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的生命痕迹

冲动的生命痕迹

冲动的生命痕迹

时间:2007-10-06 00:00:00 来源:

名家 >冲动的生命痕迹

陆泓安画集序言
第一次见陆泓安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她用不着作作品,她站在那里,就是一件作品。她天生丽质,她颖异天性,已使我无法将她与艺术断然分解。但她并不想客体地成为艺术的一部分,她的生命激情使她不能不以一个创造主体的身份参与艺术,用创造去展示她的艺术才智。 第一次看见陆泓安的作品让我感到:很难把这些作品和她这个人乃至她的工作联系在一起。她的作品粗狂而大气,各种材料无所不用,根本不像是出自一个女孩之手。如果介绍作品而不介绍作者,你很难将这些作品和一个弱弱的女孩联系在一起。她的艺术气质似与她的性别无关,而只与她的内在精神相一致。就工作而言,雕塑不仅需要智慧、需要灵感、还需要体力。雕塑是重体力劳动,雕塑家首先是个“蓝领”,一个“工匠”。而陆泓安的娇小身材似乎与这件大体重的劳动不相称,也许只站在男人的角度才会这么想,她自己并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她选择了雕塑,从不曾犹豫过。 作为一个雕塑家,陆泓安虽然如“小荷才露尖尖角”,还显得稚嫩,但她做起艺术来却从无胆怯之意。她的兴趣十分广泛,她对各种材料充满好奇,都想尝试;对不同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她都有探索的欲望。陶青铜、大理石、重金属、废旧材料饿现成品,都能激起她的灵感,她的内心充满创造的欲望,她在不同的材料领域寻找她的幻想,寻找她的心灵相对应的那个“世界”,并通过这些材料将它们实现出来。 陆泓安的作品大都具有一种“生命自在”的特征。所谓“生命自在”,即无论表现是什么,其作品中都跃动着生命的光焰,充满着生命的激情,都能现实出一种生命的存在,因为她在完成每一件作品时,都将自己的全部身心和生命感觉融于其中。因此,当一件件作品从她的手里诞生的时候,就自然留下一种冲动的生命痕迹。 陆泓安的作品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陶艺、铸铜、金属焊接和综合材料。但无论那一部分,都呈现出一种凝重、大气和浑然一体的效果。她的作品虽然有时有一种浪漫情调,但并不唯美,也不以抒情为特征,更少一个女性艺术家在通常情况下所显露出的那种纤细柔弱的气质。在艺术处理上的大胆、随意,似乎是陆泓安与生俱来的一种品格。她所具有的内在激情和想像力,使她的作品染上了明显的表现主义风格。若从传承的角度看,她更接近布德尔而不是罗丹。 陶艺是陆泓安较早完成的一批作品。她对陶艺的制作工艺虽然还算不上熟练,但没有影响到她个性的发挥。在这个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她的想像力变得无拘无束,异想天开的造型,随心所欲的组合,浓涂淡抹的釉色,虽然多数作品还欠完整,但却能让人感到一种创造的“活力内涵”,感到一种饱满的生命激情。 以人为主题的铜雕作品中,陆泓安更多地是在训练有素的学院技巧中融入她对生命的思考。这些似乎是随手捏塑的作品,或写实、或夸张变形、或抽象表现,但无论取何种方式,都意在对生命的感悟和阐述。可能是对生命现象的言吉问(如〈苍天的遗憾〉、〈世纪末的沉思〉、〈生命的呻吟〉);可能是对生命过程的思索(如〈童戏〉、〈耐旱植物〉、〈蓄水植物〉、〈老夫人〉);也可能是对生命奥秘的惊叹(如〈崇拜〉、〈拜日〉)。她将不同形态的人体自然化,喻为“果树”、“耐旱植物”或“蓄水植物”,以表现她对生命的一种理解。人的一生有时确实很像植物,自然地生长,成熟,开花,结果,衰老,死亡,从生机勃勃到风烛残年。对于生命过程的思考和表达,使她的作品跟接近了“生与死”这个生命终极命题。 对不同材料的使用是陆泓安雕塑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像钢筋、钢板、三角铁这类随处可见的建筑材料,仿佛随手牵羊似地结构到她的作品中来。使其成为当今无处不在的建筑工地的一个缩影,成为对不断延伸与扩展的中国现代都市空间的一种最富象征性的表现。在此,材料本所具有的表现力,已经暗示出材料所具有的意涵。如果对这一材料的使用能从“架上雕塑”的观念中走出来,扩展到一个更大的空间,将可能使作品更具有一种精神力度。还有从废品站捡来的一些废旧零件和金属材料,经过巧妙组合,即构成一件极富想象空间的佳作。象《源氏物语》、《边缘恋人》、《对老纺车的回忆》等均属这一类型的作品。于前不久参加日本福冈国际艺术展的《大提琴之音》,由汉白玉、不锈钢、铜丝等综合材料制成。以铜丝做琴身的倒影,颇似“弦外之音”。而这“弦外之音”的“音源”正是来自被喻为琴身的纯洁“女体”。不同材料的相映成辉,使这件作品成为一首永恒的女性生命颂歌。 一个优秀的、具有创造活力的艺术家不应该把自己划地为牢局限在某一种或某一媒介材料之中,也不应该排除在艺术创造中使用任何手段和任何方式。只要纯属于感觉和表达的需要,就可以超越常规,“为所欲为”。陆泓安在雕塑中表现的活力,正在于她较少清规戒律,较多创造的自由度。在这方面她所具有的潜力和可能达到的限域是难以估量的。他才小小年纪,才刚刚就读研究生,以她现在所表现出来的灵气和勤奋,我们有理由相信,她的真正有水准的作品还在后头,我们只需期以时日。 1999/10/26 完稿于北京上苑径居 贾方舟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