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魅力的山东嘉祥传统石雕艺术

独具魅力的山东嘉祥传统石雕艺术

独具魅力的山东嘉祥传统石雕艺术

时间:2010-03-04 11:35:57 来源:

资讯 >独具魅力的山东嘉祥传统石雕艺术

山东嘉祥、福建惠安、河北曲阳、浙江青田并称为我国四大石雕之乡。位于鲁西南地区的嘉祥石雕具有典型的中国北派石雕艺术风格,古朴浑厚,线条刚直简洁,造型凝重、端庄,与南派精雕细刻、纤巧灵动的风格各异其趣,成为中国石雕艺术的两大流派代表之一。

  嘉祥石雕艺术历史悠久,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石斧等生产工具是嘉祥最早的石雕。经过夏、商、周三代的发展,石雕艺术逐渐成熟,汉代的嘉祥石雕艺术尤为辉煌,当时石雕艺术广泛应用于建筑、陵墓和日常生活之中,雕刻体裁包括人物、动物、石阙、石碑和墓茔等。

  1800多年前的武氏墓群石刻,也称“武氏祠”,位于嘉祥县城南武翟山村头,是东汉末年武氏家族墓地上的石构装饰建筑,现存石狮、石阙各一对,汉碑两方,汉代画像石46块。武氏祠画像石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有社会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仙人、祥瑞灵异等多类题材,被史学界称为“汉代历史百科全书”。在艺术表现技法上,武氏祠画像石主要采用阴刻与阳刻、面与线相结合的技法,形象外型作平面凸出刻画,形象轮廓内部采用阴线,形象外下凹部分用利器刻画平行条纹,即所谓的“减地平雕刻加阴线刻”,具有剪影式的效果,艺术风格简洁传神。

  武氏祠石刻

  嘉祥石雕以天青石为主要雕刻原料,辅以大理石、花岗石、汉白玉等石料。嘉祥县境内共有山峰126座,石灰岩探明储量约为90亿吨,可开采储量60亿吨。岩石呈青灰色,当地人称“天青石”,其色彩典雅、质地细腻、软硬适中,易于雕刻,是进行石雕艺术创作的优良材料。天青石大体分为颗粒大的和颗粒小的两类。前者硬度大,适合大件石雕,例如牌坊;后者硬度小,多用于比较精细的小件石雕,例如人物、浮雕等。

  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嘉祥石雕形成了丰富的品类,主要包括人物雕像类,如孔子、鲁迅等各种名人像,古人雕像以及观音、菩萨、十八罗汉等宗教人物雕像;建筑与园林用品,如牌坊、牌楼、石牌楼、石牌坊、贞洁牌坊、忠孝牌坊,各种石亭子、栏杆、护拦、盘龙柱、文化柱、图腾柱、广场柱、华表、石桌子、石凳子、走廊、抱鼓、喷泉等;动物石雕,如石狮、祥牛、石雕马、龟、十二生肖、麒麟、貔貅、辟邪等;浮雕石刻,如九龙壁、人物浮雕、动物浮雕、园林浮雕等。

  嘉祥石雕中最具特色的是麒麟。嘉祥县自古被称为麒麟的发祥地。石麒麟全身刻麟甲,行走姿态的麒麟安详端庄、步子沉雄有力,飞奔姿态的麒麟四蹄飞腾,似欲跃空而去,极具动态美。

“打细”,这个阶段是对石雕像进行处理的重要阶段

  魏晋时期的嘉祥石刻艺术受丧葬习俗影响,麒麟成为主要雕刻品类,置于死者墓前。隋唐时期,嘉祥石雕品类主要是建筑部件、陵墓用品和佛教用品。宋元时期嘉祥石雕逐渐世俗化、生活化,日常生活使用的石雕逐渐增多。明清时期嘉祥石雕主要是石狮、麒麟以及建筑用品,如牌坊、碑刻、石桌、门槛、门枕等,也包括蒜臼等生活用品。经过两千余年的传承发展,嘉祥形成了一些石雕艺术世家,最具代表性的是梁氏、杜氏、徐氏三大石雕世家。

  嘉祥石雕使用的传统工具包括大尖錾子、小尖錾子、大锤、中锤、手锤、齿凿、平凿、石锉、剁斧、花锤、点线仪、铁牛、撬、拐尺、墨斗等,打磨常用材料有磨石、石锉、铁铲等。除了传统制作工具外,现代工匠还广泛使用石锯、雕刻机、砂轮和抛光机等机械化工具,打磨材料现在使用水砂纸、氧化铬、铝抛光膏和铝抛光粉等。

  选材和采集石材是制作石雕艺术品的第一步,传统的采石方式非常费力,先用錾子在山石上捣坑,用棒槌和锤子将坑一点点地砸深。在此过程中把水注入坑中,以利于石头碎末上浮。凿到一定深度之后,将炸药放入深坑,埋上泥土,之后点燃炸药,将所需石块炸开,一般需要三个人,一人握着棒槌,另外两人用大锤子轮番砸,现在石头开采已实现机械化。不同类型类别的石雕制作步骤不同,主要体现在设计和选料上。园林类:确定尺寸→设计图样→选择石料→雕刻制作;动物类:根据成品尺寸选定石材,直接进行雕刻;人物塑像类:制作泥塑小样→做泥塑大样→根据成品尺寸选石材→雕刻制作。

嘉祥石刻作品“牌坊”

  雕刻一般分下面几个步骤:开荒,就是在石料上凿去多余部分。首先是“开大荒”,雕刻出大体轮廓,进一步打出基本形状的过程叫做“开中荒”,一般加工到离石膏模型形体约1厘米左右叫“开小荒”。三个过程有时交替进行,所使用的工具为大、中、小錾子和锤子。第二个步骤为“打细”,就是将“开小荒”余下的多余部分凿掉,重点是刻画形象和找准形体的起伏结构等微妙变化,是对石雕像进行艺术处理的重要阶段,使用的工具为齿凿、平凿、石锉等。这个阶段需要耐心的精雕细刻。第三步骤为“打磨”,就是在打细石雕的基础上,用研磨材料进行打磨、抛光。打磨的工具和材料有抛光机、砂轮、纱布、纱纸等。此道工序是根据艺术效果而进行的,有的是全部通体打磨,有的是局部打磨。

  嘉祥传统的石雕制作,不论在开荒、打细还是打磨阶段,基本上都是石匠使用大小不同的錾子和锤子一点一点地砸出来的。没有抛光机的时候,石匠先用花锤和剁斧在石雕表面砸一遍进行整平,然后使用磨石或砂轮进行最后处理,使之产生较为平滑的效果。采用现代化的雕刻工具后,工匠们有时用花锤或剁斧砸一遍留下均匀麻点或细直线条的效果,是为了对石雕作品的表面进行装饰,是一种仿古的装饰手法,也是石雕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

石雕集中展示和交易场所

  目前,石雕产业已成为嘉祥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县拥有石雕专业村16个,石雕企业136家,从业人员2.6万人,石雕企业多集中在石雕艺术城内,石雕专业村中则多以家庭为单位。1995年,嘉祥县石雕艺术家协会成立,2000年占地280多亩的嘉祥石雕艺术城建成。自2004年至今,每年举办 “中国·嘉祥石雕艺术节”年年举办,2008年嘉祥石雕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成绩和措施是嘉祥石雕艺术充满活力的具体体现。但从整体上讲,这一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及其深具地域渊源的艺术特点,已经与现代文明的节奏呈现出了失调的现象,一些造诣精深的石雕艺人年龄偏大,不再从事石雕艺术,致使一些传统雕刻技艺失传;现代雕刻工具的大量使用,使传统石雕工艺正在逐渐消逝;受现代文明的影响,城市园林建设中使用的现代雕塑作品越来越多,年轻一代的石雕艺人更多地倾向于创作现代艺术风格的石雕作品,传统风格的石雕艺术受到一定程度地冲击,有日渐萎缩的趋势。

  我国是石雕艺术历史悠久、遗产丰富的国家。但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石雕艺术创作劳动一直被视为“厮役”之务,从事雕塑创作的艺人处于社会底层。石雕还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古语说,“宁看人拉屎,不看人打石头”。针对这一现象,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护这一民间传统艺术,而关键在于保护石雕艺人的传承的技艺,例如,给经验丰富的石匠授予荣誉头衔或物质奖励,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雕刻技艺,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传统技艺和石雕作品进行记录,建立完备的档案;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全面深入地研究嘉祥石雕艺术的起源、风格演变等问题,并编纂出版研究成果,等等。

  现代雕刻工具省时省力,取代耗时耗力的传统雕刻工具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以传统题材和形式为特征的嘉祥石雕如何结合现代元素,如何在深厚的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现代风格的石雕作品也是嘉祥石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图·文=董占军  郭睿)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