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的回声

静默的回声

静默的回声

时间:2009-12-07 15:47:30 来源:

资讯 >静默的回声

 静默的回声
                             
 
第一次见到王煜宏的作品,我并没有太多的感觉。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古文人相轻,我是不太愿意去肯定一个同行的作品。二是认为七十年代出生的人还用这样的方式来画画,未免有点过时了些。但她的老公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送书,“哎,哥们,给你一本我爱人的书,好好看看,不错的。”就这样子,我有了好几本王煜宏的书,有些还是重复的。也因为这样,在一个午后,我随手拿起一本王煜宏的书,看着看着竟然莫名其妙的感动得一塌糊涂。
 
以我自身的经历来看,王煜宏的作品虽然非常的写实,但这种写实并不是很容易看懂的。当然我也不敢说我就一定看懂了,但至少感动了我。而且,这种作品也不是那种抢眼球的,必须的慢慢品读。那个午后的感动主要缘起在我突然发现王煜宏的那种极其细腻而又高超的写实静物是硬生生给画出来的,所谓“硬生生”,也就是说他的画面里面没有使用任何技法。像宾卡斯技法、依维尔技法之类的,还有某些局部为表现某些物体的质感而采用某些特殊的技巧。在王煜宏的作品里通通没有。全都是用油画笔沾颜料一笔一笔画出来的,毫不含糊。在此之前,我还曾想过在画面哪里弄几下,搞个特殊技法,一定会更加强物体的质感。但突然发现所有的作品都是这样的时候,我隐隐感到王煜宏一定有某种特别的东西在里头,只是我还没有明白,绝不可能有汽车不用,非得要用独轮车。一想到这点,我为自己的想法有点脸红。再细细读王煜宏的画,又发现了另外的东西。这些方面与前面的拒绝使用新技法似乎有相通的地方。
 
    一是王煜宏的作品几乎不讲前后虚实的关系。画面空间的表现唯一所依赖的就是简单的透视线。后面斑斑驳驳的墙,前面的书,中间的闹钟等等,所有的静物的表现是一样的技法,一样的体现。就像一个妈生的孩子,看得一样重。画面表现不是依整体来决定的,而是依作者视线转移来决定的,也就是说王煜宏画到哪里,哪里就是重点。她不会去考虑对象的前后关系,整体效果等,就是一个劲儿往下画,一直画到她认为画好了,或者说眼睛所能看清楚的都画清楚了才收工。二是王煜宏的作品视点几乎完全一样,也就是说王煜宏一直是坐在某固定的位置来画对象的,对象的摆放的角度、高度也几乎完全以一致。她似乎没有花太多时间或精力去考虑每幅作品的审美感觉,对每幅作品的构图等作一些新的探索。她只是每天坐在那里,以同样的高度来审视她所要表现的对象。三是王煜宏的作品虽则写实古典,但作品的色调几乎完全一样,都是古古旧旧的酱油色调,她没有想到打个射灯,营造个氛围什么的,或者特意的采用一些可以组成不同色调的静物来画。就好像是她在老家或哪个破旧的角落,她就坐在那里,一年四季都坐在那里画。人坐在那里,宛如雕塑,只有自然的光线缓缓移动和那支机械挥动的笔。王煜宏的作品带给我的就是那样的一个创作场景。四是王煜宏画的都是文革前后的静物,这也是王煜宏作品一个最明显的特征。那是一个特别的岁月。时间的打磨在这些所有的物体上都刻上了深深的印痕,它们有些破旧,但不残缺。它们静默无声却随着一遍遍的翻看一遍遍的敲响那个时代的钟声。对于王煜宏来说,对于那个时代的认识应该更多到来自书本或前辈的叙述。作为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她的记忆或许就是一些残缺的片断或零碎的物体在脑海中飘零。她没办法细致而又清楚地去罗列组织这些碎片,让之重现历史的完整的记忆。就像她的画面那样,你会发现静物的摆放是刻意的,但又是不讲究的,静物摆放几乎不讲究疏密关系,也不太讲究物体的高低搭配,但又不完全是随意而又凌乱的摆放,你可以看到这些静物是刻意去摆放的,有作者的一定思考,但她并没有按普遍的审美规律去思考,只是把东西摆上去而已。这也是王煜宏作品的第五个特点。
 
    综上所述,我觉得王煜宏在创作这些作品的时候,几乎摒弃了个人的情感因素,或者说有一种更深的情感隐藏在作品的背后。似乎她所面对的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力量。她只有深深地隐藏起她内心深处的愤怒或者说她自身高傲的心性。她努力地挤出笑容,捧出世俗所能接受的东西,她幻想这些能保护她的生活、她的家庭。而将自我的那个巨大的世界压缩在一个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在这个小小的、自以为安全的空间里去倾听自己的声音。
     王煜宏的作品几乎抛弃了古典写实油画赖以光辉的所有成功的法则。但她的作品又是以古典写实技法的面貌来呈现的。难道是她画得不好吗?或者说学艺不精吗?我想肯定不是的。她所抛弃的一些东西在古典写实油画可以说是一些最基础的或者说最容易掌握的东西。就画面本身来说,王煜宏作品的写实技法应该可以说是非同一般了。那么说为什么她要这么干呢?不让自己的作品更完美呢?
 
     我想我最最感动就是在王煜宏的作品里,我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的坚忍的态度。她的作品的细腻只是一个表象。她并不希望人们一眼就看懂她的画。她通过这一细腻的表象来掩盖一个更深的意图。她不害怕人们把她当成古典、写实、老土的画家。也许她是刻意营造这样一个假象来保护她内心的一种真正自由的表达。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王煜宏隐隐展示了这样的一种精神。这就是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不怕被误解、嘲笑与奚落。凛凛然告诉世人:你可以看不懂我的画,但你不可能永远看不懂我的画面,总有一天,我会让你看懂我的画。她不争朝夕的名利,不计个人现在的得失。作为一名女性来说,这也是中国传统优秀女性的一种韧性,耐受力。摧不垮、压不弯、折不断,让世间男人汗颜的韧劲。
 
王煜宏的作品的古典写实只是一种表象的话,我想我妄自来揣度一下她的思想,仅供参考。王煜宏的作品没有刻意去表现一种古典写实的美,那也更不可能是一种上海小资式的怀旧情怀。我觉得王煜宏的作品最重要的地方是在向你展示她的一个作画的过程。通过一种机械的、近似重复的劳作中展示她的一种行为状态。细节的刻画,细致入微的描绘对于一个具有深厚造型基础的艺术家来说是不难的,关键在于耐心。王煜宏在仔细刻画一个对象时,她思维应该是几乎停滞的,她把对物象的细致刻画转换成一种机械的劳作,几乎无意义的机械劳作来表明一种态度:反技术。而另外又以技术的意义来对当代艺术进行质疑。这也是王煜宏选择这样一种图式背景及操作方式的真正原因。
 
每一张作品的出炉可以说要耗费王煜宏的大量时间,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耐心沉稳地刻画。对于王煜宏来说,更为痛苦的事情是她必须保障每一张作品达到她所预期的效果,但又不能太过于古典之美。她的工作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写实技术于她变成机械的操作。她把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技术性的刻画之中。但她的内心是对技术藐视的。她是以一种自我牺牲性的方式来反技术。也就是说她将自己投入到技术当中来警示或者解构这些技术的意义,以最牛逼的技术方式来反技术。
 
王煜宏真正智慧的地方又在于另一个方面又恰到好处地利用她的技术图式来对当代艺术进行质疑。王煜宏曾经是一个装置艺术家,进行了大量的当代艺术创作,与许多前卫的当代艺术家几乎同时出道,参与了许多重大的当代艺术活动。但王煜宏突然回归到架上绘画,而且是非常老土的写实油画,这是让人匪夷所思的。而她的当代艺术家朋友却参与了威尼斯双年展等,成为炙手可热的艺术明星。我想王煜宏之所以这样,她是隐隐感觉到当代艺术的虚假与造作的成份。对当代艺术的提出质疑。不愿意屈从于那样的一种方式,宁可沉寂,也不回头。她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那就是通过她无比坚韧的技术来对当代艺术提出质疑,也就是反当代。但她又害怕过于讲究的技术向传统的陈腐和保守献媚。所以选择了一种机械的技术性的图式语言来作为她的话语的最终的武器的选择。
 
她知道她的力量在当代下的环境是渺小的,同时又不愿屈服于那样的一个庞大的艺术潮流或者说艺术时尚。她选择了这样一种静默的、出走的,自我牺牲的方式来阐明她的态度,以一种愚公移山的精神来对当下进行反抗。
王煜宏的创作方式在某个方面来说与上海艺术家丁乙有异曲同工的地方。丁乙通过在花布上重复的、机械的操作他的符号来传达他的一种态度,对现代人类文明的所有深刻内涵进行质疑。而王煜宏则将自己的表述方式隐藏得更深。他的重复性劳作通过了一种很强的技术性转化。更多的是一种自我对话式的反抗。而且所面对的是相比丁乙来说一个更为真切实在的对象。它直接与它的生活、家庭挂钩。所以,也不得不套上貌似古典的外衣而不至于干扰她的生活、家庭。也因于此,人们听不到她的声音,她更多的是在与自己对话。所以,王煜宏也就没有红。
 
读懂王煜宏,读到的是一个寂寞、无助而又坚韧无比的灵魂。
 
2006年我们的一个展览,一行人去了上海。也是我第一次去上海,第一次见到王煜宏本人。怎么说呢?这就是传统中的上海女人吗?在她身上你压根儿找不到一点小资式的浪漫情怀或时尚气息,那也是朴实得一塌糊涂。在展览现场,王煜宏的那种麻利劲儿也是非常让人生畏的。那总是忙不迭地招呼这招呼那,把她所认识的名家一个劲儿给你介绍,生怕你们这些外乡人受到冷落。不知她到底累不累。我们跟着她转转也有点晕。望着她忙碌的娇小的身影,心想这样一个小女人何以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呢?她究竟在思考些什么?除了对她真诚质朴的热心肠所感动外,更多的是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敬畏。她没有那种震人发馈的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不停地做着一些事情。一如她的画笔,在某个寂静的角落不停地挥动,宛若那历史长河的慢慢流逝中,逐渐洗炼出不合于世的凄凉。古旧、沧桑,落满历史的尘埃的画面是她内在心性的写照。喃喃自语似地诉说对世俗空洞浮华的不满,静默地观照自身孤傲的灵魂。
 
“即使汗水浸透衣襟,但看得见的风,总给人以希望。”(王煜宏,见《青年美术家丛书·王煜宏》,上海画报出版社)我祈祷上苍给这个上海女人一片广阔的自由言说天空,所有的梦变成现实的花朵,恢复其原本美丽的青春本色,轻松地呼吸,自在地活着。
 
                                                                                                                                          罗奇
                                                                                                                                        2007,11,14于小谷围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