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旅港名家绘画展香江风情

18旅港名家绘画展香江风情

18旅港名家绘画展香江风情

时间:2008-06-06 09:54:29 来源:香港大公报

资讯 >18旅港名家绘画展香江风情

 

陈天保(左起)与嘉宾陈志成、陈万雄、邓伟雄、马逢国、彭可兆于展场合照

  18名家绘画香江风情

  地理与政治环境的因素,造就了香港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城市,这个以商业挂帅的地方,却云集了许许多多由内地来港,推动了艺术长足发展的艺术家们。由集古斋画廊举办的「香江风情──旅港十八家画展」,展出十八位由内地来港,建立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又对香港绘画趋势有巨大影响的著名画家的作品。

  各具风格 各有传人

  展出的作品来自十八位已故画家,包括李凤公、张谷雏、鲍少游、邓芬、李研山、黄般若、顾青瑶、丁衍庸、梁伯誉、赵少昂、任真汉、彭袭明、萧立声、杨善深、方召麐、刘秉衡、万一鹏及吕寿琨。

  展览是为庆祝集古斋画廊成立五十周年而举行,集古斋画廊副总经理陈天保介绍说,这次挑选十八位旅港名家作品,共四十多幅,他们每一位都对现今香港的新一代艺术家产生不少影响。他们的共通点是,岭南派人物较多,如赵少昂、杨善深、方召麐,然后来港一段时间,逐步形成个人风格,当中亦有部分曾往外国如日本留学,如杨善深、鲍少游、丁衍庸、任真汉等。由于这些旅港画家来港后,有些在大学或学院中任教,如萧立声、万一鹏、顾青瑶等,有些则教授学生画艺,如杨善深、赵少昂、刘秉衡、吕寿琨、李研山、梁伯誉等,因此对下一代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天保补充说,部分画家来港后,接触了西方及东洋艺术,得到创作启发,将原先的传统技巧,糅合起来,自成一家,如方召麐、丁衍庸、吕寿琨等。其中以吕寿琨的发展最为明显。吕寿琨早期的作品主要是临摹古人,一九四八年来港后,开始专注于西方绘画的观念与技巧,后期发展至创作富现代水墨形式的禅画,都是在香港的土壤中成长起来。

  展览的开幕礼已于六月二日晚举行,主礼嘉宾包括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马逢国及联合出版副董事长兼总裁陈万雄。

  传统绘画 树立新风

  马逢国致词时表示,香港绘画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因为抗日战争,内地不少艺术家流寓香港,从五十年代初开始,又有不少广东著名画家来港,在香港延续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一些原来在江南地区已有一定名声的艺术家的定居香港,把上海及杭州一带的画风也带到香港,促成了粤派和江南的绘画画风和技法的交流,使香港传统绘画树立新风貌。

  他认为,今次展出的十八家,包括:从江南地区及从广东省来到香港,而发展出自己的画风的画家;糅合了中西画法而成一家的画人,现代岭南派的领导人物;香港发展开来的新水墨画派的创始人等各种画风,这个展览无疑是香港近数十年画坛发展的一个很概括性的缩影。

  「香江风情──旅港十八家画展」即日至六月十日在中环域多利皇后街九号三楼集古斋画廊举行。配合展览,集古斋与出版之门合作,将于六月七日下午三时至五时在域多利皇后街九号二楼,举行「近代香港绘画的几个流派」讲座,由本港收藏家邓伟雄主讲,查询及订座可电二五二六二三八八。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