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逛卓克
官方微信
登录
|
注册
新闻频道
艺术家
艺术家
新闻
首页
新闻频道
艺术家
拍卖频道
展览频道
艺店
艺题
艺校
艺频
艺档
资讯
拍卖
展览
收藏
书画
名家
市场
摄影
评论
访谈
艺校
视频
新闻频道
首页
新闻频道
艺术家
拍卖频道
展览频道
艺店
艺题
艺校
艺频
艺档
资讯
拍卖
展览
收藏
书画
名家
市场
摄影
评论
访谈
艺校
视频
镜头中的东瀛--日本摄影艺术作品展今在上海开幕
镜头中的东瀛--日本摄影艺术作品展今在上海开幕
镜头中的东瀛--日本摄影艺术作品展今在上海开幕
时间:2007-10-27 00:00:00
来源:
名家
>镜头中的东瀛--日本摄影艺术作品展今在上海开幕
中国艺术品网2007年10月26日报道:镜头中的东瀛--日本摄影艺术作品展今下午在上海美术馆开幕。展览有上海美术馆、日本zeit-foto画廊主办,展出130幅作品。日本zeit-foto画廊主持人石原先生将近400幅收藏作品捐赠于上海美术馆,使上海美术馆更丰富了其馆藏,上海美术馆副馆长王新华向石原先生颁发了收藏荣誉证书。上海美术馆党支部书记赵绵池主持开幕,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晴致开幕辞,日本zeit-foto画廊主持人石原先生致答谢词。今天有30多位参展艺术家从世界各地赶来参加了开幕。 展览130幅作品,有113位艺术家是从上世界30年代至最新时代的代表性人物,其中荒木经惟、森山大道可能久为中国观众所熟悉,但衫本博司、奈良原一高等摄影师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师,还有新生代的摄影师如鹰野隆大、奥诺黛拉等等,他们的摄影所展示的活力,可以代表当代日本摄影的一种方向。这些摄影家们敏锐的作品向我们展示了日本摄影在这近百年中的风格变化,是整个二十世纪日本摄影具有历史延续性的完整面貌的呈现,也是难能可贵的视觉史料,使我们从中窥见日本的现实及摄影发展的脉络和轨迹。
上海美术馆党支部书记赵绵池主持开幕
开幕式上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晴致开幕辞
日本zeit-foto画廊主持人石原先生致答谢词
上海美术馆副馆长王新华向石原先生颁发了收藏荣誉证书
1920-1950 虽然照相术在19世纪就传入了日本,但是真正开始出现比较成熟的摄影作品和摄影家,则是在20世纪初期。在欧洲曾经盛行的“画意摄影”、受先锋艺术运动影像的摄影首发以及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理念,都在日本的摄影中有所体现,但是日本的摄影师在摄影中不可避免地运用了本国文化传统中独特的审美语言,逐渐形成了日本的现代摄影。 日本摄影历史上的宗师上野彦马,生活于1838-1904年间。主要活动于日本的长崎地区。同时代的下冈莲杖被称之为日本摄影的先驱。主要活动于横滨。他们及其弟子在日本各地开设了摄影馆,推动了早期日本摄影的发展。 1921年,日本摄影家福原信三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和弟弟福原路草发起成立了“摄影艺术社”.并同时发行《摄影艺术》杂志介绍欧美的摄影艺术。 1923年东大地震后的第二年。摄影杂志《Koga》开始发行。《Koga》不仅刊登优秀艺术家的作品,还有大量的理论文章和译文,其中介绍了纳吉和Franz Roh的摄影作品。与此同时。日本摄影界开始出现对“画意摄影”的怀疑和批评.呼吁建立一种立足于相机技术特性基础之上的独特摄影美学。 1932年,野岛康三和中山岩太、木村伊兵卫三人创办了《光画》摄影月刊.对当时的日本摄影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大约在1935年,圈片杂志出现了.真正的图片记者也随之出现。这时土门拳、滨谷浩和木村伊兵卫开创以报道和纪实摄影的方式来关注现实生活。 在此展览中。展出的这一时期的摄影家有:福原信三、安井仲治、本庄光郎、岛村逢江、吉川富三、吉野链一郎、ハナヤ勘兵卫、铃木八一郎、桑园甲子雄、中山岩太和福田胜治等。他们在摄影方面的成就推动了日本摄影的发展。 其中,安并仲治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很大,但他将其完全吸收。因而从其他摄影师里脱颖而出。他的独特风格在于题材的广泛性。尤其注重摄影的客观性,不管是涉及自然、社会事件还是其他的题材.他都能从中发现并体现个人的美学。最令人惊奇的是他的摄影视角的自由. 他的视角从来不受欧洲的主观/客观或艺术/自然的二元分法的限制。他本能地把事物和自己的人格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象征意昧.这形成了他的独创性。 无疑,野岛康三和安井仲治在摄影的机械过程中找到了一种日本民族特有的敏感,帮助了日本现代摄影的形成。即便欧洲的摄影图像技术依原样进入了日本。日本也能够让它适应自己的“语言”。另外,野岛和安井的摄影显示了他们如何把摄影作为一种新的工具,来认识世界。以及如何把自己当作拍摄的主题。 报道摄影和Vivo Agency 因为莱卡相机的出现,Koga的成员之一木村伊兵卫从上世纪30年代早期开始“即时”摄影。但是.大约在1935年.图片杂志出现之后.真正的图片记者才开始出现.如土门拳、浜谷浩、木村伊兵卫。木村伊兵卫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观看方式——处于活动之中的城市居民的观看方式。这些摄影家以小型相机作为他们身体的延伸。关注现实生活,充分地体现了Ina所呼吁的“社会人”。 相对欧洲和美国摄影的发展。日本摄影的起步大约迟了近20年。“画意摄影”在日本很快失去了影响.1923年9月东京遭受了关东大地震,城市变成了一堆废墟,差不多在那个时候,日本首次出现了图片报道。关东大地震带来了代的转折点.摄影师们面对着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再生,同时,以电影和戏剧为代表的现代流行文化形式涌入东京。这个城市每天发生的变化,让摄影师努力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式。 1950-1975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日本,经历了从战争的废墟中重建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政治环境的改变和经济的高度繁荣带来了城市生活和人的面貌的丰富和多变。生活在其中的摄影师,敏锐地捕捉到每一个微小的变化给自己和他人生活、精神带来的冲击与波动,并使之反映在自已的摄影作品中。在表现的观念和技术方面,此时的日本摄影依然受到西方的影响,但是摄影家们也一直在寻求更加本土和个人化的表达方式。 日本战后摄影的真正开始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时影响较大的是现实主义摄影和客观摄影,由camera杂志推动,在土门拳的全力倡导下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这种摄影的目标是不加主观诠释地抓住拍摄题材,其理念是对摄影记录功能的重申,旨在直面战后日本社会严酷的现实。这种过于直白简单的记录风格随着1957年评论家福岛辰夫策划的《十人之眼》摄影展而宣告结束。1959年,东松照明(Tomatsu Shomei)、奈良原一高(Narahara Ikko)、细江英公(Hosoe Eikoh)等人组成了一个名为Vivo(世界语为生命之意)的摄影团体。虽然这个团体活跃的时间非常短暂,各自的艺术追求也有所不同。但作为日本战后第一代接受了西方民主思想的摄影师,他们自我意识强烈。有着将西方现代艺术和日本传统感觉方式相结合的自觉性,开创了日本摄影的崭新局面。 同时,更加具有摄影师个人倾向的主观摄影也在发展。1956年5月,日本主观摄影协会成立。 上世纪60年代,日本的经济开始起飞。社会日趋成熟,摄影成为日本国民日常生活中常见之物,拍摄他人和被他人拍摄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在这种平稳和繁荣的环境中,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早期的日本摄影达到了高峰时期,摄影出现了多样化的新面貌。 此时。因为越南战争的进行,报道摄影在国际上受到非常关注,很多日本的摄影记者前往越战现场做报道,他们的摄影充满力度和现场感,通过各大通讯社的刊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与此同时。对传统和传统摄影进行质疑的声音也在不断出现。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个人化的摄影风格。 1968年11月,《挑衅》杂志创刊,旨在反对传统的摄影观念和手法。Kompora摄影小组里一批年轻的摄影家受到罗伯特·弗兰克和威廉·克莱茵1950年以来拍摄的带有个人观点的快照影响,拍摄对日常场景和事件不加修饰的照片。 70年代在日本,个人和社会的传统观念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基本的价值观动摇。开始呈现多样化的风格。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或者风格可以统领或代表这个时代。摄影家以个人的方式,探索摄影在连接自我和他者、自我和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 1975-2007: 20世纪70年代。日本成为在世界领先的制造大国。经济上的成就帮助奠定了一定的国际地位,日本开始广泛的国际互动。这同样也影响到日本摄影家的视野。他们开始通过艺术进行全球对话。 80年代,在经过长达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日本遭遇了“泡沫经济”。到90年代中期,日本的社会发生了很多变化,经济不稳定。使得以往的乐观精神受到了打击。与此同时,新生的网络和电子娱乐等文化形态的出现。又给日本社会造成强烈的冲击,既充满活力又带来精神上的迷惘。 从1980年至2000年。是日本摄影经历重大转变的时期。从80年代开始,摄影被全球的公众普遍当作一种新的艺术媒介来对待,这也使得日本的摄影作品的制作、流通和展览趋于专业化。在80年代和90年代,不计其数的公共和私营机构成立或者扩建。通过收藏、展览和教育。扩大了观众对摄影艺术的欣赏和理解。在这个时期,优秀的摄影家则进入了艺术院校的摄影系里。以教授的身份传播摄影的技法和观念。 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迅速改变了摄影师们创作的观念和手法。摄影家将自己置身于国际对话中。但又没有抛弃自己的文化身份。这些变化使日本摄影获得了更为重要的地位。新生代的摄影家随着时代的发展相继出现,他们没有统一的意识形态或者创作手法,而是本着艺术家的高度敏感,用自己的图像对这个丰富多样的时代作出反应和解读。 20世纪后期至21世纪,日本的摄影家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探索了地域化的主题。也对21世纪人类具有广泛意义的主题作出了自己的理解和回应。日本摄影家的多样化和个体化。构成了日本当代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