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飞的“年检”

陈宇飞的“年检”

陈宇飞的“年检”

时间:2008-02-29 16:53:12 来源:

名家 >陈宇飞的“年检”

鲍栋
 
    年前的上海迎来了艺术家陈宇飞展览的“年检”。
    陈宇飞的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生命·体验”阶段,与90年代的“存在·现实”阶段,2000年之后的作品则更多的是前两个阶段的融合。在这次展览的作品中,他开始局部地回到曾经的80年代的命题,如“逃离”、“拯救”,但也延续了90年代的主题,如“大变迁”、“春运”,画面构成也忽而缩压、忽而弥散,兼具两个时代的特征。
    这种融合可以视为一种掘井的劳作,看起来他还在同样的位置,实际上他已经站在更深的地方了。如果这个比喻是恰当的话,那么这也正好可以说明陈宇飞并没有裹足不前,一方面他仍然保持着对社会现实状况的关注,一方面他尽可能使这种关注深入到内心,于是越来越远离喧嚣的现场感。
    2008年的今天,整个社会已经接受并习惯了发端于90年代的这场变迁,“发展”、“高速”、“建设”早已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事物处于人们的感觉阈限之下,就不再作为对象而出场了。但某种不适依然存在着,是作为背景,而不是主题。
    2000年之后的陈宇飞正是将这种不适隐居在其绘画中。首先是情绪愈加平和,近期作品中有一个“永远停车”系列,画面中是一辆辆报废的汽车,生满锈或者落满雪,色彩节制,笔触绵软。已过不惑之年的陈宇飞,和其他的中年人一样,奔波于家庭、单位,以及各色的饭局之间,生活状态已无多么激烈的变化。一个人在这种平淡的生活中目睹着疾速变幻的中国当代社会,其内心的张力可以描述为“人是而物非”,家人、同事、朋友这些社会关系并无多大变化,但他家附近的街道可能已经面目全非了。那些曾经马达轰鸣而如今寂寂无声的汽车,或许可以作为他内心张力的一种相当节制的呈现。
    其次,关键就在于节制。从事件的中心退出,退到一个尽可能没有主观立场的地方,这就是陈宇飞近年来最值得关注的变化。80年代,他关注先验而抽象的“我”,90年代他关注社会现实下的“我”,而在2000年之后的这几年,陈宇飞在很多作品中把“我”这个主语换成了“他”,从第一人转向了第三人称,也即是从抒情性转向了叙述性,并且是一种日常语速的,口语风格的叙述。
    甚至可以说,物成了主体,而叙述者是隐匿的,以至于没有谁正在说话,只有物在呈现自身,并占据了我们。■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