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影相随

形影相随

形影相随

时间:2008-07-10 11:28:15 来源:

名家 >形影相随

作者:孙建春
我们总在试图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影像来证实存在。
 
天空、寺庙、楼阁、树丛、甚至荒野……所有的实在之物全被王成刻意而偏执地描绘成了悬浮而虚幻的“影像”,影——这个并不十分陌生的图景把我们带入了既非完全现实也非完全虚幻的境地——身体的实在和“影”的虚幻是并置的,或者正是身体的现实存在提示了影的虚幻存在。生活的种种场景能在类似水中倒影的薄膜中折射出虚幻的影像,随着我们试图捞起时搅出的水花,虚幻的水膜画面也在瞬间支离破碎,留下难以拼接的痕迹碎片……我们无法捞起自己的倒影,我们只能借倒影来观看自己。画面中的亭台楼阁和江南园林指向的是传统和历史,但它的描述和观看不是我们所习惯的“重”,相反,和影子一样,它是“轻”的、飘忽的、碎裂的。那些原本具体的景象在他的画面里变得无法进入,无法触及;模糊、脆弱、遥远、陌生……不可捕捉的虚幻和稍纵即逝的无奈。直接引人注目的,是画面的“幽暗”,类似黑白胶片的底片质感让这种“幽暗”如同意识深处的混沌,丰富而混杂,影影绰绰的建筑和树丛因为这种“幽暗”被从存在的现实中抽象出来变得冷峻和静穆,因而把景象里“此曾在”具体存在变成了时间之“后”的挽思。同时,这种非现实感可以解释为王成试图以一种幻想的语言形式去寻求真实,正如他自己所言,是“酒后之作”。正是酒,把喧嚣而庸杂的现实先搁置在一边,使得景象以“影像”的方式显现出来,景象的物质性变得不再重要,它并非回避现实,而是超越了现实的表象,在酒后的“颠狂”的生命状态里,意识到了虚幻比真实更为真实。
 
《幽梦影》中有一句话:“春者天之本怀,秋者天之别调”,对消逝物之情正是“别调”,对景生情或者借物伤怀是文人一贯的精神表达。王成所生活的城市南京,是一座天之别调的城市,是凭栏追忆之地,这个城市的气质一样影响着他。“潮打空城寂寞回”的寂寥虚无或者是“无情最是台城柳”的伤逝感怀,这个城市的美好与繁华都是消失过后的怀想,是"灰飞烟灭"的悼念,众多的遗迹和那些业已消失的地名是缺席、丧失、空白的存在,它证明曾经的繁华和现时的寂寥……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在《地:金陵怀古》一文中述及,关于这座城市的大多数文学作品的特征在于“崇高的忧郁”,这儿有一种地名的魔术,实在之物亦已逝去,而只留下它们的名字,仿佛无用的空壳(以罗兰·巴特的词汇来说,是“此曾在”)。对消逝的实在之物的追思和怀古已经成为文明的一个传统,一种情感仪式。
 
在古希腊神话里,美少年那喀琉斯每天对着自己水中的倒影自怜,后来跳入水中,死后变成了水仙花;在纪录片《风的故事》里,伊文思演绎了李白捞月投水的传说;在著名的“月印万川”说中,现实的月和水中的月在宋代理学家朱熹看来其实是一个月——正如我们的形和我们的影都是我们自身的证明。
 
王成也正是个偏执地把形转换为影的人。
 
                                                                                                           2007-8-1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