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流”展评论

“汇流”展评论

“汇流”展评论

时间:2008-07-10 11:26:23 来源:

名家 >“汇流”展评论

生活在中国南京的画家王成,并不是第一次访问德国。早在1996年,他就曾作为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的奖学金生,在波恩生活与工作了一年。王成不仅以其坦率与友好的方式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客人,他的作品也引起人们的兴趣和瞩目,使其成为一位有声望的画家。作为“当代中国重要的艺术家”,1996年王成参加了在波恩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大型展览“中国!”,之后,又在该地区以及德国和欧洲的其他城市举办了众多个展。

世界的网络化,跨越文化边界的相互影响,在王成的作品中被赋予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报纸的信息成为王成绘画的元素,被加工,被改变,抑或成为绘画的载体。照片、图像和文字的断片,通过照相写实主义绘画报喜不报忧的运用,彼此相交相叠,拼贴整合为一幅画。现实在这里是破碎的,多层面的,同时又是难以驾驭的。观者倘佯迷失于这些断片之中,试图通过联想,寻求画家隐藏在画中的关键性的线索。在那里,强加于人的、唯一的、明确的答案,并不存在。

在题为《汇流》的大幅油画中,王成触及了与科不伦茨和德意志之角相关的德国历史:画面主体是屹立于科不伦茨市德意志之角的威廉大帝纪念碑,朦胧其间但又清晰可辨的,是与骑士像重叠在一起的威廉大帝的胸像。作为画面的背景,黄色的底色上是用红色书写的《赤壁怀古》的片断,那是中国大诗人苏东坡对三国时代周瑜赤壁之战的记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对照与联想的游戏在画家对色彩的象征性运用中得以进一步延续:主宰画面的主要色彩,黑色---红色---黄色,是德国国旗的颜色:黄色也是中国皇帝的色彩,红色则使人联想到杀戮与流血,那是属于两位历史英雄的。

王成的中国面孔系列,有力而压抑。那些被薄塑料纸包裹的面孔,给人以凝固和窒息感。《呼吸窘迫》,《隔绝》,这些用照相写实主义描摹的面孔………不可避免地使观者联想到不久前中国发生的事情:对SARS患者的隔离,对传染的全球性的恐惧;塑料纸,是抵御环境污染的无菌防护?抑或是可以使人们免于一切可能的、有害的、难以预期的影响?塑料纸,作为防御的象征,意味着保护,同时也意味着监禁,距离的产生,隔绝和交换的阻隔。作品《母与子》,《友谊与距离》,依托薄膜包裹画中人,隐约传递出一种缺失了近距离感的关系。

----------安妮 英格哈特(Anne Engelhardt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