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时推出王广义经典巨制《大批判•万宝路》

匡时推出王广义经典巨制《大批判•万宝路》

匡时推出王广义经典巨制《大批判•万宝路》

时间:2008-05-28 08:54:24 来源:卓克艺术网

拍卖 >匡时推出王广义经典巨制《大批判•万宝路》

匡时推出王广义经典巨制《大批判•万宝路》
 
匡时2008年春拍将于5月19日至23日在亚洲大酒店举行。本场春拍,最为瞩目的就是王广义创作于1992年的《大批判•万宝路》,曾获1992年首届广州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最高奖—文献奖,是王广义大批判系列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中里程碑式的巨制。
周春芽巨作《黑色的线条 红色的人体》1992年曾与王广义《大批判·万宝路》同场展出,并获得1992年首届广州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学术奖,也将参加匡时国际2008年初春拍。
 
王广义  大批判·万宝路
1992年
布面油画
签名(背面):1992年 王广义
WANG GUANGYI 1992 GREAT CRITICISM-MARLBORO
Oil on canvas
175×175cm(69×69in)
RMB:9,000,000-15,000,000
展出与获奖:首届广州九十艺术双年展获最高奖——文献奖,1992年
出版与引用:
《中国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份)作品文献》,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年
《理想与操作》(《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分)》评审学术文献),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年
《江苏画刊》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年第12期
《1990—1999中国当代艺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澳门出版社,2002年
《图像就是力量——王广义、张晓刚和方力钧的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
《1542—2000中国油画文献》,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
《新中国艺术史1949—2000》,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
《20世纪中国艺术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除上述出版外,1992年的《大批判·万宝路》作为王广义大批判系列中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世界各地出版的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史著作中,对该件作品都有著录或引用。
 
能够进入当代艺术史的作品应体现出这样一些特征:鲜明的文化针对性、独特的个性倾向、富于智慧的想象力与卓越的表现力。在《大批判》中,人们熟悉的历史形象与当下流行符号的不可协调、却一目了然的拼接,使纠缠不清的形而上问题悬置起来,艺术家用流行艺术的语言开启了这样一个当代问题。所谓历史,就是与当代生活发生关联的语言提示。而《大批判》正是九十年代初这种语言提示的最佳范例之一。“大批判”系列作品将成为中国九十年代艺术史中重要的部分,因而我们没有理由不把与历史联系在一起的“文献奖”授予这位富于智慧的艺术家。
——摘自《中国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油画部份)作品文献》,1992年,四川美术出版社
 
 
周春芽  黑色的线条 红色人体
1992年
布面 油画
签名:1992 周春芽
ZHOU CHUNYA  BLACK LINE RED BODY
Oil on canvas
200×160cm(78×63in)
RMB:2,000,000-3,000,000
展出与获奖:首届广州九十艺术双年展获学术奖,1992年
出版:
《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作品文献》,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年
《江苏画刊》,1992年第12期
《1990—1999中国当代艺术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
《1542—2000中国油画文献》,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
 
与展览中其它表现倾向的作品不同,这位知名艺术家的表现手法极为精湛并富于特点。丰富的肌理效果与极为有限的色彩的自由轻松的结合,为“表现主义”这一词汇增添了新的含义:无意识的渲泄应该包含理性的游戏。毫无疑问,艺术家在看似涂鸦的笔触中精心编织了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如此地耐人寻味,使得“生命派绘画”,不再成为多少是有讽刺色彩的贬意之词。将“学术奖”授予这位艺术家是对他这一卓有成效的学术努力的肯定。
——摘录自《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作品文献》,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
 
开启了山石系列
周春芽谈1992年《黑色的线条 红色的人体》
我从德国回来以后开始有意识摆脱西藏题材,更加注重自我体验,并逐渐形成今天的风格。这件1992年的《黑色的线条 红色的人体》是我过渡期间非常重要的一张画,在我个人的学术生涯中是一个转折点,这张画的成功开启了我的山石系列。
当时我已经开始接触中国画了,但是又不愿意使用国画的那种线条。这张画的线条看起来比较乱,但是乱笔中又藏着具体的形象,在塑造形体的同时解构形体。我当时主要还是想画人体,画中的人体有具体的模特,是在成都当地找的。画面中对肌理的语言探索以及色彩组合和线条运用,在当时都有一种强烈的个性力量,以后逐渐形成了为大家所熟悉的一种语言。
这张画的线条看起来粗头乱服,退远一点,可以看出来它是一陀团块,很有力量,边缘线又是散开的。线条是抽象的,但是给人很多的想象,是植物、是传统、也是生命。
在我早期的作品中,有两件作品特别重要,一件是《藏族新一代》,1981年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上获奖,算是我的成名作。另一件就是1992年的这件《黑色的线条 红色的人体》,参加当年的广州艺术双年展,获学术奖,对我是非常大的鼓励,这也是我从德国回来后第一次参加本土的重要展览。80年代中国只有一个系统,几乎所有的展览都是官方展览,90年代开始有了突破,1992年的广州双年展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次在本土产生广泛影响的展出和肯定。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对于获奖非常兴奋,非常受鼓舞,现在,不管作品卖多少钱,我都不会激动。那个时候获奖,真的是发自内心的高兴,这对于一个艺术家的信心和以后在这个方向上的坚持,太重要了。
当时这件作品的颁奖词好像是黄专写的,他比较看重我的这件作品,认为代表了一种倾向,和展览中所有的人都不一样,是那种纯粹的表现,发自内心的作品。我从来就是这个观点——线条、色彩本身就是观念。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