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制造当代艺术泡沫?

谁在制造当代艺术泡沫?

谁在制造当代艺术泡沫?

时间:2008-11-13 11:06:16 来源:《新京报》

资讯 >谁在制造当代艺术泡沫?

中国当代艺术的价格挖掘,很大程度归功于不断从拍卖行传出的作品价格的攀升。

  资本从2005、2006年开始进军中国艺术界,藏家可以只手创造出流星焰火般蹿升的价格。这直接导致了艺术品拍卖的“天价记录”现象,以及随之而来的是种种艺术和市场的结构畸形。只是,今年的秋拍中,藏家已无力去制造几何级倍增的天价。

  ■ 谁在买

  曾经 中外藏家联手推高市场


  2006年,伦敦画廊老板查尔斯·萨奇在佳士得伦敦的一场拍卖会上以150万美元购得张晓刚的一张《大家庭》。此后,张晓刚的画价持续飙升。同样是2006年,11月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的拍卖会上,俏江南的老板张蓝以2200万元人民币竞得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这件由印尼藏家提供的画作当时估计为800万至1000万。

  当代艺术天价的推手不仅仅是萨奇、张蓝。更多的人或出于收藏或出于投机,也进入到这个市场。比如香港实业地产的女继承人林明珠也是重要藏家,北京高级餐厅“有璟阁”的所有者张锐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购买,也助长了当代艺术的繁荣。

  藏家张鸿康拥有多家企业,已有五六年收藏油画的经验,他的收藏之旅开始于2005去上海参加陈逸飞的葬礼,顺便也逛了下上海的香格纳画廊,张晓刚、方力钧、何多苓,统统都囊入家中,“当时这些明星艺术家的作品都在2万美元左右。”

  天价推手不仅仅是投机的。藏家张鸿康在界定投机和藏家之间的区别时指出,投机的从第一天就开始想着赚钱,但之前两年当代艺术的火爆,让一些二线的艺术家也涨到一线的水平,“这时对于藏家来说,如果手头有二线艺术家的作品,为何不趁其一线的价格卖掉这些二线艺术家的作品,以购入更多的一线艺术家呢。”而这也无疑又在推动着当代艺术的异常繁荣。

  如今 金融危机影响购买能力

  今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也是当代艺术品遭遇寒流的一个原因。但是因为买家来自于不同的行业,所以影响也各有不同,“我所认识的藏家里有做通用汽车代理的,有从事化工、煤矿产业的,这些人依然有实力去购买。”张鸿康指出。
也有买家暂时退出艺术品市场的。艺术北京首席执行官董梦阳接触到很多买家。在他看来,中国收藏当代艺术的买家群体中有抗震的,也有受到冲击很大的,“类似出口业、金融行业的,我所接触的这些买家今年都不准备买大的作品。”

  没人买的同时也是因为没人卖。此前被炒到天价的作品,原买主是希望在转手时大赚一笔,然而今年的经济情势没有提供利好条件,没有卖家会高价买进、低价卖出。由此当代艺术的现状是没人买,也没人卖,拍卖公司征集不了好的作品,拍卖现场一派颓势。

  ■ 买家说

  林依轮:舍拍卖会去画廊


  美国金融风暴让大家重新审视当代艺术。我一直在收藏当代艺术,由于没打算卖过,所以暂时对我没有影响,艺术品还是在手里,没赚没亏。

  就我个人来说,今年下半年还是依然在购买当代艺术。我基本不去拍卖会,而是通过画廊。因为通过画廊买会更实在,尤其在这个时期,画廊集体过冬。

  类似今年,我刚买了影像作品。现在的影像艺术市场不太规范,我还是买个喜欢。

  张鸿康:拍卖市场定价太高

  陈逸飞过世的时候我开始了当代油画的收藏,今年经济形势不好,但有好的作品还会购买,10月份在香港举行的苏富比秋拍中,我就购买了几幅作品。

  现在的确有一些当代艺术家在炒作自己,但如果认为所有当代艺术的作品都是炒作起来的,那是公开破坏和否认中国当代艺术史。

  现在的问题是拍卖市场定价太高,假如我是个超级亿万富翁,我连30%都买不了,而且现在的拍卖作品也不代表当代艺术的真实水平。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