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先生故居
何香凝(1878—1972)广东南海人,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
画家。原名谏,又名瑞谏。1878年7月26日生于香港。1897年10月同廖仲恺结婚。1903年起先后在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女子师范学校、女子美术学校学习。
擅作山水、花卉画,1961年曾作《万古长青》图祝颂中国共产党建党40周年。著有《何香凝诗画集》。1972年9月1日在北京病逝。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有:《万古长青》、《何香凝诗画集》。
刘海粟先生故居
刘海粟先生故居
刘海粟(1895-1992) 字季芳。江苏省武进县青云坊村人。14岁到上海入画家周湘主持的背景画传习所学西洋画。1912年11月在上海乍浦路创办现代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上海国画美术院任校长,招收了徐悲鸿、王济远等高材生。并冲破封建势力,首创男女同校,增加用人体模特和旅行写生。1919年他到日本,考察绘画及美术教育,并出席日本帝国美术院第一次美展开幕式,回国後创办天马会。1920年10月代表中国新艺术界赴日本参加帝国美术院开幕大典和日本画家藤岛武二满国古四郎·桥本关云等交游论艺其油画作品备受日本画坛重视和推崇被称为“东方艺坛的狮”。回国後,充实了美术院的课程和设备,成为当时国内美术最高学府并著有《米勒传》、《塞尚传》介绍西洋艺术狻有影响。1927年受孙传芳迫害通辑逃亡日本。朝日新闻社曾为他在东京举行画展。1938年春回上海。
沈尹默先生故居
沈尹默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早年二度游学日本的沈老,归国后先后执教于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与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同办《新青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25年,在“女师大风潮”中,沈老与鲁迅、钱玄同等人联名发表宣言,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后由蔡元培、李石曾推荐,出任河北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沈尹默先生是陈毅先生进城后第一位拜访的民主人士,是第一届上海市人民政府委员,是周总理任命的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历届上海市人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49年后,他先后参加了市政协、市博物馆、市文管会、中国画院、市文联、市文史馆的工作,亲自创建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书法组织——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为祖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尤其对中国书法艺术和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程十发先生故居
程十发1921上海松江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美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全国文联及上海文联委员,上海吴昌硕研究会会长。作品广泛发表于国内外报刊杂志,出版作品和画集甚多。1957年国画《歌唱祖国的春天》获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儒林外史》插图获1995年莱比锡国际书籍装帧展览银质奖;作品《昆曲》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作品参加文化部“中华世纪之光”中国画提名展;1992年作《牡丹花》、1998年作《早春幽谷》藏上海中国画院;中国美术馆藏《丽人行》被选入百年中国画展。曾赴日本、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和香港访问、讲学并举行画展。1986年被列入英国剑桥大学所编《世界名人录》,盛况空前。1996年将自家收藏的元明清名家古画122幅捐献给国家,获得好评。
李叔同故居故居
李叔同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既是才气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也是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反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至,“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尚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 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唐寅先生故居
唐寅“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俯,更受李北海影响,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故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州山人稿》)《自书联句诗》纸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纵30.2厘米,横32.9厘米。系唐寅、沈寿卿、吕叔通三人所联七律诗,书于正德五年(1510年)。其书笔力精湛秀美,有温文而雅之书卷气。
吴滔先生故居
吴滔 (1840-1895),浙江石门(今崇德)人。能诗善书,画水,初学奚冈,晚年雄放,苍秀沈郁,水墨淋漓,一洗枯稿甜俗之习,绰然成家。花卉墨色浓厚,似张安伯。终年杜门作画,不预外事。卒年五十六。著来鹭草堂集。
张乐平先生故居
张乐平(1910.11—1992.9),浙江海盐人,中国杰出的漫画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漫画作品。从20年代在家乡绘制的第一幅漫画《一豕负五千元》,到90年代发表的《猫哺鼠》同,他的画始终与时代的脉搏同步。他的整个创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表达了人民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感情。,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人们称他为“平民画家”。作为漫画大师,张乐平的作品早已为广大读者所喜爱。同时。他又是一位在诸多画种中造诣很高的画家,他的年画、速写、素描、水彩画、剪纸、国画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米谷先生故居
米谷原名朱禄庆,海宁人,学名朱吾石。海宁斜桥镇西街15号为著名漫画家米谷故居。祖上以经营粉丝、粉皮、粉条为业,到米谷父亲时在镇上已有朱正茂水作坊、朱公茂棉花条店和朱同茂南货店,家境可称殷富。
潘天寿先生故居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别号阿寿、懒道人、雷婆头峰寿者等。早年求学于杭沪,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27岁时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其后历任多所艺专教授、校长等职,曾为国立艺专校长。建国后,历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美协副主席、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副院长,浙江美院院长。1958年受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精擅国画、书法、篆刻。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书法史》、《听天阁诗丛》、《治印丛谈》、《潘天寿美术文集》、《潘天寿书画集》等。
齐白石先生故居
齐白石原名纯芝,号渭青,后改名璜,号白石、木居士等,男,1864年生,湖南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少时学雕花木工。1888年始学画。并任龙守山诗社社长。1902年起7年间“五出五归”出游于陕西、北京、江西、广东、广西。1917年二次入京。1919年定居北京,开始变法。1926至1936年应聘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1937年自加两岁。1946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应聘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
钱君陶先生故居
钱君陶1907年2月12日出生。浙江桐乡屠甸镇人。16岁入上海艺术师范学校就读。20岁在浙江艺术专门学校任美术教师,同年,进上海开明书店任美术编辑,从事书籍装帧,业余开始音乐创作。26岁任神州国光社编辑部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去长沙参与大众日报社编辑。次年回上海,创立万叶书店,任总编辑,并创刊《文艺新潮》月刊。建国后,任新音乐出版社总编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当选市政协委员、文史馆员,为多位名家书籍设计封面,爱用植物图案,独创一格,格调清新。创作一千件以上,有“钱封面”之美称。书画篆刻, 国内外享有盛誉。1987年,将毕生收藏的明清及近现代书画图籍4000余件捐献给桐乡君兑帐踉骸1998年,再次将藏品捐献给浙江海宁钱君陶艺术研究馆。1998年8月2日在上海逝世。
朱耷先生故居
朱耷即青云谱道院,位于南昌市南郊,该道院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代的著名画家朱耷就隐居在此。 朱耷(1626-1705),别号八大山人,他19岁那年,明朝被清灭亡,他便长期隐居在青云谱道院当道士。朱耷在绘画上独辟蹊径,是清代水墨写意画派的大师,对后世画家的影响很大。
李可染先生故居
李可染(1907--1989年)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
黄秋园先生故居

郭味渠(1908~1971)名忻,以字行,潍县城里人。著名国画家、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艺专西画系。1951年起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徐悲鸿纪念馆从事理论研究。196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科主任。在花鸟画的推陈出新方面,他融会中西,突出时代气息,代表作有《鹦鹉图》、《大好春光》、《惊雷》等。他精于竹梅、亦擅山水,对金石、考古、鉴赏、书法和文学皆深有研究。著有《宋元明清画家年表风中国版画史略风写意花鸟创作技法十六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