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炯
早在1996年,袁文彬创作的《麦当劳叔叔》系列已经对作品精神和思想的深度、广度有大手笔涉及。而在他的《关于麦当劳叔叔》一文中,个人对此的表达可能会更加贴切一些,受罗素思想影响较深的袁文彬试图将知识关怀与社会关怀这水火难容的两极实验性相融于作品之中。在他坚持绘画性和观念表达的系列作品中,有着较为内在而明显的连续性。
袁文彬的多个系列性创作,表现出画家对于绘画本体的理解以及画家对于艺术的理解。当画家处理绘画诸多元素的方式与一系列价值观念的关系确立之后,就应该考虑如何将这种关系积极地渗透于作品的创作之中。在这一点上,袁文彬表现得颇为敏感和成熟。在他的画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当我们的视线触及画作时与物象之间的各种交流与转换。如《美人秀系列》把不同姿态的时尚女子放置于形色各异的场景之内,荷、湖石、水鸟,这些深具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物象则被放置于一个稍有玩世色彩的时尚女孩身后,绚丽而沉稳的画面却给人以思考力。
袁文彬以关注问题的角度来切入中国当代绘画,这种对待艺术的源起要归结于德国艺术家约瑟夫·波伊斯。波伊斯这位早在30年前就高呼“人人都是艺术家”的艺术狂人不断游走在社会、政治与艺术的边缘,不断制造出话题和行动,坚定地认为艺术家应该在社会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当代“比西方还要西方”的生活方式深深触动着袁文彬的每一根艺术神经,他的艺术观念表达依附于对油画语言的高纯度提炼,而他的观念切入则正如波伊斯的“包扎刀”一样深深刺入当代院体艺术。
《鹤与波依斯》、《竹与波依斯》是袁文彬2006年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出画家对中西文化比较与融合的自我意识。《鹤与波依斯》一作,观者似乎可以听得到从画面走出的波伊斯的沉重脚步声,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有足够份量令大众信服的领袖气质。我们恍惚中看到波伊斯为社会改革而极力奔走高呼,他的个人化而又颇具大众性的表演,似乎都可以在袁文彬为他而作的肖像中窥得几分感性认识。在大量加入中国文化元素之后更突显出一种神秘感,也正是因此,波伊斯,一个神秘主义者的形象被近乎完美地表达出来。波伊斯是将游戏、象征、戏法、隐喻纳入艺术,从而纳入社会生活,而袁文彬则将典型的后现代艺术发起人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嫁接在一起,向观者诉说东西文化观念是如何相互转换。在《竹与博伊斯》中,画中博伊斯又从一个奔走高呼的社会改革家转换为沉静内敛的执帚的文化清理者,一如博伊斯多变的艺术行为和观念。
袁文彬欣赏波伊斯的“大艺术”观念,推崇以艺术来启迪人们思想的行为和精神。擅长肖像画的文彬对人的精神处境有着较高的敏锐感知,在《七贤图》中他以为众生造像的方式选取了七个不同身份的当代知识分子形象来对应中国古代的“竹林七贤”:摇滚青年、美女作家、儒商、小职员…画家以写意的手法对知识分子当代处境问题予以剖析,不乏自嘲与调侃,绘画语言也表现出独特卓越的一面,即将绘画观念表达得更加流畅化和本土化。对于知识分子这一命题的切入点,袁文彬将之落脚在 “人的生命情态问题”之上,一如《失眠夜》系列也赋予了简洁流畅的写意特质,以独特的角度关注着当代女性的情感问题。
《经典·致达利》是袁文彬对于一种“潜在的可能性”的新的系列探求,他开始有目的地系统吸收各种文化符号,一种明显的观念性就此而生。中国民间艺术,龙门造像中据说依武则天形象而造的佛头与丰腴的肌体,还有西方绘画或者古典雕塑中常常出现的女神的浑圆乳房,所有这些元素被有机组合在一体,置换了以怪诞著称的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的一件装置作品,生疏中透出几分亲切。《经典·天堂制造》是袁文彬将后现代另一位艳俗艺术大师杰夫·昆斯的行为作品置入中国古典文化情境,原本强烈的文化反差却被融合得自然而不造作。不同的文化符号和艺术形象重组之后,依然能够以“经典”的样式与观者之间达成一种默契。而《经典·致枫丹白露》和《经典·哀悼基督》等作品中又出现了《失眠夜》系列中的大眼女子和电脑杀毒软件的标志性形象小雄狮卡卡,也有了观念的意义。在与西方文化经典的对话中,袁文彬确立起了自己的经典性符号,身为学院画家的他运用自己娴熟的技艺和独特风格来表现女人体,而杀毒小雄狮卡卡的反复出现,不仅使画面具有卡通化和当代感,具有了与女人体对应的性别寓意而意味深长,更于内在层面暗示了对西方经典进行的“杀毒”和解构。在单纯而精炼的绘画语言运用上,袁文彬显然有别于当下艳俗或浮躁的流行样式。袁文彬对当代艺术的切入方式无疑是具有独到眼光的,他以建设性的姿态和突破中西区域性的宽阔视野,在画布上进行大胆而自由的探索。他注重对后现代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以后现代方法论中的挪用策略和拿来主义的大胆姿态,创作出系列大幅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他早期的《麦当劳叔叔》系列对现实的密切关注不同之处是,袁文彬以《复式经典》为代表近期的创作都是以美术史中的图像为资源进行拆解、转换,而无论是面对西方美术史中的经典大师还是西方文化经典中的圣经故事,袁文彬都以当代艺术的方式和当代中国艺术家的角度与之对话与交流。
画家袁文彬对于艺术的理解在不同阶段发生着变化,在寻求绘画连续性和不同表达方式之后,仍然坚守着自己的艺术价值观念取向。相比诸多当代艺术的晦涩难懂,袁文彬的观念性作品则表现出一种难得的亲和力,观者从画中看到的绝不是颜料的疯狂堆垒和无厘头取闹,而是对待艺术的冷静理智的分析。他最终将会把绘画诸多因素包括绘画之外的其它因素有机整合并逐步纯化。当画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途径之时,一个崭新的艺术创作领域也将就此拓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