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文化链条断裂 二十世纪文化遗产亟待保护

别让文化链条断裂 二十世纪文化遗产亟待保护

别让文化链条断裂 二十世纪文化遗产亟待保护

时间:2008-04-15 10:34:32 来源:卓克新闻

资讯 >别让文化链条断裂 二十世纪文化遗产亟待保护

悉尼歌剧院1981年申遗时,世界遗产委员会以“竣工不足10年的建筑作品无法证明其自身具有杰出价值”的理由予以否决,虽然申遗未果,却引发了人们对20世纪人类遗产的重新审视和思考。27年过去了,目前《世界遗产名录》中的20世纪遗产已有30余处,如独具特色的建筑物、著名艺术流派诞生地、工业厂房和景观等。

  昨天,在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上,20世纪遗产保护成为主要议题。专家指出:与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古代文化遗存相比,20世纪遗产在文化遗产大家族中最为年轻,人们容易忽略它们的重要意义,由于在保护理念、认定标准、法律保障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尚不成熟,使20世纪遗产保护充满挑战。

  文化遗产保护 不能厚古薄今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人民公社如火如荼,迅速遍及全国,一共建立了两万五千多个,但在改革开放后很快从中国大地上消失,博物馆当时竟然没有收集一块人民公社的牌匾,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论坛发言时说,“直到2006年,最早的人民公社河南省遂平县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实物例证,具有全国意义的独特地位。”

  保护古代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而20世纪遗产时代较近,往往因为司空见惯、数量巨大而不被珍视。单霁翔认为,20世纪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变化最快的时代,20世纪遗产直观反映了人类社会变迁中这一最剧烈、最迅速的历史发展进程。虽然20世纪遗产与我们相距只有百年,但是由于其艺术多元、技术先进、人文共融,使它们的价值更贴近时代,所以20世纪遗产也是文化记忆的摇篮,现代人类必须予以充分关注。

  在中国,20世纪遗产有其鲜明特色,首先是社会高速发展,使各具功能的新兴建筑物、构造物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城乡,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其次中国百年风云变幻,列强租界建筑物群、近代工商业遗存、中西合璧的别墅群等汇聚了各国特色,是研究我国近代建筑史、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再次20世纪遗产更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普遍较为朴素、简洁、庄重,时代特色鲜明;最后,由于它们见证着国家和民族的复兴之路,凝聚着各个时期爱国志士、革命先烈的崇高理想、信念,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20世纪遗产记录着一个时代的特色和精神,如果我们身处宝山而不自知,不把其中最典型、最珍贵的部分保护下来,其承载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信息将会受到损失。”单霁翔说。

  别让文化链条 断在我们身后

  “9·11”恐怖袭击摧毁美国世贸双塔,原基址仅存一段直跑楼梯。“9·11”当天,数百人从这段楼梯逃生,它成为“9·11”的唯一物证。然而因为阻碍了新办公塔楼的兴建,这段楼梯的去留引发争议。最终结果是,楼梯被迁至“9·11”国家纪念馆和博物馆所在地。

  这段楼梯的命运折射了20世纪遗产保护的难题,当世界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向前飞奔时,20世纪遗产如何才能不被当成“旧货”被处理掉?不少决策者和建筑师认为,传统文化遗存和建筑形式无法为新时代服务,需要进行摧枯拉朽的改造。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房屋建筑的平均使用年限不到30年,“短命建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不能以理性的态度对待20世纪的建筑遗产。

  单霁翔认为,与较早的古代遗产相比,相当部分的20世纪遗产仍在使用和演变中,其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仍处于塑造过程当中,因此界定20世纪遗产的多重价值仍需探索。人们往往认为20世纪刚刚过去,而未将这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列入保护的范畴。因此,涉及20世纪遗产保护和管理的法规制定相对滞后,由于缺少法律保护,越来越多的20世纪遗产在城市广场建设、城市道路拓宽和城市旧城改造中被拆毁。在当前建设大潮的冲击下,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一大批20世纪遗产将继续遭遇拆除的厄运。

  同时,由于新型建筑材料更替频繁,各种复杂的施工方法不断推出,使得20世纪遗产保护存在着不能回避的技术难题。“闪闪发亮的新型材料和流线型的建筑形式”是现代建筑的显著特征,但是,一些建筑在建成不久,材料或结构方面就出现了问题。1976年建成的巴黎蓬皮杜中心和1986年建成的英国劳埃德银行,都已是文化遗产,然而它们都在不久前经过大修。事实证明,20世纪遗产相对老化的速度较快,材料性能寿命较短。在英国,现代建筑一般初次维修在建成后的25—30年间,比传统建筑缩短了一半时间。

  单霁翔说,在20世纪刚刚过去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文化传承的高度看待那100年里的文化遗产,不要在我们刚刚转身,文化链条就在身后发生断裂。

  20世纪遗产保护的江苏探索

  令人欣慰的是,我省在20世纪遗产保护上作出了有益探索。在论坛上,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说起无锡的20世纪遗产,语气充满自豪。他说:“无锡是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无锡籍企业家有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煤铁大王、桐油大王、电气大王、铸冶大王等,可以说,在上世纪初的二三十年里,中国人的衣食住行无不涉及到无锡籍实业家生产的产品。为彰显无锡工商名城特色,无锡公布了2批35处工业遗产保护目录,修复了惠元面粉厂、申新三厂、中国银行旧址等一批文物,形成了沿古运河工业遗产文化走廊。”

  这只是江苏20世纪遗产保护的一个成功案例,我省的保护工作有着更为丰富的形式,使保护和利用相得益彰,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并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据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介绍,江苏对20世纪遗产保护主要采取4种做法:一是沿用遗产的原有功能,如金陵大学旧址、中央大学旧址、大华戏院旧址、中央博物院旧址等,仍然发挥着原有作用;二是将反映中国近代史进程及重大历史事件的遗存辟为博物馆、纪念馆,除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外,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办事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等都采取这种办法;三是融入当地风貌景区景点加以保护,如南京正在对360多处民国建筑列入风貌区保护名录,扬州将扬州麦粉厂旧址融入大运河沿岸风光带中;四是利用老厂房开发文化创意产业,无锡北仓门库房在保持建筑外观和结构的前提下,被作为生活艺术品陈列展示营销的场所。下一步,江苏将借第三次文物普查机遇,对江苏20世纪遗产进行全面摸底,登记建档。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