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为理想而生的

人是为理想而生的

人是为理想而生的

时间:2010-03-02 10:20:39 来源:

>人是为理想而生的

                                                                                                         ____杜璞 

在我定居苏州这五年多的时间里,表现新老苏州人的音容笑貌,一直萦绕于心。这些精美的园林,幽深的巷陌,精湛的工艺品,无一不是心灵手巧的苏州人做建造的。“人杰”正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今天终于画好了全部的人物,比预计两个月推迟了七个月。从今年元月1日上午八点开始画第一幅1949年出生的下岗工人老沈开始,距今已整整9个月零六天。拖着疲倦的身子,很累很累,画室中乱七八糟也懒得整理,看到墙上一幅幅新作,一副比一副精彩,心中多了些欣慰,原打算在两个月里完成60幅画肖像的打算,在不断提高艺术质量的门槛上,前三个月画的作品大部分都被覆盖了,新的作品不断产生,墙面上永远是60幅,而地面上被换下来的是越来越多了,像是一座小山一样。框被拆下,换上新的画布,画得不满意的被刮干净后重新再画。在这样反反复复的覆盖与更新中,画了一百多幅,而留下来的只有60幅。9个多月画了6046x38cm的小画。
 
论市场我绝对不会这么画,同样画风景写生,一天至少画上两幅,50x60的写生作品每幅保底价1.5万元计约为600万元。若论此计算:这60幅小画就应该价值600万元了,可实际上这60幅画不但卖不了钱,还在每天赔钱的创作,在这9个多月里大脑中每天都会被人物形象所占据,无论看到一些生动有趣的行人,路人,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会观察一下,在心中想像画一遍。在报纸上,杂志上,有生动的形象会手痒痒的画上一幅,完全痴迷在对人的形象探寻之中,还没有这样累,画风景驾轻就熟,也不同多动脑筋,和所有画家一样每天都可以用画来“印钞票”,而且是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为什么这样做?放着挣钱的画不画,而去干没钱的买卖,我很傻吗?
 
我也常常问自己,但心中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艺术必须有一个理想,绝不是对金钱的崇拜。若论金钱,我在十几年前就是一个很出名的装修公司经理兼设计师了,有房有车有店面,弃商从文,为的就是一份理想。这听上去好像很虚伪,其实不是的,心里真的就是这样想得。 
 
以往画家这个词在许多人印象中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是怪人、疯子、狂人,如达利、梵高、毕加索等等。在当时看他们就是很另类的一些人,走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更重要的是他们都是有坚定信念和理想的画家。这在他们的书信中,自述中表露无疑。没有远大理想的画家,就如同是无为的匠人一般,每天、每月、每年,甚至几十年不变在画同样的画,越画越顺手,越画越熟练,越画越不想改变,越画越像个印花机器,以至于许多画家几十年积累的回顾画展看下来,视觉疲惫,都是重复的画,可能有几千张,上万幅,为什么要这样做画家呢?“画家”这个光环给这样的伪画家戴着真是有点委屈了。
 
在国外看梵高、毕加索等人的回顾展要排很长的队。而我们许多老艺人,有的很有名气的“大画家”开幕式就是闭幕式,展厅中看不到一个人,看一幅画等于看完了整个画展,这样做画家还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才有“收藏废纸论”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才有白玉卖了白菜价的委屈。这些应该值得人们深思,在这儿有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画的精画的细致不一定就是好。艺术品不等同于工艺品,最大的不同是“创造”不是技巧要多精湛,也非日复一日的模仿自己。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能在人生精力旺盛之时为社会留下些真正的艺术作品,就不枉来世上走一遍,人是为理想而生的。
 
20096月晚700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