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作品被低估
潘玉良作品被低估
潘玉良作品被低估
潘玉良(1895-1977年)是享誉国际的油画家、雕塑家、教育家。她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先攻油画,后兼事雕塑,两方面都达到相当造诣。
1927年潘玉良的习作《裸体》获意大利国际美术展览会金奖,这个奖一举奠定了她在画坛的地位。1977年潘玉良病逝于法国巴黎。1978年秋天,好友王守义遵从潘玉良遗嘱把潘玉良的一张自画像、七大铁箱遗物、两千多幅遗作带回中国。这批艺术珍品除中国美术馆收藏8幅、潘玉良家属保留几幅、台湾收藏家收藏一百余幅外,绝大部分作品都回归到她的故乡安徽,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她的传记被载入《世界画家、雕塑家、素描家、木刻家大辞典》和法国《拉鲁斯绘画辞典》。
潘玉良主张艺术"中西合于一治"及"同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之"。擅长油画、雕塑,油画以肖像和人体为主,题材大多是中国少女,画风略受马蒂斯和野兽派的影响,创作融合中西,独具神韵,别具一格。法国东方美术研究家叶赛夫先生评价:"她的作品融中西画之长,又赋于自己的个性色彩。她的素描具又中国书法的笔致,以生动的线条来形容实体的柔和与自在,这是潘夫人的风格。她的油画含有中国水墨画技法,用清雅的色凋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与线条相互依存,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韵生动……她用中国的书法和笔法来描绘万物,对现代艺术已作出了丰富的贡献。"
潘玉良一生的油画、水墨画、版画、雕塑、素描、速写多达四千七百多件,巴黎市政府、法国赛努希博物馆、巴黎现代美术博物馆、法国国立教育学院均有收藏。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艺术品拍卖兴起后,潘玉良的作品很少露面,偶有亮相价格平平,2000年前潘玉良作品在大陆的价格数万元一幅。21世纪后随着国内油画收藏的急剧升温,潘玉良的作品时常在拍卖场上亮相,价格上扬较快,2002年她的《抗日血流》在上海崇源拍卖会上以17.6万元成交,2003年《瓶花》在嘉德获价35.2万元,2004年《浴女》在香港苏富比获价213.4万港元,2005年潘玉良1949年创作的《自画像》在香港佳士得获得热烈追捧,最后以1021.8万元成交;2006年《非洲裸女》在西冷印社获价902万元,同年《躺在沙发上女人》在上海崇源获价670.4万元;2007年《浴后四美姿》在台湾罗芙奥获价880.23万元,充分显示了潘玉良作品良好的攀升势头。不过,潘玉良油画作品的价格与当代油画家动辄数百万乃至几千万元相比明显偏低,特别是潘玉良作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奇艺术家,加上她又是一位女性艺术家优势独特,其作品后市有较大上升空间。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手机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