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雕塑的纪念性功能,才有益于城市雕塑事业的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雕塑的纪念性功能,才有益于城市雕塑事业的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雕塑的纪念性功能,才有益于城市雕塑事业的健康发展

时间:2009-03-17 10:44:40 来源:

评论 >充分发挥雕塑的纪念性功能,才有益于城市雕塑事业的健康发展

——对城市雕塑与文化生态问题的思考

石   村

内容提要:城市雕塑有着悠久的历史,她担当着传承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角色。城市雕塑表现的都是与一座城市命运息息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传说、历史伟人等重大题材,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形象反映。她是一部书写和叙述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石头或青铜的"史书",她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独特风采和魅力。因此,城市雕塑所具有的纪念性功能和作用是相当重要和不可取代的。也正因为此,城市雕塑才成为一门伟大的艺术。在城市雕塑快速发展的今天,关注文化生态问题,只有凸显雕塑的纪念性功能,才有益于我国城市雕塑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雕塑  历史文化  纪念性  文化生态   
  
  今天,大家都开始谈论起雕塑与文化生态这样一个话题。是什么引发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以及对这一话题的兴趣呢?我想总归还是因为大家看出了当前雕塑事业发展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感到很有必要对此进行一番研讨。那么,针对我国目前蓬勃发展的雕塑事业,包括雕塑与文化生态的状况,究竟存在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我就此谈一点自己的见解。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解放以来我国城市雕塑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雕塑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迎来了雕塑事业的春天,使城市雕塑事业充满生机,在不长的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城市雕塑在全国各地建立起来,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如果总结一下这段历程,我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解放以来到改革开放的80年代。这一阶段,城市雕塑刚刚兴起,各省市在建立雕塑方面比较慎重,建立的城市雕塑数量不是太多,在选点、选题方面把关较严,而且大都以能充分展示本城市历史文化或重大事件为选题,以集中财力物力来重点做几座重要题材的城市雕塑作为出发点。在选择雕塑作者方面也较慎重,基本上是请有资历有水平的雕塑家来完成。另外,那个时期是计划经济时代,商品经济时代自八十年代才刚刚开始,人们的思想尚不浮躁,功利思想不重,大家对待城市雕塑的态度是相当认真的,因此作品中还是好作品占多数。

  第二个阶段,大体上可归纳为九十年代,这一阶段雕塑事业大发展,全国各地竟相建立城市雕塑,企事业单位、学校也都开始建立雕塑,雕塑的题材也大为扩展,纪念性的雕塑只占其中一部分,大量的是无具体题材内容的抽象概念主题的雕塑,加上大家都愿意尝试和接受现代变形、装饰、抽象的雕塑形式,这就形成了不锈钢金属雕塑铺天盖地而来的现象,全国各地大量的"腾飞"、"发展"、"开拓"、"辉煌"、"光明"为主题的概念性装饰、抽象雕塑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当然由于不锈钢材料的制作特点和局限性,也只能设计这类简单造型)。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城市雕塑从数量上来说,是一个迅猛发展时期。但是这种表面上看似繁荣和发展的现象,却已经为城市雕塑的发展带来了隐患,这就是创作设计队伍水平的良莠不齐,许多"南郭先生"滥竽充数,到处设计那些缺乏思想内涵、缺乏艺术表现力的劣质雕塑作品。另一个问题则是大量作品的雷同,因为这类作品是不需要研究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典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这种抽象的或者装饰性的简单造型随便放在哪个城市也都无所谓,确实也出现过不少作者的同一作品立于全国不同地方的情况。更有甚者,现在有些雕塑设计公司设计一批抽象雕塑稿子刊登在刊物上做广告推销,批量生产,谁家愿买都行,已经使城市环境雕塑背离了城市文化内涵而沦为了普通商品。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这一阶段,雕塑事业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是不少城市规划建设了一些重要的或者是重大题材的、规模较大的纪念性城市雕塑,同时那些"腾飞"、"发展"、"星光"之类的城雕也在继续。现在又新增了一个类型,那就是装置类的"观念艺术",这类作品主要是通过一些理论家或策划人通过举办"雕塑创作营"或"大赛"的方式最后把作品留存下来,找一片地方立起来。但这种方式所产生的雕塑严格说并不是城市环境雕塑,因为不是作为城市雕塑来设计的,而只是作者们的自由创作,其实说是自由也不自由,是作者们在策划人的"宗旨"要求下,挖空心思去体现"个性"和"新观念"所设计出来的所谓"新观念艺术"。这类作品基本上是作者孤芳自赏的东西,其"深刻思想涵"要靠理论家的阐述才能解读,而形式的创新已"与国际接轨"了,因为已看不出是外国雕塑还是中国雕塑了,这种"观念"指导下的艺术,大搞花样翻新的游戏必然导致作品的概念化和雷同,这已是一个有目共睹的现象和不争的事实。

  总结和分析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城市雕塑发展的势头很好,但存在的问题也很突出。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两个大的方面:

  一是在全国普遍存在着大量的所谓"现代感"的抽象城雕作品,这些作品有些规模很大,高高耸立于城市的重要位置。但这些作品"假、大、空",不能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导致城市雕塑内容空洞、形式雷同、苍白无力,使城市雕塑处于一种"缺血"状态。

  二是所谓的"观念艺术"进入到了城市雕塑行列,导致城市雕塑变成了思想内涵贫乏,形式又不美的、远离大众的雕塑家的"内心独白",而且这种"独白"往往还在不断复制。

  由此而来,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摆在了大家的面前,那就是现在有不少城市雕塑逐渐脱离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已经缺失了对一个城市故事的传颂、对一个城市文化的解读,对一个城市精神的弘扬。

  我们看看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城市,正是因为各有其独具特色的历史和文化,以及体现这种文化的建筑和城市雕塑,才加深了人们对一座城市文化的了解,使这座城市独具魅力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具有地位。一座小小的《小尿童》雕像给人们讲述了布鲁塞尔城市的一段历史;一座《母狼》雕塑使人们了解了有关罗马的历史传说;一座《塞万提斯纪念碑》加深了人们对西班牙的理解;一座《英雄母亲》纪念碑使人们仿佛听得见二战中斯大林斯格勒保卫战的枪炮声,......我们国内各个城市也都建立了不少城市雕塑,但给大家印象深刻的依然是广州的《五羊》、《解放纪念碑》、《孙中山纪念碑》;西安的《丝绸之路》、《秦统一》、《诗魂》;重庆的《歌乐山烈士纪念碑》;上海的《龙华烈士纪念碑》、《陈毅纪念像》;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群雕》、《农展馆门前群雕》、《李大钊纪念碑》等,以及厦门的《郑成功纪念像》、青岛的《五月的风》,四川的《红军长征纪念碑》、海南的《冼夫人》及一些历史人物纪念像等等,这些纪念性雕塑题为大家展示了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讲述了一座城市的故事,也传承着一座城市的传统和精神。这就是纪念性雕塑的特有功能和伟大功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海南的三亚市,过去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偏远海岛,是改革开放将三亚建成一座新兴城市,按说,这种建市时间短暂的新城市会给人多少历史和文化感呢?可是三亚市政府没有去赶时髦,没有因新城市就去搞什么所谓"现代雕塑",而是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建立了一批历史题材的城市雕塑,使人们了解到这片土地原来有那么重要,有那么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从此改变了她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而我们到处泛滥的这"星"那"光"、"腾飞"、"发展"等等,这些只有形式外壳而无思想内容的所谓城市雕塑能给大家讲述一个城市的历史吗?能够传承一座城市的精魂吗?更何况那些所谓的"观念艺术",能为一座城市、能为所在城市的民众带来什么呢?特别是这类空洞、概念的雕塑大量涌现时,就会成为对于文化生态的严重破坏,就好像本来不同地区有各具特色的树种和植被,突然间被沙尘暴袭击而全部沙化了一般,我把城市雕塑建设中的这种有损文化生态的现象称之为"城市文化沙化"现象。这是我们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一种景象。

  那么,如何才能够避免这种城市文化的"沙化"现象呢?我认为在城市雕塑建设中,凸显雕塑的纪念性功能和表现特点,才可以保证城市雕塑的健康发展,使其真正成为弘扬和传递城市历史文化的伟大艺术。实际上,在各个艺术种类中,只有建筑和雕塑才能担负起这一重任,也只有建筑和雕塑可以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历程留下记忆,留下见证。特别是雕塑,它完全是一部记录人类进步的石头或青铜的史书。我们大家都知道,古代希腊、罗马,一切东西皆已毁坏而不复存在,只有雕塑至今尚存,它们所表现的内容都是当时或以前的重要历史传说或事件,或身后有丰富故事的各个英雄和"神",它们使几千年后的我们能够继续了解古希腊、罗马的历史,使我们看到了这些文明古国过去的辉煌。欧洲自文艺复兴以后更是以大量的纪念性雕塑屹立于城市的各个广场和城市的各个重要建筑上,是他们几百年来在无声地向我们讲诉着每个城市的历史,歌颂着曾为这些城市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和伟人。苏联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由列宁提出的"纪念碑计划"的实施,将苏联的一些辉煌革命历史形象地记录了下来,成为永远的纪念和对后人的强大鼓舞。即使我们中国,两千年前的秦汉帝王之陵墓建设,也少不了用雕塑来纪念故去帝王之功绩,秦始皇兵马俑,汉阳陵的兵马俑都是见证。唐代十八陵、宋陵、明陵的地面石雕群,不都是在运用雕塑来体现纪念的内容吗?就说宗教中的佛教艺术,如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窟,......这些散存于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佛教石窟艺术,不也是通过雕塑形式在表现佛教的教义和佛教的故事,这不也是纪念性的吗?也正因如此,雕塑才成为了不可取代的文化载体,才显示出其承担书写历史、表现历史,歌颂历史伟人,传递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也才显示出了这门艺术的伟大之处。我们不管走到哪个地方,哪个城市,除了首先见到风格独特的建筑外,紧接着就是看到那众多的无声讲述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纪念性雕塑。是她们让我们了解了一座城市的伟大和与众不同,是她们给我们展显了一座城市独有的风采。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曾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漫长历程,作为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文化集中体现的代表--城市,它各自有各自与众不同的历史和"故事",它凝结为一个城市的传统和精魂,正因为此,它们才是伟大的。只有在城市雕塑建设中,认真地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挖掘那些能够体现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从中选出典型的重要题材,作为城市雕塑表现的内容,这些内容就成为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以城市雕塑艺术形式很好地去表现这些内容,这样的城市雕塑就和这座城市紧密成一个整体,自然也就与这个城市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永恒。作为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雕塑,就应当充分发挥其纪念性功能,为传颂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而发挥重要作用。若非如此,而停留在一般的装饰性和小品化表现上,就是对雕塑艺术的"大材小用"。若是以空洞的概念和重复滥用的简单抽象造型来作为城市雕塑的主流,那更是城市雕塑的悲哀,总有一天将会成为被拆除的对象,绝不会有永恒可言。

  因此,在中国当代的城市雕塑发展中,只有深入地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用雕塑的形式去表现这些历史文化,去塑造和歌颂在这种历史文化进程中的典型事件、典型人物,才能展现一座城市的独特魅力。而且只有充分发挥雕塑的纪念性功能,并使之成为城市雕塑的主流,成为城市雕塑艺术的脊梁,让其它装饰性、小品化的小趣味作品作为一种小环境的点缀和装饰,来美化我们的城市环境,才能使城市雕塑避免缺血状态,恢复生命活力,使城市雕塑健康地向前发展。

(作者为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