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街舞、跆拳道、钢琴、芭蕾舞等外来艺术逐渐占据着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时,国画、书法、曲艺、戏曲等传统艺术门类在校园里却日渐式微。如何让传统艺术在校园内发扬光大,如何让90后的孩子爱上传统艺术,这成为不少老师关心的问题,很多学校也在开始着手寻找解决办法。
80后老师
难觅传统艺术接班人
传统艺术教育需要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重视,只有教育者首先对传统艺术感兴趣,才能把这一艺术门类传授给学生们。自从“京剧进课堂”的活动开展之后,很多学校都逐渐将京剧教育作为重点,但同时却有更多的传统艺术教育由于缺少开发和提倡,被很多学校打入了冷宫,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在本市,长期坚持传统艺术教育并取得成绩的学校并不多,但原因并不是学校不重视。
很多老牌的传统艺术特色学校都因为各种客观硬件条件不足而坚持不下来:有的因为几个学校合并,各个学校的教学理念不同,使得曾经辉煌一时的有特色的传统艺术项目不复存在;有的因为教师离退,不少老教师在离退休之后,他所担任的传统艺术课程也就随之消失了;有的是因为缺少经费,使得一些学校难以支撑。
传统艺术教育不同于普通的英语、电脑等课外活动,开展传统艺术课程需要专门的教材、教具、聘请专职教师。这需要一定的费用,更要能找到足够多的专职教师。红桥区实验小学负责京剧社团的张涛老师认为:“传统艺术教育正处在一种承前启后的阶段,很多负责传统艺术教学的老师都处在退休的边缘,而新上任的教师,尤其是80后老师却难以胜任。”这样看来,与教育学生相比,能否培养出新老师对于老教师而言是更为重要的任务。
对传统艺术
感兴趣的学生不到一成
据社科院的一项数据调查得知,在本市,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都在课外参加了各种补习班和兴趣小组,在重点小学里,几乎每个学生都在课外学习各种特长,并参加考级考试。而中小学校也普遍开展各种特色活动,争当“特长校”也成为学校之间竞争的砝码。但对于这些“特长”,学生的态度却有明显差别。记者调查发现,课外活动和培训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学习型。像英语兴趣小组、电脑小课堂、珠算大本营、奥数竞赛班、文学社等都是中小学常见的课外活动小组,由于这类学习小组的课程设置对主课课本的学习内容有帮助,一般都会受到学生们的追捧,得到家长的支持,参加的学生可占总数的60%左右。
二、考级型。由于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钢琴、小提琴、手风琴、黑管、架子鼓等“洋乐器”培训班和兴趣小组,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如今一直受到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另外绘画、书法、航模、小发明等项目因为可以通过参加各种比赛获得名次,给孩子的“简历”添彩,同样吸引了不少家长的眼球。参加这一类型课外活动的学生可占总数的30%以上。
三、传统型。传统艺术类的兴趣小组一直都是不少中小学的软肋,像评书、河北梆子、篆刻、泥人等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不但缺少专业教师,缺少有效的培养手段,同时也不被家长重视,导致学校方面渐渐放弃了对传统艺术教育的投入,对此感兴趣的学生也越来越少,大约不足总人数的10%。
中小学传统艺术教育
不能光靠教大家坚持学
相声群众基础最广
作为曲艺之乡,在相声表演艺术上,天津历来不缺名家名段,无论是马三立还是郭德纲,天津人都喜欢在茶余饭后听上一段相声过过瘾。在学生当中,也有不少爱好相声的发烧友,他们不仅爱听相声,更喜欢说相声,创作出的一段段新派相声段子也让不少行家拍手叫好。
在天津的中小学校当中,有相声社团的学校不在少数,在天津第五中学,也有一支规模不小的相声社团,“纸扇长,醒木方,穿大褂,站桌旁;祖师爷留下说学逗唱,洒向人间笑一场。”短短两句话也表达了学生对相声的热爱。虽然“年龄”不大,但因为特色鲜明、成绩突出、团结协作,一直是学校和区里的优秀社团。
日前,天津五中举办了一场别看生面的为高三学生减压的活动,在活动中,学校不仅请来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为高三学子进行心理疏导,更让那些高三学生意想不到的是,学校相声社团的学生也带来了自己创作的相声段子为师哥师姐们减压。
高三年级的女孩郭欣告诉记者:“当时台上的小演员们每人身着长衫,有的还手拿着快板,伶牙俐齿讲的是精彩纷呈,相声社的台柱子为我们带来的是《写对联》,听说其中还为我们高三的学生特意创作了一副对联预祝我们金榜题名,让我们在快乐之余也颇受鼓舞。”
五中社团的负责老师薛为告诉记者:“天津五中相声社团是建立在有悠久历史名校中的非历史性社团,它于2008年元月组建,至今也仅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它是完全由学生自主领导,自主管理,自主组织,自由的充满活力的学生自发性组织。”
五中相声社团的固定活动时间是在每周二的下午,虽然也有专门的老师辅导,但是社团活动的重心却放在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上,往往在讨论中能够碰撞出很多灵感的火花。
问题相声不能只停留在搞笑
在采访中了解到,相声社团在天津中小学生当中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即使没有专业的相声老师,学生们也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无师自通。学生们不仅模仿传统的名家名段,自编自演的相声小段也很受欢迎。但学生们却普遍认为,相声能把人逗乐,有搞笑因素就万事大吉了,对相声的基本功以及所包含的深刻内涵却缺乏了解。
相声社团的团员赵健说,相声是一门传统艺术,作为90后,我们不仅要吸纳时下的流行元素,更应该保留并发扬这些传统艺术。在天津,学习相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说相声不只是搞笑、练嘴皮子,更应该有中国的文化内涵,这就需要说相声的人多学习文化知识,努力培养自己的内在修养,创作的段子不仅只涉及身边的小事,更应该有宽广的范围,把更好玩更有意义的相声带给同学和观众们。
快板
名老师是关键
在天津,传统艺术的代表不仅有相声,快板也是典型的传统艺术门类。从语言上划分,既有普通话版本的快板,也有天津快板、山西快板、四川金钱板等。在本市的中小学,专门的快板社团并不多见,不过,在2006-2007年评选的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中,天津钢管公司小学的“快乐的快板演艺团”名列其中。
该小学德育处的韩兰荣老师告诉记者:“小学生学习快板艺术,不仅需要孩子们自发的对快板的热爱,需要家长的支持,更离不开专业老师的指导。能有一位既热爱学生,又有着深厚艺术背景的老师就能让学校的传统艺术社团成功一半。”
“快乐的快板演艺团”的辅导老师李树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教师,李树凯现任天津钢管公司小学办公室主任和工会主席,天津市曲协会员,已创作60多个快板段子,负责学校的快板社团也有好几个年头,培养了好几十名爱好快板的学生。
“天安门广场多么壮丽,长安大街贯东西,清风徐来吹人爽,东方微微露晨曦,在金水桥前人如潮,有国际友人、港台同胞、民族兄弟,还有那工人、农民、学生、干部、战士、职员、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他们都是专程来看升国旗……”听说了记者的采访要求,快板社团的刘子琛立即说了一段刚学的《国庆节》的段子。刚上小学四年级的刘子琛别看年纪不大,但学习快板已有3年了。
刘子琛告诉记者:“上学之前一直喜欢看电视里的快板表演,尤其是天津快板,说起来特别有意思。上了小学之后,学校在我们的课余时间开办了很多社团,同学们有的学电脑、有的学跳舞、有的学英语,但是当我听说了学校还有一个快板社团时非常高兴,立即就报名参加。”
刘子琛说,快板社团每周六活动一次,每次大约2个小时,由李树凯老师亲自授课,虽然社团人数不多,但是大家出于对快板艺术的热爱,学起来特别用心,每个学生都基本上掌握了二三十个段子。经过一个学期的练习,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打出花板,像扔板、转板、剃头板等都不在话下。
问题缺乏专业教师成为教学短板
在采访中了解到,本市能够学习快板的专业课程并不多,大多都是由专业的老师到学生家中一对一进行授课,费用较高,而中小学校中能够有条件开设快板课的也是凤毛麟角,因缺乏专门老师、缺少合适的教材等原因,使得一些曾经是快板艺术特长校的学校最后不得不放弃了这一课程。
韩兰荣老师表示:“从我们这么多年坚持开展快板艺术教育上看,快板对于当前的小学生而言,还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也普遍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学校也将不遗余力把这一传统艺术项目坚持下去,培养更多的在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
京剧
榜样力量很重要
去年2月底,教育部要求“京剧进课堂”,而在“京剧进课堂”以前,早在2006年4月,红桥区实验小学就已经成立了少儿京剧团。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这个京剧团的成立并不是因为某位老师,而是因为学校里的小名人——刘小源。
享誉全国的京剧小童星、全国京剧票友大赛中荣获金奖的“名小孩”刘小源是红桥区实验小学的优秀学生、队干部,作为小团长的她积极参加各项训练,并带动全体团员认真学习、排练和演出。
由于学校里有个京剧名小孩,当在电视中、报刊中看到有关刘小源的演出和报道,孩子们就会特别关注,进而不少学生和家长都逐渐了解了京剧的魅力,都对京剧产生了兴趣,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加入到京剧社团中来,刘小源无疑为京剧做了一个活广告。
家长林女士告诉记者:“我和爱人以前既不是京剧票友,也不爱好听京剧,但自从孩子进入红桥实验小学以后,就知道了身边有一个京剧小神童,也喜欢上了京剧特有的腔调,我们也鼓励孩子多学习一些国粹。”
2007年首届“和平杯”全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刘小源同学获得一等奖;赵梓婷同学获得二等奖;郭彤、刘晓鹏等14名同学获得“小票友”奖。三年的艰苦训练,孩子们互帮互助、团结共处、进步很大,现已排练多段唱段,如《铡美案》、《卖水》、《钓金龟》、《军民鱼水情》、《凤还巢》、《坐宫》、《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
红桥区实验小学的校长刘冰说:“作为中国的国粹,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京剧进入中小学课堂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文化鉴赏能力,通过学习京剧可以让学生们领略京剧的韵律之美、唱腔之美和文化之美。从京剧中的经典故事和经典人物中,孩子们也学会了分析真善美,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原则。”
问题非系统教学制约传统艺术
天津曲艺学校的专业教师表示,小学生由于各种先天条件的空白性对学习京剧有一定的好处,可以从小培养孩子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但是在教学的实际操作上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因为一般学校的京剧教学并不是作为独立的课程,而是在音乐课程中加入京剧的内容,没有全方位的系统教学体系就很难让学生掌握京剧知识,更谈不上让学生热爱京剧。
为此,刘冰校长表示:“京剧教学不仅要有适合学生的教材,更应该有唱念做打样样精通的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有严格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要把传播传统艺术教育当成主科教学来完成。学校在进行京剧教学探索中,聘请了天津艺术学校和天津京剧团的专业老师,只有功力深厚的专职京剧教师教授学生,才能真正达到弘扬国粹的目的。” 记者朱丹摄影新报记者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