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品与师品

画品与师品

画品与师品

时间:2007-09-24 00:00:00 来源:

名家 >画品与师品

——江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油画家朱志刚侧记
阿依古丽
两年前,朱志刚先生来公司购买画材时,我们偶然相识。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仅仅认识他,却对他的油画知之甚少。只知道,朱志刚是湖北武汉人,来到江南,扎根江南,痴迷于江南水乡风景绘画,一画就是20年,至今痴心不改。 印象中的朱志刚像是饱蘸江南水乡的汁液孕育出的一道风景,宁静中蕴藏丰富,率真中凸现睿智,谈吐间流露出温和与豁达,仿佛与作品中的江南水乡风景融为一体,使朋友们不经意间像喜欢他油画作品营造的意境一样,也喜欢了他的人。 今年4月20日,是朱志刚20年艺术创作生涯以来一个难忘的日子,他的“意象江南”首次个人画展隆重开幕了!这次画展展出了他近几年创作的以江南水乡风景为母题的60件油画作品,这些倾情之作,像是升起在他艺海生涯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引领前来参观的宾客穿行于时光的隧道中,回到往日江南水网密布,小桥流水,渔歌唱晚,粉墙黛瓦,亭台楼阁之中,在荷塘月色,蛙鼓蝉鸣,平波秋月,暖阳冬雪中徜徉…… 朱志刚还有这么博大的一个艺术领地,让我惊讶,令我叫绝!在这次画展上阅读他的作品时,我也被他的油画作品建构的江南水乡风光深深震撼了。后来才知道朱志刚自小酷爱艺术,自1986年至今一直参加各类画展,迄今已有近百件作品被国内外机构和私人收藏,今年9月,在深圳举办的“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朱志刚的2件作品拍得近6万元人民币,且每年都有一二十幅作品卖出,他说:“我没有挣入千万元的野心,就这样,过平常日子,衣食无忧,潜心绘画,已足矣。”这就是作为画家的朱志刚的从艺境界,以此支撑,20年如一日,坚持,恪守,淡泊,超脱,于是,在他的脚下,才诞生了一条属于他独有的艺术之路。 早在青少年时代,朱志刚就痴迷艺术,涉猎广泛,小学时就开始读托尔斯泰、雨果、巴尔扎克、海明威、杰克伦敦;读唐诗宋词、古典文学;喜欢电影、戏剧、舞蹈、音乐。曾经幻想当导演,高中毕业曾报考过电影学院,失败后,他就改变方向,和一伙痴迷于绘画的同伴一道开始研习油画。每天从武昌的家中到上班的单位有2个小时的公交车,侯车的时间里,他就拿出本子开始画速写。午饭一个半小时,他总是一边啃着馒头,一边在厂区附近的景观带画风景写生,晚上下班回到家,他匆匆吃两口饭,又和同伴们聚在一起画人物素描去了。天天如此,坚持不懈,一年下来,360张素描,他一张不少,就这么努力了两年。1981年,朱志刚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考取了湖北美术学院、无锡轻工学院和武汉师范学院。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就读无锡轻工学院。他说:“当时这样选择,就是因为这所学校在无锡,我可以如愿以偿地深入江南水乡,可以近距离认识江南。” 少年时代,朱志刚就在唐诗宋词中阅读江南,认识了江南,渴望有朝一日能够身临其境,感受江南。唐诗宋词中诸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谁道东风绿水蓝?忽如六蕊漫江南。雪欺怨柳三春絮,夜锁哀桃二月颜。怅对疏窗摇树影,愁将残杏赋诗篇。红梅未共相思老,惜点一枝落画间。”“残阳稻谷香,炊烟耕犁绕,横笛缠古曲,渔火伴微光,江上红入海,岸边绿连山。又踏故时地,风光好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这些描写江南的诗句至今他还能如数家珍,背诵的琅琅上口。诗句中描写的江南水乡是他梦寐以求的精神家园,乃至如今,这些江南水乡意境还经常可以在他的油画作品中寻到端倪。朱志刚的江南水乡情结源此而生,像他艺术生命中一泓永不枯竭的泉水,成为他油画创作的价值取向,成为他艺术创作的灵魂,成了他的根。 四年的大学生涯结束后,朱志刚回到湖北省的江汉大学教授工业设计。一次,他协助一位老教授带学生外出进行风景写生教学,老教授惊喜地发现朱志刚绘画也不错啊,对学生的指导也很到位,完全可以胜任绘画教学,经这位老教授推荐,朱志刚又如愿以偿地从教授工业设计教学转行到教授绘画,走上了油画教学生涯。从此,朱志刚就一头扎进油画教学和油画创作之中,一发而不可收。 1985年,在中国美术界是一个里程碑式的阶段,德国的表现主义,欧洲的印象派、现代派在中国的美术界掀起泫然大波,中国的美术界沸腾了,朱志刚所在的湖北省各类文化艺术节、画展层出不穷,他开始参加各类艺术活动,更多的同僚和学院内、外的画家们对朱志刚的艺术天赋给予充分肯定,这使他信心倍增。 依旧向往江南,依旧爱恋江南。 1988年,朱志刚调到无锡教育学院美术系(即现在的江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绘画。 回到江南的许多年里,在教学之余,朱志刚总是骑着一辆摩托车,穿梭于无锡的大街小巷,周边乡镇的角角落落,寻找着他心目中的江南水乡风景,找到后,他不但将这些自然生态景观和江南人文风光融入自己的油画创作,还带学生前去进行风景写生教学。2003年,他买了一辆汽车,鸟枪换炮以后,仍然一有空闲,就开车在无锡周边的角角落落穿梭,有时为了捕捉凌晨十分江南水乡光色变幻的情态,他5:00天蒙蒙亮就开车上路了。他说:“湖北武汉家乡的路他已经不熟悉了,但无锡市区和周边乡镇的每一条道路他都捻熟于耳。”他还说,在华庄镇的唐铁桥他就找到一处还没有被拆迁的江南旧时的民居,他后来创作的油画《小桥流水人家》就是源于此处的原生态景观。朱志刚的油画作品像江南的春雨般意蕴绵绵,又像是一首首流淌在江南水乡角角落落的抒情诗养眼,养心,有人说,朱志刚的画不知道挂到哪里好,挂在博物馆里不像,挂在家中也不合适,读起来却能够唤起深埋在心中久远的回忆,可能,这就是朱志刚油画的精髓所在吧。 近年来,朱志刚独辟蹊径,潜心研究中国绘画的精髓,又运用于自己的绘画教学和油画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油画创作美学体系,以此创作的大批油画在“意象江南”个人画展上展出后,社会各界好评如潮,这也使朱志刚倍感安慰,他不无风趣地说:“这总算我也没有白忙活20年。”是啊,依托古运河便利的交通,江南水乡历代都是政治、经济中心,经济发达,社会繁荣,山清水秀,湖汊密布,鱼肥稻香,人文景观及其丰富,遗憾的是近代以来,由于国家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迅猛发达的工业化进程使江南的水不再清,天不再蓝,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钢筋水泥。江南水乡往日秀丽的容颜遭到破坏,那些有着传统文化烙印及人文景观的江南水乡特色建筑和自然生态遭到摧残。朱志刚为此感到深深的遗憾,他痛心说:“人类为了物质需求,是在犯罪!怀旧是一种非常好的情愫,我用油画在追忆往日的江南,用油画艺术感动一部分人,唤醒一部分人的社会良知。”是啊,朱志刚创作的以江南水乡为母题的系列风景油画,除了唤起人们对往日江南美好的回忆,也是对以牺牲江南水乡的文化遗产为代价的工业化进程保持了批判的态度。天津的作家冯骥才几年前就在呼吁社会保护中国传统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但朱志刚却深怀遗憾地说:“冯骥才的呼吁有一点点作用,但还是势单力薄,现在仍然有大量人文景观和文化遗产遭到破坏,自然生态仍然受到来自工业化的冲击。”作为画家的朱志刚一腔人文情怀,一颗赤子之心令人感动。 在江南大学艺术系教授绘画的近20年中,新生一进来,朱志刚就要看是不是苗子,第一堂课总要给所有的学生讲,今后的四年,我们将要朝夕相处,无论什么时候,你们学术上有问题可以随时给我打电话。在朱志刚的努力下,自1995年至今,江南大学艺术学院每年都有学生考上研究生。为了使美术系的学生健康成长,针对许多学生没有信仰,没有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现象,朱志刚始终以一个画家的社会责任感、艺术良知和价值体系对学生循循善诱,让艺术系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告诉学生,信仰是一个人一生的精神支撑,没有信仰是最可怕的事。对于电视台大肆渲染选秀活动,电视频道中充斥了太多下三滥娱乐节目,出了一个李宇春,校园里都是和李宇春一样的发型;好男儿的秀场中,那些男生各个细声细气,戴着耳环,阴气过剩,阳刚不足,整个一个审美观病态,朱志刚对此深表痛心。更使他不能容忍的是一些学生来到艺术学院不认真学习绘画,对历史一窍不通,网络文化代表一切,整日把三流歌星作为自己的偶像来崇拜。一次,朱志刚带同学们外出写生,一个学生带着耳机听着三流歌星的歌,朱志刚一气之下把磁带拽下扔向远处,还大声训斥道:“我是在救你!”即使朱志刚对学生管教严格,学生网络评议老师时,朱志刚没有“中”,很少有“良”,几乎都是“优”。每年,在江南大学艺术学院,他深受老师和学生的爱戴。 朱志刚告诉笔者,今后他在油画创作中还要在笔法和色彩运用上继续探索,以丰富自己的绘画语言,使其更动听,更精致。在油画意境的营造上还要向纵深探索,尝试在油画意境中融入社会性和存在主义元素,延伸作品的内涵,力争使自己的创作取得新的突破。 我们衷心祝愿朱志刚先生梦笔生花,艺术之路越走越宽,再获丰硕成就。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