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国绘画的核心价值 营造独具魅力的风神气象

把握中国绘画的核心价值 营造独具魅力的风神气象

把握中国绘画的核心价值 营造独具魅力的风神气象

时间:2008-10-28 21:56:13 来源:卓克艺术网

>把握中国绘画的核心价值 营造独具魅力的风神气象

把握中国绘画的核心价值  营造独具魅力的风神气象

------------杜平让-冯东东答问录

时间:20089          地点:杜平让上海画室

杜平让的绘画作品是一个特异的审美空间,认识它需要的不只是眼睛,还心灵的观照。把自然中最朴素的东西赋予非凡的精神,靠的不仅是艺术造形或绘画技法方面的东西,而是心力和心性这样一种更隐秘的东西。心无大志者,艺必无大气,设非其人,绝无其艺,高明的艺术,必然与非凡的人联系在一起。杜平让独特的人生际遇、深刻的人文关怀、强烈的艺术个性,都是造就其非凡艺术的直接契机。追求永恒的自然大美,这一信念使得杜平让自觉、自省与自策、自律。他用自己的生命,实现着“美的亲证”,最终体悟到了“艺术的至美”,并以无限的陶醉替代有限的追求。也为艺术审美的最终要求铺平了道路。艺术的研究,最后都要落实到人身上。把握了人,就把握了一切。毕竟画家的实践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在实践过程的独特感悟,使得画家在“画”的自明之外,偶尔以“话”说“画”时,有可能为欣赏者在明了作者意图的同时能够更深刻的体悟作品深处的至美,带来新的机缘。这样,画与话可能的具体相应关系,成了我们理解作者和作品的“双语”特权。

对话有时是很有效的了解作者和阐释作品的方式。走近艺术家本人,我们便走近了一个优秀民族所拥有的优秀文化。这种对话所提供的对作者和作品的整体关照,将使读者洞察作者流变不居的艺术风格,并由此来理解作者本人和他所构筑的一个对于当代工笔画界和艺术界都具有意义的艺术空间。通过与杜平让先生的谈话使我们了解他画中的艺术成分之外所蕴涵的那一部分情志。“结果之所以就是开端,只因为开端就是目的”;研究杜平让画作的精神现象,正可以从谈话这一“目的”作为“开端”来入手。

冯:我们还是先从你的作品谈起。欣赏你的画,最可信也最有说服力的东西,是欣赏者面对你的画时的切身感受。好多人看了你的作品后感到很现代,是现代生活状态下“人的审美”在不同层面上的视觉营造。

杜:20世纪,中国画开始向现代转型,直至今天中国画仍旧在现代的蜕变中探索,这些探索无一不包含了对现代性的思考,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借鉴。现代生活中“人的精神”转变,要求中国画改变陈旧的审美范畴,否则它就只能成为手工艺品,而非艺术。那么,对传统工笔画语意结构的改变,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我的工笔画比较现代的审美特征。艺术能在任何人身上产生作用,不管他的文明的程度和受教育的程度如何,这或许是大家能在我的画中可以感受到同样气息的原因。

冯:也就是说你一直在寻找传统古典工笔画和现代的契合点,借用传统文化的深层语义诠释当代审美是你绘画所要表达的主旨,也是你作品的实际意义所在。怎样能使传统工笔画具有现代性、时代感,是你一直思考的问题。

杜:对。可以说, 我一直在用工笔的绘画形式表现当代人的情感、观念、心理、追求。

冯:采用中国工笔画语言,却尝试着一种不同于传统中国画的语义表达。我觉得你是从一个新审美取向的角度拓展了工笔画表达现实精神的能力,并实现了一种“审美样式”的转换,使一种旧的审美样式获得重新表达的机会。

杜:也可以这么说。

冯:那么你对艺术的当代性是如何看待的,所有的艺术是不是都要当代。

杜:一直以来,虽然 “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日益红火,但是中国画却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一种缺席状态,所以中国画与当代的关系、与现实的关系、中国画的当代性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我只是在探索自己的艺术语言并力图将自己的绘画语言跟随时代,把工笔花鸟的创新和时代的发展联系起来看问题。在我的作品里传达的审美气息,包括视觉现象都来自于对现实的具体感受,当然我也不是用写实的方法进行表现,而是在用一种意象的方式加以呈现。大多数中国画家的东西,基本上属于自我调试,是心理的一种医疗,是自我的修养。当然我们不一定要求所有的中国画承担这样一种所谓“当代性”的任务。

冯:在你的画面中,看不到其它当代艺术中常见的不安与动荡。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代中国画坛上,你不属于我们习惯理解中特定的“当代艺术”的范畴,而是一种新的能够表达“当代”的艺术。并且,相对“西化”潮流下特定概念的“当代艺术”,你的工笔花鸟作品是更能代表中国本土文化的“当代艺术”。

杜:绘画的演进取决于新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出现,一个时代的艺术作品如果获得了表达那个时代的精神状态,那么我就认为它就是那个时代的‘当代’。工笔花鸟在时间纬度上的“当代性”体现在新旧“语意结构”过渡与转折的过程中,我的探索也正处于这样的过程中。

冯:工笔画的语言不同于其他画种的“语意结构”。这也是你的作品在光怪陆离的现代艺术中,能够具有一种别样气质的原因吧。

杜:发掘“传统”的“现代”表达能力,不仅要承继了古代的一些绘画的基本语汇,同时又要凸显时代意义。而这一特征,从某种角度上看,也正是我在艺术表达上的方向。

冯:发掘传统工笔画语言的现代表意能力,从而以东方的绘画方式解决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在绘画中的转换。你从自我审美体验出发,或借鉴当代艺术的表达语言,从而形成与传统语言连接上的重新组合,并构建了新的中国画的“语意结构”。 

杜: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一个备受东方文化滋养的当代艺术家,不可能不思考工笔语言独特的经验表达的问题,不可能不在一些文化根源深处努力寻找它的发展前景。颇有意味的是,我的绘画自信力,不只是来自于本民族绘画的自觉,而是出于对中西双方艺术比较后的明析,和对艺术本质的洞察。我是用自己的眼睛比较前人的东西,让我从别人身上审视到的确是自己的艺术问题。我也从自己实实在在面临的问题中,找到了比较切实的表达手段。而我们现在文化的处境和对工笔花鸟发展空间的寻找,成为推动我艺术创作的内在根源。新的绘画表现方式的被发现往往源于对其所处时代的敏感,及对当下文化及环境的的认识。东方绘画语言作为与西方绘画语言并置的图像表现手段,同样具备表达当代精神的能力。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东西方人因交流而生活状态趋同,精神方式也趋同的今天,东西方语言之间的有益的对话正在形成,也是中国画自身适应当代社会表达的内在要求。

冯:对艺术本质的认知,影响到你对艺术的态度,以及对艺术家行为和艺术品价值的判断。离开了对你艺术语言的认识,观众的感受便失去了依据。你的工笔花鸟既不像宋人工笔花鸟那样非常注重再现客观世界,也不像抽象绘画那样纯粹从内心的观念出发去解释自然,而是以一种纯粹的视觉方式对现实的感知提出疑问,却并非简单的予以证实。而是在对平凡事物的审视中展现出自身独特的目光,以自我的表达方式言说着万物本然的面貌,在似乎穷尽的传统工笔花鸟意义的当口又揭示着可能发生的意义,为传统绘画语言的拓展标示出一条可以无尽延伸的道路 ,这得益于你对东西方文化参照下的自我定位。

杜:我只是在尽力做着我该做和有可能做好的事。我只是在进行着“形式”的拓展和“语意”的更新。其实,绘画语言是一个艺术家特质的标志,也是一个人的心灵表情,更是只有本人使用才有意义的一种表达形式,应该是必备的、必须的、不可或缺的, 绘画语言就等同艺术家本人。而能否使绘画语言永葆其表情的艺术活力与生命,就看一个人的文化体质与思考的深浅了。一个人只要真诚地面对当下,不要妄自尊大地抛弃和背离恢弘的东方睿智,把握当代的文化境遇和当代的审美理想,明确自己的审美追求,把人本最本真的真善美、健康积极的光明正大、恢弘大美的文化理想熔铸于自己的绘画手段之中,回到中国美学自己生命的本源,显出自己新的生命和特质来,从而与世界美学平等对话、交流和融通,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自己深厚的根基,显现出独具魅力的风神和气象。

冯:艺术家个性化的对技法的演绎就是他的艺术语言,或每个成功的艺术家都在体会技法本身的格调。你的绘画作品无论在技法的表达深入或绘画感觉的敏锐度上都非常深刻,你是如何看待技法对于绘画的意义。

杜:我在作画时非常讲究技术自身的感觉或技术在审美意义上的完美性,因为它“给了一切艺术以高尚的尊严和应有的范围”;否则,没有了“范围”要求,没有了条件的拘束,艺术也就不称其为艺术了。“风格,只有在制作完美时才有价值。技术就是艺术家个性化语言的前身。精湛的技法也是艺术家风格形成的恒定保证。因为有的时候方法、技法的存在方式决定着画面的审美状态,或者是决定画面的生命力。技法让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具有了实在的意义。技术本身就是画家文化理想的载体,绘画技法语言,与精神内涵不分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是一并从面对自然、面对文化,面对社会,即面对当下社会人文文化心理需要的感悟和认知中,从心灵中流泻而出、奔发而出的。当然,技术只是一种手段,毫无意义的技术炫耀是空洞无味的肤浅的,精湛的技术背后蕴含的文化理想,以及建立在本源创造基础之上的信息量与可能空间的营造,以及超越有限的信息量与空间,给人以更大的信息量与想象空间是最为根本的。

冯:我想风格对你来说可能不是一个根本要考虑的问题,或者说你始终没有把自己的“风格”当做一个追逐的目标,而是始终在考虑如何把握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下涌现出的新感受。

杜:有真情实感在,不刻意于我而我自在。风格作为语言的积淀和语言的传承,在互动的演进过程中,现实文化环境决定了这样一个互动,从而构成一个新的审美样式也就是风格。风格就是绘画语义结构演化所带来的审美样式的变化,每一个绘画语义结构变化都会带来新的审美样式。我的许多绘画感受不是原来想好的,而是当我投身到当下的文化语境中感受万物时所获得的感受,那么承载了自我新鲜感受的这种形式别人认为就是我的风格了。风格不是艺术家刻意要做的事,关键是这个感受生成了那个所谓的“风格”。

冯:鲜明的风格,对传统无疑具有挑战性,你以前所受的教育对你今天的风格形成有没有造成障碍。

 杜:一方面,以前我所受的教育,在我的艺术工作中肯定会起作用,对传统文化的领悟和年少时受的社会主义教育的痕迹,我无法抹去也从不想抹去。我所接受的学习方式是随着老师的视线,发自于老师的指向。这种看上去是孝顺的学习方式,实际就是在阉杀自身的创造力。当老师把规律逐渐以传授知识的方式转化为规则,又成为某种秩序后,规律就成为学习当中,可以预见的期待目标的阶梯,也成为了自我独立发展时的枷锁。艺术创作当中的偶然激情迸发,就离我逐渐远去。作为秩序的化身呈现的强势,又以多种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提示着规则的道理和意义。我也是在后来的反思中,让以前的知识没有成为我转向创作时的障碍。另一方面,我对传统的学习,并不必然淹没现在的创作或自我风格的形成,只是在这些经典的艺术作品和画自己的作品之间,有一个修炼和时间上的鸿沟。至于我对东西方艺术相对的认识,并不构成一个障碍,相反地它让我搞清,过去的明晰和现在的玄暗,成为指明我前行的灯塔。

冯:对于艺术实践而言,理论的指导意义是有限的,其价值大多表现为总结或解释,它并不是创造本身。理论家往往更留心画的什么而非如何画的,并往往陶醉于文化史或绘画本体以外的一些意义。你是如何看待理论对于绘画的意义的。

杜:我认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应该始终保持自己独立的思想与艺术家应有的品性来面对急促变化的当代的。绘画语言的本体有很多言辞难以表达的存在,与其从概念上去研究它,不如从实践中去体会它。艺术,只是一部分人的想法、说法和做法。艺术是艺术家的产物,充满着人生况味,需要自己去探寻而不是让理论家说明白然后艺术家动手去做。面对当代,危险无处不在,一个艺术家要实现真正意义艺术上的成功,必须要有独立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

冯:生活与时俱进,艺术也在飞速地发展,一切已经变得无序,被人感动和感动他人就逐渐沦落为游戏。财富会让每个人为之动容,当然艺术家也不例外,艺术品最终进入了商业渠道,但于最初的感动或多或少还会剩下一些联系,这也是让每个有良知的艺术家在为现代艺术担忧的同时得以宽慰。另外,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所谓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精英和民众审美逐渐扯平的情况下,你觉得对工笔画的发展有何影响。

杜:与其说是工笔画,不如说是讨论关于中国当代的传统的发展性的问题,我觉得工笔画面临一个机遇,随着对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对比、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化感悟,对人生、对社会思考的深入,最终能构成艺术家对社会、对人生最真实的全新认知。这种认知必然要求中国画出现一种调整,以适应新生的语义表达。对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惯有的规律的表达方式的突破,更多地把这种传统绘画语言带进了一种现代的认识、认知方式。工笔花鸟面对的表达空间与价值指向,相对于传统绘画的表达更为开阔,并因此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语言”、“语义”的平衡点,从而促使工笔花鸟画在当代达到新的兴盛。我认为精英意识和精英文化应该保守自己的底线,保持相对地独立发展,不能顺应大众的审美意识和大众的收藏需求,而应该引领一个时代的审美取向。

冯: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的灵魂,怎样才能构成绘画的品格和气质。让人在技法语言中,品得出绘画的形式意味中的亘古长存的精神内容。

杜:绘画本体的语素:造形、色彩、构图、技法、材料等都是形而下的,但其中所蕴含、营造出的气、韵、势、格调、意境、境界、气象则是文化艺术的精神家园,优秀的艺术家就是能够把握当代文化气象的脉搏,为人类营造出一个当代文化的产物,那无疑是人类文化特定时期的精神象征,也无疑是人类文化历史上的精神财富。只要我们稍微回顾一下历史,就不难看到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进程,那狞厉拙朴的殷商,那气象雄阔的秦汉,那奔放优美的魏晋风流,那法度森严又雍容大度的唐韵,那优美雅致姿态万千的宋元明清气象,像耀眼的明珠刺激着我们的神经,像惊涛骇浪拍打着我们的灵魂。文化精神境界是中国画价值的基本取向。失去文化精神境界的作品,无疑于是在世界民族艺术之林中的行尸走肉。对中国画历史的把控与认识,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观照,一种发展过程的生存土壤。如果我们在中国画发展的过程中,丢失历史背景性的存在,中国画的价值运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寸步难行。

冯:现在,人们常以市场的价格作为作品价值评判的标准,根本忽略了中国画的核心价值。中国画艺术价值产生的关键就是看作品是否具有丰富的学术含量、正确的学术取向及能够不断前行的学术潜力。

杜:绘画能力不等于学术能力。如果我们把能画作为一种绘画的评判标准而不去观照画家本身的文化精神和艺术上的创新追求,那么学术能力就是一个概念而已,因为再漂亮的形式与技巧都是一种表现方式,而不是艺术本质。 对一个画家来说,要增进学术能力,一是要读书。没有理论的具体研究是盲目的,而没有具体研究的理论则是空洞的,这就需要画家进行大量的学术阅读,而阅读也正是画家学术素养生成的一个必要途径。没有广泛的阅读,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更不可能提出自己的独特理论。在广泛阅读的过程中,画家既能够获得知识与信心,又能够获得思维与方法论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要研究要写作。论文写作是培养、锻炼、提高画家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根本目的。三是重视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的训练。方法论意识和方法论是做学问的核心要素。方法论的核心是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尝试多种研究方法或者多种研究方法一起综合使用,会对学术研究大有益处。学术研究能不能有创新,关键在于研究中所采用的思维模式与研究的方法是否对该研究有所助益。画家要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的素养和能力,对方法论的学习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方面。

所谓中国画的核心价值即是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中国画特有的、符合民族审美经验的美。也就是说,独特的中国画的审美特质是中国画的核心价值。画家的天职,在于用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把自己高尚的审美理想倾注于作品之中。中国画的艺术价值更多地是体现在作品的审美价值上。这种美,不仅指作品从外观上给人以视觉美,更指作品本身所表达的思想、境界、精神的美。其次,中国画的核心价值也是文化价值的最终体现。中国画的儒、道、佛三教文化,从哲学、理学、美学的角度,直接影响了中国画的发展,以儒修人格、以佛修心性、以道修境界。审美属性使中国画的创作和鉴藏,都是基于超乎功利的精神领域的,同时,这种超乎功利的创作和鉴藏方式也在不断地醇化着中国画的独特文化价值。

整理: 冯东东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20081017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