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雨飘摇里隐居

在风雨飘摇里隐居

在风雨飘摇里隐居

时间:2009-12-23 15:29:12 来源:

资讯 >在风雨飘摇里隐居

在风雨飘摇里隐居
 
文/罗奇
 
广东顺德容桂镇,繁华热闹不亚于广州。也许你初来小镇,一定会深深感受到小镇以他数不尽的品牌店对富有的张扬。可当你驱车穿过熙熙攘攘的街道,你会蓦然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的建筑,街道不宽,可非常干净。赤裸的电线杆歪歪斜斜的倚靠在路的两旁,软塌塌的电线纵横交错,有时是一团一团的耷拉在电线杆的顶端,偶尔有一根一不留神似的蹿出来,然后又懒洋洋的消失在某间房子的角落。房子的墙壁都斑斑驳驳。屋顶的瓦片似在漫不经心的堆砌,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稀里哗啦的往下坠。有一些小草在瓦片的缝隙中顽固的拴住雨水冲刷的泥土,骄傲的展示历史的痕迹。时间的打磨让这里的一切染上了一丝凝重厚实的色彩,你会感觉即使再灿烂的阳光也无法使这里明亮起来。如果你沿着这条小街道继续往里走,进入一个满是杂草的院子,你会从窗口看到一些陈旧的机床,偶尔有一两个工人进进出出。也许你会认为这里作临时加工厂是最合适的了。可当你沿着粗糙的楼梯爬上五楼,会有水木堂三字映入眼帘,使你稍稍有点迷惑。这时有一个板寸头、面容憨憨的青年为你打开一扇门,领你进入一个更为不同的世界。他就是罗灵。
 
站在罗灵画室的中央,有一种充实而又宁静的感觉。视线里除了画还是画,即便是窗外的风景,也成了罗灵的画。按照他的说法:坐在室内画风景。在这里看罗灵的画形成一种很奇特的现象,他的每一幅作品你都可以立马找到所描绘对象的原型。通过不断的对比观照,找寻罗灵绘画的理由。
 
在艺术形式多样化的今天,先锋艺术家在观念、思想的天地里纵横驰骋,少量的艺术家躬耕于架上绘画,更少的艺术家躬耕于风景。而像罗灵这样躬耕于风景,而且是画室几个窗口的风景,估计没有几个。
 
罗灵的画印证了对于画室周围老城区的感觉,画面是灰暗的,灰暗的画面里有一丝丝的亮光透出来,颜色基本上是主观的了,对象除非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呈现那样的色彩。然而当你站在窗口一眼望去,那船、那屋、那水分明就是这种感觉。阴郁的天空颜色在流淌,远处层层叠叠的房子在光影下突然的一抹亮色,江水是凝滞不动的,倒是船的倒影在轻轻摇曳。他是不愿被对象所束缚的,努力找寻现实与想象的切合点,呈现了画面的独到的动人之处。
 
偏居小镇老城,远离学术中心城市,少有可以交流沟通的画友。画室周围又都是临时加工厂。我想从他的画中读出一点点寂寞,可那错落有致的大小色块的对比,轻松而又肆意的笔触,让我打消了这念头。在轻松自由的画面框架里,灵动的笔触并没有呈现技术功力的张扬,相反的是一种静默,隐隐透出的是一种力量,蓄而待发,能远远感受得到,但不会伤害你。
 
在这样一个地方画画,相对于艺术高校、艺术村落。就等于是在茫茫沙漠中支起了一个画架。我想从他的画面中读出一点点怯懦,看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信心支撑起这样的画面。灵活肯定有力的线条、厚实有力的造型使你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印证你想当然的理解。
 
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艺术一直以先锋的姿态消解固有的文化形态,解构、多元、平面等成为熟悉的名词。然而有一部分艺术家他们不再关心艺术的使命,也不再奢望通过恒大叙事来达成自己的人生理想,不再关注那些破坏性的力量。转而关注当下的、细节的、琐碎的问题。希望通过对于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的拆解,重新建立一套新的话语系统。哪怕这个话语系统的生效只是局部的,都变得有意义。艺术在此不是“解构”,而是“建构”。我想罗灵也许是通过他的努力实践这样的一种艺术理想。
 
走出画室,看看老城区,似乎在风雨里飘摇;坐上汽车,想想罗灵的画。带走一个世界。
 
 
                                       罗     奇
 
                                       2006-11-11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