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万 万归———从张羽的“墨象”说起

—生万 万归———从张羽的“墨象”说起

—生万 万归———从张羽的“墨象”说起

时间:2009-08-24 14:55:05 来源:

评论 >—生万 万归———从张羽的“墨象”说起

Wang Huangshenge
One Originates Myriad and Myriad Returns to One
Talking from zhang Yu’s “ Ink lmages”

王璜生

我在一篇探讨分析“现代水墨书”现状特点的文章中曾这样地提及张羽的水墨实验:张羽精致的墨象意识引发了一系列似有若无的心象映现,尽管他可能从来罗和克利那里获得许多天趣的启发,然而,“墨象”的诱发性使张羽走向一个“悟”的空灵世界,这是具有强烈东方色彩的心象空间。因此他从探索墨象的现代趣味开始,最终却获得一种以墨象语义为庇护的心灵安详而古典的场所。(引自《作为语言的“水墨”》)

我在这篇题为《作为语言的“水墨”》的文章中主要简述了自己对目前状态下的“现代水墨实验”的观点,我认为,“水墨”并不仅仅是一种可供任意模塑的媒材,而是隐含着文化精神密码的“语言”,这种语言有着自身的逻辑表述的基础和起点,任何“水墨”的现代实验,都将是以传统文化为语义的对现代文化的阐释,并在这对当下文化的阐释的过程中回归于传统精神的重构和演译。当代哲学家及语言学家福柯在其话语理论中指出:我们似乎是在使用“语言”,其实质却往往是“语言”在支使着我们。我们对“水墨”的应用以至于实验、探索和改造,其实是在一个局限的空间中作有限的努力,这种局限性并非只是“水墨探索”所独有,而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普遍存在。探索和实验的意义正在于在局限中寻求最大限度的可能性,这可能性正体现着价值的所在。

张羽非常清醒于“水墨”的这种局限性和可能性,他不像有些“现代水墨”实验者一样,企图夸大“水墨”的现代语义和精神指向,最终却落进自设的“水墨”陷井。而张羽深明“水墨”的文化精义,他对自己水墨语言的精心设计和深微感觉,足以体现他的水墨意识并非只在于水墨的“趣味性”和“欣赏性”,而更多的是指向一种溶进于“水墨”的精神构架。他的意义在于确立它的内在精神价值,和形态美感价值。其实,这种水墨精神其最根本的内核是东方的文化意识和品格。从张羽早期的《扇面画系列》到后来的《随想集》等,这种典雅隽逸的东方文化意识和品格几乎是他作品及风格的基本质素,无论是他早期那些略带“新文人”趣味的尝试,或是后来颇有东方哲学玄思的现代水墨实验,他总较为精到地切入“水墨”的根本语义,也即把握及应用水墨的特质去制造水墨所特具的意趣和哲思的氛围及场境。如果说他的《随想集》中《定慧》、《梦语》、《自修》、《顿渐》、《忏悔》等作品,比较关注的是画面“内容”的意义,也即比较重视画什么,借助什么去表达心中的某种意念的话,那么,近期他所创造的《墨象笔记》系列和《墨魂集》系列则更倾向于“水墨”的内在语言的表达,并进入了“水墨”的自在状态之中,他正利用水墨自身的语言来诉说关于水墨的观念价值。这正是所谓的“墨象”意识。

大凡艺术的表现可分为两大类:一为强调外张力、辐射力。艺术家往往以富于侵略性的手段强加于艺术以各种外张性的成份,这种强加扩张了艺术的存在范畴和价值意义,而同时也使艺术趋于外在的侵略性和幅射性的表现。因此,这类艺术往往在时代和社会中扮演重要的“出场”角色。而另一类,则趋向于艺术的自我状态和自主性,这甚至带有宿命性质地在艺术自身的逻辑状态中运作。不过,这种自在性的运作工程却是扎实的、富有渐进的、建设意义的。把握艺术自身的语言特质,按其逻辑关系来作形式和观念的新尝试和新建设。张羽近期的《墨象笔记》和《墨魂集》可以说正是属于这一类。

张羽接触到水墨艺术这样一个问题,也既“在单纯中求丰富、从丰富而归于单纯”。这既是“水墨”的形式问题,同时更是“水墨”所包涵的观念特点,这与东方式的老庄精神“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抱阴而负阳”,以及“万归于一”是观念同一的。张羽涉及了这一东方性的哲学终极问题,尝试用与这观念问题水乳交融的“水墨”语言来对它作出当代的、更是艺术家自己的一种理解和阐述,这种阐释的起点是建立自己的纯粹精神图式在《墨象笔记》和《墨魂集》中,张羽试图建立的图式特点是强调“空灵与密质”、“极端与无限”的水墨形式与观念互为转换的关系。它不像一般“现代水墨“的那种富于外张性表现,也不是强调画面结构的冲突、笔性的痛快、奔放来实现“水墨”语言和观念的“解放”;张羽的图式更趋向于一种静态的内敛力量,一种凝固之后的冲激力,它似乎是用一种现代的潜望工具、沉到一中古井中去细窥深潭之中波纹不惊的映象。所谓“定生慧”,用以阐释他的图式特点似乎颇为合适。张羽的总体特点也即是这种倾向于“内定、内省、内敛”的形式趣味和精神力量。我们将颇有兴趣地进入他的这种以现代精神为观照点,而对传统精神和审美以沉潜省定的的体验这样一种境界之中。

张羽图式中的黑白关系凝结着这样一种内敛、内省的力量,水墨氤氲的黑色密匝中透露着灵气,黑色本身已具有深远的心灵空间,艺术家对自己心灵空间的潜游体现了内敛和超越的精神。东方艺术的“以黑计白”,“以白计黑”正是东方人超常规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方式的表现,互为转换既是超越的也是封闭的,黑色具有的极端性正以其包孕的无限之空灵为目的,这一点与画面的构成和形有同样的特点,张羽对画面形的处理有走向“极少主义”的倾向,尽量减少外在的东西,让纯水墨的语言更为突出和响亮。这种“少”的极端性与西方的“极少主义”却大异其趣,无论从审美的出发点或是作为效果的目的,都不尽相同。张羽追求的也许是在这极端,极少之中的丰富性。水墨的微妙特点使这种丰富性成为可能。在貌似“极少”的画面构成和画面的形中,张羽精心地利用了水墨的特质、运用特殊的手法如积、喷、破、冲、制造肌理等手段,以求达到丰富、微妙以至无限的效果。在张羽新的水墨语言样式中,总给人一种精致的带有文人气的感觉。因此,在看起来似乎样式颇为现代的底下,真正表现出来的是墨象意识,冷隽中蕴藉着内敛的力量。同时也体现了艺术家对改变传统水墨语言的欣赏机制,建立新的水墨语言规范和图式所作了积极的努力。而他所体验和追求的“极端与无限”、“一生万、万归一”的精神境界,这是非“墨象”无以表达,并且只有对“墨象”真切体会全心体验的人,才可能坐下来交流对传统文化精义的共同心得。

人生可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来体验生命追求终极价值,以“墨象”为体验手段这也算是一种颇具终极意义的人生方式。张羽是这样来体验人生,表达人生。我们又从张羽的作品中感悟到这样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当然,我们正以我们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

似乎扯得远了,暂且打住。慢慢追察张羽艺术追求上的变化,人生的体验还多着、路还远着。

1994年6月28日于世界杯的呐喊声中

王璜生:美术批评家、画家

  1956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广东画院专职理论家、画家,《中国美术文化图典》丛书副主编。主要著述有:《关于艺术材料与风格的思考》、《在历史的选择中定位》、《作为语言的“水墨”》等。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