老朋友,温哥华当代亚洲艺术国际中心主任卜汉克之邀,我们结伴去他建在雷雨湾的棚舍度假。在遍布牡蛎的沙滩上,在寂静的夜晚篝火旁,设立一个介绍当代华人艺术多功能空间的的想法渐渐成形,并且决定称为Yishu Space。我们期望这个空间继续和扩展《Yishu》所包含的理念与目标,是不言而喻的。
王天德是Yishu Space向北美观众介绍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这与其说是巧合,倒不妨看做必然。王天德的创作也很令人产生字义上的困惑。他的学养使人们习惯把他划入水墨画家的范畴。「水墨画」在英语中通常译为「Ink Painting」或「Wash Painting」。有人还用过日文的译音「Sumi-e」,但并不流行。王天德从1994年的《水墨菜单》开始,已经跨越出了水墨画的传统形式。近年的作品如《数码》系列,就根本不再执笔用墨,而是用香烟在皮纸或丝绢上烧出若隱若現,似真似假的文字印跡。用范迪安教授的话来说:「他将水墨语言变为水墨方式」。「方式」是一个语焉不详,但可包罗万象的词彚。而「水」和「墨」这两个非常具体实在的汉字,在这里就完全失去了字面的含义,代表的是一种抽象精神,引伸出无限的文化历史蕴藏。这次王天德来加拿大访问包括两个项目。在Yishu Space的个展《香火》展出的是他的《中国服装》系列和《数码》系列的最新作品。这些看来优美纤柔的挂幅或衣物,轻如蝉翼,而内在的张力喷薄欲出,反映出了深刻的变异和冲突。在今年多伦多国际艺术博览会的特别展览《艺术崛起》中,他将创作一件新作「上海天德制衣厂多伦多分厂」。这件集水墨、设计、摄影、装置与表演于一炉的现场制作,是他计划中一系列巡回展览的开场白。正当「中国崛起」一说方兴未艾,国际贸易战愈演愈烈之际,王天德在西方大都会的中心布置出一个微型的制衣车间,雇佣当地劳工,来缝制他设计的中国服装。不仅显示了艺术家诙谐机智的一面;更将他多年来的艺术实践放到了一个更广阔的社会现实框架之中。我们能见证艺术家创作的这一超越,自然也感到十分兴奋和荣幸。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