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油画艺术作品解读(22)《化蝶》化蝶——能,还是不能?

江海油画艺术作品解读(22)《化蝶》化蝶——能,还是不能?

江海油画艺术作品解读(22)《化蝶》化蝶——能,还是不能?

时间:2010-03-19 09:22:29 来源:卓克艺术网

>江海油画艺术作品解读(22)《化蝶》化蝶——能,还是不能?

 

 
                                                
 
                                              江东晛
 
 
 
这幅画也许让人觉得有几分不舒服,——一条硕大无朋的毛虫,它躯体里是一个个蜷曲着的人,那漆黑的毒刺让人如刺扎眼。画家江海为什么要画这么一条大毛虫?又为什么要取名为“化蝶”呢?
众所周知,毛虫是蝴蝶的幼虫,蝴蝶以其美丽和能传播花粉而受人们青睐,在中国的文化基因中就有种“蝴蝶情结”。也许每个人闭眼就会想到“庄周梦蝶”是多么的超然;《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双双化蝶”是何等的浪漫;毛泽东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词是多么的令人赞赏。一句话,蝴蝶是中国人心目中美丽的精灵,能够代表中国的文化意象。
但蝶的幼虫却是人人都厌恶的——它蠕动的身躯让人觉得恶心,坚硬的钢刺带着毒,一旦刺入人体则会红肿数日。还有,毛虫啃食树叶,将叶片周正的形状弄得残缺不全,孔洞斑斑。而且,毛虫过多还会使树木染上病害,甚至枯死。所以,与蝴蝶的意象相反,毛虫恰恰是丑与“破坏力”的象征。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却带给人不同的文化心理,这最本质的原因就是,蝴蝶是一种变态生物。而画家恰恰是抓住了这一本质,借以隐喻中国的社会现状。
我们中国,现在正处于一个关键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经济社会转型期。在这个时段里,机遇与挑战并存,它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发展表现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发展“又快又好”,速度在世界上无人可敌,尤其是近几年,国内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我们的国家就像这条大毛虫一样,一天天地壮大着,成熟着,不断积累着物质财富。但即使是这样,那毛虫腹中的人还是饥渴的,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继续发展,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但是,由于有的人,甚至是相当一部分人,他们太饥不择食了,以至于只要看见了点滴食物就不择手段地去攫取。于是后果也就触目惊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城市里的蓝天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灰暗的背景;水越来越浑了,里面掺和着杂质甚至毒素。林地变成了荒山,荒山退化成沙地,沙地飞扬成阴霾,阴霾袭进人的口鼻,让人难以忍受。因为利益之所在,最美丽的湿地也会变成荒原;因为利益之所在,最脆弱的潮间带也会变成别墅群;因为利益之所在,最活泼的藏羚羊也会变成无皮的尸骨;因为利益之所在,最水灵的蔬菜也会变成“工业制成品”。还有就是资源——我们疯狂地烧煤,拼命地烧油,玩命地烧气,以至于让世界其他大国心惊胆战,害怕我们用尽世间的一切不可再生能源,以求得粗放的发展。是的,我们的破坏力是无限的,我们的这条大毛虫正在无所顾忌地狂啃着所有的树叶,膨胀,再膨胀,膨胀成惊人的虫体——就像这画上的一样。现在,决策者终于意识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于是下令降能耗,减排污,可是,统计表明,2006年上半年的污染气体排放量竟不降反升!物理上有条定律,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谁能知道,这条庞然大物得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一改自己暴食的惯性呢?
恐怖,太恐怖了,但画家并不绝望,因为他没有把诸如“蚕蚀”、“破坏”等贬义的名称作为画题,而是命题为能带给人几丝温暖的《化蝶》。是的,也许我们现在是令人畏惧的,但是不是一过了这个瓶颈,我们就会变成美丽的蝴蝶,享受太平的“大同”社会的欢乐了呢?
我期冀着,但不敢下结论。毛虫化蝶以后,犹可以飞离它原先寄居的树,到万花丛中漫舞。可是我们的家园只有这960万平方公里,如果我们不加限制,也许,还没等化蝶成功,就已经先饿死了;或者,化而为蝶,仅昙花一现,便逝去了。
画家其实也不能确定,他只是在问:我们到底还变得成蝴蝶吗?答案不得而知。我们惟一能确定的,就是在当下,“亦有所喜,亦有所悲”。
2007.2.9 于天津市南开中学高二14班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