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彬:知性的关注

袁文彬:知性的关注

袁文彬:知性的关注

时间:2009-07-25 18:07:45 来源:

评论 >袁文彬:知性的关注

《北京商报·中国当代艺术周刊》 执行主编原琳

2009.7.10.于东营工作室

北京商报:您现在创作的“新天堂系列”作品,仍是在延续着您对消费文化的关注吗?
袁文彬:这批新的画作是延续着“麦当劳系列”创作的脉络,体现了对现在都市生活和消费文化的关注。
北京商报:您为什么要给这批新作品命名为“新天堂”呢?
袁文彬:这里所谓的“新天堂”,就是充满物欲的“天堂”。
北京商报:您这样的创作脉络延续下来,是想表达怎样一种思想?
袁文彬:这是对当下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例如我从十几年前画“麦当劳系列”作品开始,就是要反映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现在的“新天堂系列”,也是要把当下消费文化的现状继续反映出来。例如作品中有很多场景是展现人们经常出入的水世界等娱乐场所中的,这些地方很休闲,但是也很迷幻,而这恰恰是当下中国人富有特色的娱乐消费生活场景。
北京商报:物欲的天堂太过虚幻、脆弱,好像很容易就会被打破了。
袁文彬:是的,是很迷幻的。在我的作品中表现的效果,也模仿电脑处理过的语言,这种电脑语言也是很当下的一种视觉经验。作品的画面看似华丽、不真实,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人们在物质世界里的一种迷幻和空洞。
北京商报:缺少一种精神力量的支撑。
袁文彬:是的,在这种物质世界中,人的精神是抽空的,只是身体的、物欲的东西,迷幻但人们却很陶醉在里面。
北京商报:这种迷幻的世界好像很容易破灭,很容易被抹掉。
袁文彬:对,所以画面中有类似气泡的处理,表现出一种很漂浮的状态。
北京商报:您是否想过,画面中这种幻象破灭后会是什么呢?
袁文彬:作为艺术家,我只揭示一些问题,我不提供答案。例如我以前所画的“经典系列”,更多的是从美术史的角度来反映问题。学习西方美术史也反映了一种文化的交融。而“新天堂系列”是在现实图景中来解读中西方文化的碰撞结果。这虽是两条思路,但创作的核心还是一样的。
北京商报:您是一位非常关注当下社会生活的艺术家。
袁文彬:是的。因为我们是文化人,很自然就会把自己当下的经验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我不会固守某一种风格,但我敏感于文化的内涵和文化间的碰撞。把绘画笔法的写意性与题材上的当下性相结合,保持艺术感觉的鲜活。

发表于2009.7.17.《北京商报。中国当代艺术周刊》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