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画出了天下第一虎?

如何画出了天下第一虎?

如何画出了天下第一虎?

时间:2009-04-30 08:59:03 来源:北国网- 辽宁日报

资讯 >如何画出了天下第一虎?

 

多年以来,冯大中先生在北京、香港、台湾和法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地举办过多次展览。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全国重要的大展并且获得各种奖项,入选各类重要的画册、典辑和文献,数十件作品入藏中国美术馆和国外的美术馆、专业机构,并且广为收藏者爱好。

  冯大中先生的作品和画风严谨典雅,他笔下的虎突破了程式化的俗套,形成了他特有的艺术特征,并且广为追慕者学习、传摹。同时他以雄浑、野意、苍宏阔大的山水画意境获得了行家的好评,引起同行们的关注进而研究他的艺术,研究冯大中现象。

  冯大中先生的作品既有像宋雨桂先生为代表的东北画家所共有的大气、浑茫的优点,同时还洋溢着饱满的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炽烈情怀或者说炽热的土地情怀、乡土情怀。这是一个以华丽、熟练的技巧见长的艺术家未必能够达到的一种境界。近年来,尤其这十多年来,冯大中先生的作品在注重写生、写真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表现技法和手法,都是在意境的营造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神追宋人深邃辽远的山水格局和笔墨精神,同时在笔墨色彩的渲染上更多地投注了他作为一个现代人的情感内涵,体现出一种直逼真境的宏大叙事,一种交响音画的效果,令观者可掬可留,尤其在他的作品跟前,不论是丈八巨构还是蝇尺小幅,冯大中在挥写的过程中间,求著法度,在精妙中追求写意,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笔精墨妙和一笔草草的自得其乐之中。这种追求从他的成名作 《苏醒》、《长江明珠图》、《幽谷》、《长白细语》到近作 《万玉图》、《霜林秋水》、《长白五月》等等这一系列作品中间一以贯之。可以说体现了一个灵魂中有所追求的,仁者乐山乐水的这样一种情怀。所不同的是,随着他学养的丰富和提升,对艺术理解的不断深入使他的作品内蕴和气息品格不断地获得了超拔。

  冯大中先生擅长作兽中之王的虎是尽人皆知的。有关冯大中画虎的传神、笔精墨妙的特色已经不乏有评论家有了很多的评论和研究。但是大家稍加回顾,我们似乎极少见到在大中作品笔下的虎有那种狰狞可怖,或者饿虎扑食鄙视弱者的情态。他作品中的老虎都非常的温顺,有的是一种温温平和的神态,或者是家族的天伦亲情,或者是伴侣的嬉戏,或者是憨态可掬,或者是做冥想状的绅士姿态。无论是他的 《惊梦》、《母与子》、《远瞩》、《踏雪觅春》,还是《晓风残月》这样一些作品,冯大中更多的是把虎置于不同环境,山野空间的情境中,注重整体意境的构建,并且在这些以走兽狸猫为对象的描绘中间寄托着冯大中先生人生奋斗理想中的既为强者亦为善者的精神追求。虽然这些作品体现的是动物和自然的互为依存的关系,但是实质上是表现了人的精神与天地自然的一种契合相融。拟人化的动物与自然的和谐,可以说这种表现虎的手法,在冯大中之前,在历朝历代画虎题材作品中是未曾有过的,或者说是极少有的。冯大中笔下的作品已非自然之虎,而是人性化了的,真善美化了的艺术之虎。

  如果说在冯大中的早期作品中,更多的是依凭着他的艺术灵气和他的创作激情的话,那么近年来冯大中越来越重视笔墨表现力的研究和运用,并且注意在保持个人风格的同时努力使笔墨更具表现力和学术品位。他仍然重视写生的同时一手伸向传统,深入研究经典传统艺术,并且试图在明清以来的文人绘画的笔墨结构中找到创新突破的切入点。他通过研读破解八大山人的作品,分析如何在有限的笔墨中将其抽象结构与形象的具体再现结合得简洁、准确,增之一分即多,减之一分则垮塌的这种基本原理。他通过创作 《老竹婆娑》、《香远》、《转过一山又一山》、《一枝一叶也风流》这样的作品,来探究画面组织在紧密与空白、虚实与节奏关系方面,如何既能做到自然流露,同时又是法度谨严森然的内在规律,以期对他的山水花鸟画创作形成互补、借鉴的有效功能。

  他在回溯传统,吸取中国画艺术的笔墨精艺和文化精神的反向求取中不断完善着他的艺术,努力开拓着他的艺术境界,应该说这不光需要卓识远见还需要勇气和胆魄。

  (本文节选自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在“高山景行——冯大中六十甲子作品展览”上的讲话。题目为编者所加)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