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飞:我不是喜剧型的人

陈宇飞:我不是喜剧型的人

陈宇飞:我不是喜剧型的人

时间:2008-06-02 11:47:01 来源:卓克艺术网

名家 >陈宇飞:我不是喜剧型的人

  (艺术在线= 陈宇飞=陈)

学生时代就为艺术痴狂

艺:您曾经有过一段前往德国留学的经历,而且那段时间还是处于您的事业上升期,能说一下是什么原因让你有这个行动的呢?

陈:我觉得就是命运的安排。以前对于作为西方美术发源地的欧美就很向往,曾经有人在看过我的作品后就以为我在那之前就留过学,其实只是我当时还是通过看二手的欧美资料,领悟欧美的艺术精神。而那时正好有这样一个机会,所以就义无反顾的去了。

 

艺:那时您已经35岁了吧,还可以那么的义无反顾,您以前的学生时代也是如此为了艺术不顾一切吗?

陈:说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吧。那时候我还在上大学。国家对于外国的文化艺术交流远比现在要闭塞。一次从同学那里得知上海明天要举办一次法国的绘画展,激动不已,得知消息的半小时后就和另外2个男生一起,怀揣着5块钱就奔向上海。那时候是80年代,晚上10点多一件没有去上海的汽车,我们只好先从芜湖“扒车”到马鞍山,躲在运煤的货车车厢里,一路下来,个个都灰头土脸的,快到马鞍山时,货车要“溜车”,就是把一节节的货车直接从车身上甩开进钢铁厂的货道。那时我们根本不知道,还在车厢里老老实实呆着,幸亏一个工人看到,赶紧把我们拉了下来,要不就直接能进煤炉了。到了马鞍山,再用仅有的钱辗转到南京,再由南京转到上海,没有钱去旅馆睡觉,就在公园里躺了一夜,第二天跑去看了展览。那是19世纪的绘画展。了解到很多西方的绘画手法,当时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新鲜的知识,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艺:出国留学这段经历对你以后的创作有影响吗?

陈:过去的激情,向往,变成了去德国后对欧美艺术想象的证实。去德国前,思考的比较多。所谓“无知者无畏”,因为了解的不多,反而敢想敢做。去德国后,在那个艺术水平已经发展大片很高阶段的环境里,收获非常的多。他们对于美术的表现,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绘画,表达的艺术手法非常丰富。思路也开阔了很多。

 

艺:就像您前段时间参展的作品《当代艺术洗浴中心》一样,那个就是装置艺术。那个作品的创作也是留学后所受的启发吗?

陈:当时的创作就是根据主题的选择,我想表达的是一种艺术需要经常清洗,类似于更换新鲜血液的感觉。我只能做到我想要表达的给观众展现出来,而如果观众对作品的思考也可以和作者有顺利的交流,我想一个作品的创作目的也达到了。

 

我不是喜剧型的人

艺:在你的作品里,我看到了你从八九时年代对人物的关注,逐渐转移到物的关注上来,比如近几年创作的作品多和城市的交通工具有关,还有些抽象的比如“烟”,“云”等。这种转变是无意识的吗?

陈:有一句话很能概况我现在所感受到的社会——“人是物非”。我们人类并没有进化的更高更大,而这个世界却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进程越来越明显。我出生在60年代,有幸经历了中国由原来的统一集体意识和单一生活方式逐步被文革、改革开放、市场化、都市化、丰裕消费等一系列闪电式的概念或形态冲刷这一迷幻过程,从全球角度来看,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激活的时间和空间里,与外部世界的巨大反差逼迫着经济、产业、文化乃至各方面的紧追不舍。“投资”、“建设”、“开发”、“提高”这些最激进的字眼成为了近几十年来公共传媒制造的最响亮的声音,而民间百姓的无声行为则主要围绕着发财致富这一命题进行着。从外观到内里都在沸腾着,各种欲望都毫不节制的滋生。

作为置身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周围现实环境对我的刺激是巨大的,这种刺激不仅来自社会现实本身的活力和形态的多样化,更促使我尽力从社会历史和艺术历史的双层角度去挖掘或扑捉那些“异质”的元素。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态度很重要。而现在,我仅仅只是一个记录和描述事件的人。我更希望能够通过我的作品,让观众有他们的态度。

 

艺:在你的作品里,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一种隔离,孤独,伤感,都是些悲伤的元素。而通过谈话我觉得你是积极向上的,你觉得在创作时的伤感和忧虑会和你的性格有碰撞吗?这是不是一个矛盾的状态。

陈:不矛盾。创作和性格是不相冲突的。创作是一种对文化意识的自主选择。我一直觉得悲剧的传染人的力量更为强大。所以更倾向于用悲的情感来表现艺术的主题。我觉得自己也不是一个喜剧型的人。艺术的创作艰难在于,它不能重复过去的自己,但也不能重复别人。它需要在一个狭窄的道路里另辟蹊径。

 

要有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立场

艺:您对创作的情感基调的定位以及您所关注的事物的改变有社会的原因,是不是也有自己的原因?

陈:这是一种集体意识向个人意识的转变吧。我们这一代正好是经历了中国发展的很多变化而成长起来的。八九十年代时,人也比较年轻,理想与现实的冲撞使自己比较关注自我的感受,而现在,我更关注社会的改变。因为现在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但是贫富不均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这是社会的现象,而不仅仅是个人的。

 

艺:会不会因为自己的生活的完善,而看待事物时那种忧虑的敏感度有所降低呢?

陈:这个问题很好。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对现存事物的真实反映。从而寻找新的真实。作为一个艺术家,时时都需要警惕的看待这个世界。不能麻木。这也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立场。我也希望能够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的人也能够敏锐的感受这个社会,感受我们的生活。

 

艺:我们非常期待您更多的作品出现。

陈:谢谢。 

 

文/潘玉洁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