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命对话

与生命对话

与生命对话

时间:2010-01-08 13:16:15 来源:

评论 >与生命对话

(刘晓林)
       观阎小敏的画,会让人窒息!

       她的画是在讲述生命张力。她画里面那种面对沉重生命时的奔放之意,令人控制不住呼吸的节奏。

       生命中充满了不是每个人都能熬过的苦难;即便能熬过,又不见得能坦然而视;坦然而视的,又能有几人会对苦难“感恩”呢?阎小敏伏在案头,用她的画笔告诉世人“我们能熬过苦难,我们赞美苦难;我们赞美苦难,我们在苦难前面欢歌。”你可曾见过身陷泥淖的豪士欢唱着生命的颂歌?你可曾见过诸天仙佛鸣响黄钟大吕在庆祝着生命的庄严?你可曾见过九死一生的众生尽情享受着生命的愉悦?如若没有,来观阎小敏的画吧。

       敦煌飞天的舞带抚过阎小敏的脸庞,她默默燎开,神色凝重的问“千年的寂寥,你何时怒放?”手指滑过处,一切有了生命;花朵怒放,尘壳褪落。历史一声哀叹,缓缓躲在墙后,鸿蒙复开,震人发聩。

 她在《艺海拾遗》一文中这样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给观者崇尚的精神。一种艺术风格的震慑是由内而发,是灵魂的净化到升华……画灵魂深处的感触,迸发出独特的个性语言,创造出朝圣的境界,回报沧桑……”诚然如是!

       烦杂尘世,生死两扰。观朝菌对峙于楚之冥灵;听蟪蛄辨理于上古大椿。悲生则生悲,喜生则生喜;欺生则欺己,敬生则敬己。何如效佛祖拈花一笑?阎小敏潜心体悟,坦坦然欣欣然得鸿蒙物理之仿佛。郭因有文评述她“一次车祸,死而复生,使她对人生有了异样的感悟。”我觉得如果没有在敦煌和克孜尔的静心沉思,单凭这死而复生的经历是很难让她有现在这般至深的感悟。

       阎小敏自幼受母亲影响,喜爱艺术。在敦煌和克孜尔洞窟研究修复文物的经历对阎小敏艺术感悟的养成有着很大帮助。敦煌艺术跨度从汉晋一直到宋元,克孜尔壁画是西夏和北魏的遗迹。它们都散发着神秘、动人又发人深思的艺术魅力。其中敦煌文化对她影响应该是最大。

 在一种磨难的环境中,敦煌产生了很多文化碎片。这些文化碎片聚集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生态。敦煌有千魂万魄,广博如多面观音。有轻灵虚通、妇孺皆得其理之面;有思之不得、羲皇上人或得其意之面……。正是因为它包含的文化碎片如此之多,所以千年时光,白驹过隙,芸芸皆来各取所需而难窥其全。取一碎片,就可以牵引出社会形态、人文背景、政治变迁、宗教冲突等诸多内容。可想其千魂万魄的是何等之博大、何等之绵邈!如是气息中包含着一种悲吟的静谧和一种殉道的坚定。我游敦煌时曾碰到一个看门长者,闲聊中老人说:敦煌的作品不同于永乐宫的繁华。历代到此苦修的僧人、朝圣者在修炼时都会遇到难以忍受的苦难,于是他们将对上天的呼求和对佛理无边的悲吟描绘了出来。虽然过程很痛苦,但他们都坚信自己终有所得。所以说敦煌是以尘世悟佛,有着人们在悟佛时的纠结和挣扎,包含着强烈的人性色彩。人是很难挣脱生死的,对生命的迷恋、敬畏和不解可以说是敦煌千魂万魄里重要的一魄。九色鹿为何救人于危难?摩诃萨青又为何舍身饲虎?这些对生命的体悟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阎小敏攫得了敦煌中的这一魄,端详一番,复又放下。也许她觉得生命不应该这么充满困扰,也许她觉得生命应该充满活力,率性喷放;应该灿烂无定性而不受禁锢。人的生命如此,佛的生命也是如此。佛的端庄是不是我们人为塑造的一层虚像呢?或许佛也没有超脱生命的束缚。人眷恋自己的生是小自私,佛眷恋众生的生是大自私。佛眷恋众生之生,所以他对生更为看重。是否佛眼中的生命力应该更旺盛、更奔放?

 带着这种没有答案的困惑,带着质疑和崇拜,她开始画着自己的佛。于是她笔下的佛就有了强烈的冲突,有了冲突沉淀后的融和之美。两大艺术宝库中壮丽多姿的线条和色彩令她俯首,饱含哲理思辨的玄妙让她思考,于是她画面中有了一种沉重的气息。可是她自己对生命的见解又是肆意豪放的。这种见解让她蠢蠢欲动,欲冲破千年的沉重。两者冲突博弈,交融出一种神奇的效果。

       一个人如果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这些观念就会充盈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阎小敏也画牡丹,她的牡丹浑厚大朴又恣肆奇绝,静水流深又波澜迭起!自古绘牡丹者,多取富贵之意,稍有不慎就沦陷在大红大紫,富贵花海的俗套之中。阎小敏跳出了这个俗套。她的牡丹花朵硕大,水墨交融。枝干如万年古藤,纵横交织。对她来说,牡丹只是一个载体,她在用牡丹讲述敦煌。不,她是借牡丹在阐释生命。她笔下的生命托日吐霞、吞河漱月;她画出了凤凰涅磐般的翰羽焕绮、振羽凌云,她画出了生命的呐喊和灿烂。

       观画良久,深叹一气。作一短文,姑且为结:

       佛自有理,吾恋红尘。红尘熙攘,心力交瘁。生之何益?死之何悲?反问灵佛,灵佛不语。莲台遗香,候予自悟。悟之浅得,复染红尘。既生则生,既卒则卒。生求勃郁,卒求静穆。灵佛拈花,谓吾未觉。欣然受之,觉本无穷。造化在我,日得足矣。

09年5月于北京丰台洋桥大厦名流杂志社
通讯处: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327号合肥师范学院18栋304室
电话:13637059635(手机)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